资源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15*女娲补天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课文《女娲补天》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A.4 B.5 C.62.“坍塌”的读音是( )A.tān dā B.tān tā C.tān tà3.下列词语中,与其他三项不是同一类的一项是( )A.拔苗助长 B.夸父追日 C.女娲补天 D.精卫填海4.下列词语中,与“挑大梁”结构相似的一项是( )A.不由得 B.碰钉子 C.铁公鸡5.下列词语全部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A.青蒜 辣椒 榴梿 莲藕B.金奎叔 吴然 贾平凹 秦文君C.花蕊 玫瑰 茉莉 牡丹D.明眸皓齿 慈眉善目 短小精悍 鹤发童颜二、填空题6.多音字组词。处chǔ___________ chù________挣zhēng__________ zhèng___________喷pēn__________ pèn________为wéi__________ wèi_________7.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隆_____( )_____( ) 扎_____( )_____( )露_____( )_____( ) 场_____( )_____( )三、语言表达8.句子理解:1.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加线词语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加线词语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按要求写句子。1.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决定 补上 危险 天 冒着 生命 把 女娲 (连词成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上的大窟窿被补上了。(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回答问题。女娲造人(节选)女娲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10.女娲造人的目的是( )A.女娲想让人类叫她“妈妈”。B.女娲想让世间不再荒凉寂寞,想叫天地间更加生气蓬勃。C.女娲闲着没事,用泥捏自己的形象消磨时光。D.女娲想造出人来管理宇宙。11.盘古用________劈开了天地,女娲想到了造人的好办法_____________。这些想象都很奇特,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这也是神话故事的特点。12.在刻画盘古、女娲这两个神话人物时,故事中都运用了________描写。13.请你选择恰当的词语评价这两个神话人物。盘古( ) 女娲( ) A.神通广大 B.勇于献身14.这个语段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我还读过《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 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 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15.给加点的字注音。窟窿( ) 很稠( ) 泼( )16.女娲为什么要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女娲在补天的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难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女娲补天的故事表现出女娲______的品质以及______的精神。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数自然段。课文《女娲补天》一共有五个自然段。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2段):共工因败给祝融后撞断了不周山这根撑天的柱子,天破后人们惊慌失措。第二部分(第3段):女娲决心修补天和地,让人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第三部分(第4段):女娲为补天而四处寻找五彩石,用大乌龟的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击杀恶龙,吓退野兽,堵住洪水。第四部分(第5段):在女娲的不懈努力下,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2.B【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坍塌[tān tā]:(崖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选项B的读音正确。故选B。3.A【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归类。A拔苗助长:寓言故事,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B夸父追日:古代神话故事,夸父为了追赶太阳,渴极了,喝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够,又往别处去找水,半路上就渴死了。他遗下的木杖,后来变成一片树林,叫做邓林(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后来用“夸父追日”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C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D精卫填海:古代神话故事,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4.B【详解】本题考查了对短语类型的掌握。解答时要仔细分析词语的结构特点,确定答案。“挑大梁”结构形式为“动词+名词”。A.不相似,“不由得”结构形式为“副词+得”。B.相似。“碰钉子”结构形式为“动词+名词”。C.不相似,“铁公鸡”结构形式为“形容词+名词”。5.D【详解】A.青蒜、辣椒、莲藕属于蔬菜;榴莲属于水果B.吴然、贾平凹、秦文君属于人名;金奎叔属于称呼C.玫瑰、茉莉、牡丹属于花名;花蕊是花的构成部分D.都是形容人的外貌。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6. 处理 到处 挣扎 挣钱 喷水 喷香 作为 为了【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辨析。处:chǔ:居住:穴居野~。存在,置身:设身~地。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决定,决断:~理。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止,隐退:~暑。chù:地方:~~。~所。点,部分:好~。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挣:zhēng:〔~扎〕尽力支撑或摆脱,如“垂死~~”。zhèng:用力支撑或摆脱:~脱。~开。出力取得:~钱。喷:pēn:散着射出:~出。pèn:香气扑鼻:~香的热馒头。蔬菜、鱼虾、瓜果等上市正盛的时期:西瓜~儿。量词,指开花结实或成熟收割的次数:头~棉花。为:wéi:做,行,做事:~人。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变成:成~。是:十两~一斤。治理,处理:~政。被:~天下笑。表示强调:大~恼火。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姓。wèi: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表目的:~了。~何。对,向:不足~外人道。帮助,卫护。7. lóng 隆重 lōng 轰隆隆 zhá 挣扎 zhā 扎针 lù 露出 lòu 露马脚 cháng 一场雨 chǎng 操场【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以及给汉字组词的能力。隆,lóng组词:隆重、隆盛、克隆。lōng组词:黑咕隆咚、轰隆隆。扎,zhā组词:扎营、扎花、扎针。 zā组词:扎辫子、扎染。zhá组词:挣扎。露,lù组词:露水、露出、露珠。lòu组词:露馅、泄露、露风。场,cháng组词:圩场、场院、场圃。chǎng组词:场子、场地、场所。8. 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女娲不辞辛劳地找五彩石,她是一个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人。【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本题主要是考查通过重点词语刻画人物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首先应指出刻画人物的方法,再点明这样写表达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后说明对凸显情感或主旨有何作用。9. 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把女娲震醒了。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难道天上的大窟窿没有被补上吗?【详解】1.本题考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应改为: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把女娲震醒了。2.本题考查了连词成句,连词成句是低年级年段经常考到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意思是把顺序错乱的词语根据逻辑关系重新排列,组成一个意思完整且通顺的句子。本题的主语是“女娲”,句子主干是“女娲决定把天补上。”根据主干连词成句即可。3.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即:难道天上的大窟窿没有被补上吗?10.B11. 斧子 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动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 夸张12.动作13. B A14.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10.本题考查故事的起因。读一篇故事类文章,要关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文章的内容。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结合“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这句可知,选B答案。11.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盘古是用斧子开天辟地的;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可得出答案。神话故事的特点都是想象奇特,手法夸张。12.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运用。文章中出现了一连串的动词,所以是动作描写。13.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盘古为了开天辟地而死,所以应该是“勇于献身”的精神,女娲运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人类,所以是“神通广大”。14.此题考查阅读积累能力。多读书,多积累,写出古代的神话故事。此外,神话故事还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15. kū chóu pō16.因为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17.①补天用的石头基本成了碎块;②缺一种纯青石,好不容易才找到。18. 勇敢、善良 不怕危险、甘于奉献15.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窟窿,读音kū long;稠,读音chóu;泼,读音pō。16.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结合文中“可是, 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可知女娲补天的原因。17.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由文中“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 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可知,女娲在补天的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难题是补天用的石头基本成了碎块;缺一种纯青石,好不容易才找到。18.本题考查了对人物特点的理解。从“炼了五天五夜”等词语,以及她是看到老百姓处于水火之中的困境想要解救百姓的目的。可知女娲是个不怕危险、为民造福,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