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导学案【课内探究】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情境创设】问题引入:说一说,你对地球了解多少?学生发言,展示图片: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却曾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节课,我们将探讨地球的形状发现历程和地球的大小。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二、知识梳理、构建框架知识点一:地球是圆的吗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盖天说与浑天说盖天说:我国古代的人们认为,大地是平的,天空如同一个巨大的圆形车盖罩在大地上,因此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浑天说:东汉时期,以张衡为代表的“浑天说”提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线路示意图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站或各种宇宙探测器发回的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阿波罗”号拍摄的地球照片(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独立思考,讨论时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交流后组间交流)探究一 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说一说,麦哲伦船队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探究二 做一只带帆的小纸船,把它分别沿球体 和正方体的背面自下而上移动,从上方观察有 什么不同,并做观察记录:在正方体上, 总是先看到小纸船的___________,再看到___________ ;在球体上,总是先看到小纸船的___________ ,再看到___________。探究三 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你得到什么启示?知识点二:给地球量一量“身”(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先量一量地球的最大“腰围”——赤道。毛泽东的诗《七律·送瘟神》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假设你坐在赤道上,以自己在宇宙中原来的位置为参照物,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句诗的意思吗?(1)根据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1千米=2里)(2)根据赤道的长度,算一算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多少千米。(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独立思考,讨论时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交流后组间交流)探究一 如果一个人展开双臂是2.0米,那么需要多少个人手拉手才能围绕赤道一周?探究二 地球是个正球体吗?三、课堂练习1、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棋盘似的正方体B.倒扣的盘子C.球体D.圆形2、最能确凿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A.麦哲伦环球航行B.天圆地方说C.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D.地球的卫星照片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6378千米 B.6371千米C.6357千米 D. 4万千米4、地球的表面积是A.5.1亿平方千米B.5.1亿千米C.5.1亿立方千米D. 5.1亿平方千米5.下列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个圆形B.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C.地球最大周长约6371千米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6. @NASN中文曾贴出了一张地球的素颜照,照片中地球有点变形,甚至有些丑,这大大颠覆了网友的“三观”。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叙述错误的是A.日食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B.极半径在描述地球的半径中最短C.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7.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越来越准确。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正圆形球体。不过由于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材料二 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示意图如图。(1)请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资料,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不作答)。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能根据材料二,较为准确地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3)假如某人开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沿赤道绕地球行驶一周,约需_____小时,若一架飞机以每小时1000千米的速度紧贴地面沿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约需___小时。参考答案:1.C 2.D 3.B 4.A 5.D 6.A7.(1)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多少千米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400 40四、课堂总结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自主检测(分层练习)基础训练下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题。1.该照片显示的星球是()A.太阳B.月球C.地球D.人造卫星2.照片被称为“蓝色弹珠”的原因是71%被()覆盖。A.陆地B.海洋C.岛屿D.半岛3.下图是这颗“篮色弹珠”大小示意图,下列说法你认为有误的是()A.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B.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D.它最南的点称为南极点能力提升4.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历史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正确排序为()①天圆地方 ②地球卫星照片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太阳和月亮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5.经过持之以恒的探索,借助卫星,人类最终发现地球的真实面貌。以下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重量是5.1亿千克B.从地球表面的任意一点到达地心的半径都是6371千米C.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北极地区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参考答案:1.C 2.B 3.C 4.C 5.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