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标要求】
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教学目标】
1.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3.明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强化“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知,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能狗合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公共参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深刻的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来之不易。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以及诞生标志;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十月革命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未来.
【教学难点】《共产党宣言》 的历史意义、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是对的,这节课我就来论证一下为什么说马克思是对的。
新课讲授:
总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是对的?
1、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是"空想”
2、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
3、实践是怎样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科学的
第一幕: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历史条件
议题一: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是"空想”
议学情境一:漫画分析
议学问题: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学生回答:资本主义剥削下的残酷现实!
议学问题:从以上几个代表人物思想的表达采取的方式中尝试总结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呈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什么他们的美好设想和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只能是“空想”?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历史条件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1、背景: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2、形成: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空想社会主义。
3、地位: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4、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以简单协作的家庭手工业为主。莫尔的《乌托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
(2)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已经由简单协作发展到工场手工业。
(3)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已经开始由工场手工业向存机器在生产发展
5、失败原因
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③主张阶级调和,及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i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6、意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议学问题: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有何意义?为何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给了我们什么经验教训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议学结果
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
1、工人运动兴起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地位: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阶级斗争需要: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第二幕: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唯物史观》
议学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以费尔巴哈、黑格尔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整理议学结果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唯物史观
(1)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2)意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
议学情境四:观看视频《剩余价值学说》
探究问题:剩余价值学说是怎样创立的?有何进步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议学提示
剩余价值学说
(1)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2)意义: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历史进步性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议学情境五:阅读材料《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指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出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国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写为共产党呢 叉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颈名去回粒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艺的宣言来反驳美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性了。
议学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和《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1、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延牛的标志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马克思主义及其鲜明特点(相关链接)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知识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内容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
知识整合: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能力提升:对比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
第三幕: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议题三:实践是怎样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科学的?
议学活动六:图文分析《社会主义大发展》
议学问题: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马克思为什么还要赞扬它?十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国家下的生产关系是什么样的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吗 是否意味着共产主义只能是理想?马克思错了吗?中国是如何应用科学社会主义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一)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意义:工人的巴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面为人所称颂。
(二)俄国十月革命
1、爆发
1917年,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丰义生产关系。
2、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产品如何分配)
重难点突破:对比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三)社会主义大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
(四)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1、道路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2、前途光明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议学情境七:阅读材料《3个飞跃》
3个飞跃”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的奇迹:
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议学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和瞩目成就说明了什么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真理之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中国道路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之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突破提升: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1)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3)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知识整合: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