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预习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word版有部分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预习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word版有部分答案)

资源简介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了解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2、预习范围
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可听声,通常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在 Hz至 Hz之间。
2.超声波与次声波
(1)超声波的特点:
、 、 。
(2)超声波的应用:
利用超声波 、 的特点制成 ;
利用超声波 、 的特点制成 ;
利用超声波 用于 、 、 ;
利用超声波 和 效应,制成 。
(3)次声波的特点:
、 、 。
4.次声波的应用:
预报 、 ,监测 。
三、预习检测
1、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煽动翅膀,可我们却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
A、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超声波
B、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不产生声波
C、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次声波
D、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声波,但声音太小
2、听不见的声音包括 波和 波。 波可以传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波可以用来清洗和焊接物体。
3、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接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画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4、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 )
A.甲昆虫   B.乙昆虫   C.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潜伏在身边的声波——次声波
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次声波的重要特性是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不容易被水或空气吸收,次声波的波长长达几百米甚至几万米,这种波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能传播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建筑物、装甲车、飞机、潜艇都不能挡住次声波。
一定功率的次声波对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它能使桥梁、高大的楼群震裂甚至摆动.此外,当人听到2~10 Hz的次声波时,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 Hz的次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能引起神经错乱、大脑损伤、血压升高、四肢麻木,甚至内脏破裂。
通过阅读这段文字,请你总结出有关次声波的两条规律或特性:
(1) 。
(2) 。
二、随堂检测
1、8月20日6时04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附近发生4.4级左右地震。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的方式求救,主要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中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3、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 )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回声 D.超声波
4、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参考答案
预习案
C
超声,次声,次声,超声
A
C
探究案
C
D
B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