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学目标
1. 通过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蝙、蝠、即”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 “蚊、即、科”等 14 个生字。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练、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
3. 体会关联词语的妙用,尝试运用关联词语让表达更加清楚。
4. 通过对旁批和课后习题的学习,明确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问题的策略,并尝试运用这些策略一边读一边对文本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三次实验的理解,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 简练、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旁批和课后习题的学习,明确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 问题的策略,并尝试运用这些策略一边读一边对文本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蝙、蝠、即”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 “蚊、即、科”等 14 个生字。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确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问题 的策略。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 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播放蝙蝠、雷达的视频,激趣交流。
师: 你们认识它们吗?说说你们对它们的了解。
生说后,师补充:
(1)蝙蝠:生活在屋檐下或山洞里,用耳朵和嘴巴探路,吃蚊、蛾等昆虫。因为它 在屋檐下生活,所以农民伯伯称它为“檐老鼠”。它们是人类的朋友。
(2)雷达:是用来探测和定位的装置。飞机上装有雷达,雷达是根据蝙蝠探路的方 法发明的。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蝙蝠、雷达有关。(板书课题)
2. 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1 :为什么要在夜间飞行呢?
预设 2 :“秘密”到底是什么?
3. 小结: 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爱思考、会提问的孩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 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以蝙蝠、雷达的视频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通过 质疑课题尤其是其中令人不自觉关注的“秘密”二字,能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Ⅱ 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① 课件出示 带生字的新词,学生认读。
蝙蝠、即使、敏锐、系铃铛、苍蝇、证明、障碍、荧光屏
② 课件出示 在这些词语中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指 名回答)
(2)重点指导生字。
“蝙”的读音是 biān,不读 piān ;“即”的读音是 jí,不读 jì。
(3)对这些词语我们如何理解?
① 联系上下文理解“敏锐、障碍物”等词语。
② 结合生活经验或资料理解“荧光屏、苍蝇”等词语。
Ⅲ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自主提问。
(1)回顾第 5 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的提问方法: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或全 文提问。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记下自己的问题。
(3)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
(4)全体讨论,给问题分类。
预设 1 :第 1 自然段的“清朗”和“晴朗”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预设 2 :第 7 自然段中的“超声波”是什么呢?
预设 3 :从文中的科学家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精神?
(5) 教师总结:前两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问的;第三个问题是针对全 文提问的。
2. 借助课后习题,学习多角度提问。
(1)出示课后习题中的小组问题清单。
小组问题清单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
(2)指名读问题:请三名学生各读一个问题。
(3) 小组交流: 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再讨论。
(4)小组汇报。
(5) 教师总结: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
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第三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 生活经验提出的。
(6) 教师拓展: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对课文的语言表达、写法以 及其他方面都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设计意图】 以课后问题清单为例,帮助学生发现不同的提问角度,从而学习从 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的角度提问。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分类整理问题,进一步明确几种不同的提问角度,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Ⅳ 指导书写,分类积累
1. 课件出示 会写字,并且分类。
归类:“科、横、绳、蝇、证、研、蚊、驶”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究、驾、系”都 是上下结构的字;“竖”上下匀称;“即”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要匀称;“达”是 半包围结构的字。
2. 选择部分生字进行指导,点击出示相关生字。
(1)出示生字笔顺动画,提示易错笔画。
(2)老师范写 , 重点指导。
“横”,左右结构。书写时需要注意木字的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另外,右侧下部的竖 与上部的横是相连的。可以这样去巧记:一根黄色的木头横在中间。
“达”是半包围结构,要先写“大”,再写“辶”。另外,“大”字的最后一笔也变成 了点。
“系”的第一笔是撇;接下来的两笔都是撇折,第一个撇折短小,第二个撇折稍长; 最下面的竖钩较短。
3. 写字练字,巩固识字。
4.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 了本课生字,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我们又学会了三种不 同的提问角度。
5. 课后作业:(1)从内容、写法和启示三个角度各提出几个问题。
(2)完成课后习题第 3 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