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汽化和液化 预习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word版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汽化和液化 预习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word版有答案)

资源简介

2.2 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1:汽化
(一)观察蒸发现象
1.讨论交流
(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酒精消失,这个过程中酒精由哪种状态变为哪种状态?涂酒精的部位有何感觉?
(2)将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测量酒精的温度;再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规律总结
(1)定义:只在液体 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2)蒸发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
(3)吸放热条件:液体蒸发时会 热。
答案:(1)表面 (2) 任何 (3)吸
3.知识拓展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除此之外,还有液体的种类,在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该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现现象、表述实验结论。
例1 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液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答案:C
跟踪训练
1.人们常用酒精擦拭体表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因为酒精( )
A.蒸发吸热 B.凝固放热 C.升华吸热 D.液化放热
2. 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3.商场里的保洁员在拖过地后,常用电扇对着地面吹,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地面尽快变干。
(二)观察水的沸腾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水在什么情况下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如图所示,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到水沸腾并持续2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水中气泡情况 沸腾前: 沸腾时:
(3)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如图所示,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得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与论证
(1)描述水中的气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各有什么特点。
(2)由图像可以看出:沸腾前,水的温度 (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沸腾时,水的温度 (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3)停止加热,水 (能/不能)继续沸腾,可见,沸腾过程中 (需要/不需要)吸热。
答案:(2)不断上升 保持不变 99 (3)不能 需要
2.规律总结
沸腾: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 现象。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液体沸腾时需要吸 ,但温度 。
(3)沸点:液体 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
(4)汽化及汽化方式:物质由 变为 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
答案:(1)内部 表面 汽化 (2)热 保持不变 (3)沸腾 100 (4)液态 气态 蒸发 沸腾
3.知识拓展
(1)沸腾前,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
(2)影响沸点大小的因素:气压,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3)液体沸腾需要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不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液体不能沸腾。
(4)探究水的沸腾时,为减少加热时间,可采用减少水的质量、使用温度较高的水、给烧杯密封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方法。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内容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①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都是汽化现象;②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在液体表面发生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温度要求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面上方气压的大小。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增大时升高,气压降低时减小
例2 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 。
解析:水沸腾时保持沸点温度不变,由图可见,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图像上从第4min 到第6min 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98 吸热 保持不变
跟踪训练
4.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
5.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 )
6.小刘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该地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知识点2:液化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烧水时,常常看到壶嘴冒“白气”,“白气”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瓶内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如图所示,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个金属盘,观察金属盘的底面,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再推压活塞,会看到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乙醚,如图所示。推压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说明了什么?
2.规律总结
(1)物质由 变为 叫做液化。
(2)气体液化的过程会 热。
(3)使气体液化的方式:一是 ,二是 。
答案:(1)气态 液态 (2)放 (3)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3.知识拓展
“白气”不是水蒸气
通常所说的各种“气”,如掀开锅盖看到的“热气”,打开冰箱门看到的“冷气”,冬天在室外呼出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白气”和“水蒸气”的区别见下表:
状态 是否看见 成因
“白气” 液态 看得见 液化
水蒸气 气态 看不见 汽化
例3 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解析:夏天汽车使用空调,车内温度低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外空气温度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车玻璃比车内温度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答案:C
跟踪训练
7.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置于常温下,表面会变湿,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
A.熔化 B.汽化 C.凝华 D.液化
8.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升华后熔化
9.自然界中雾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该物态变化要   热.
跟踪训练 参考答案
1.A
2.A
3.汽化
4.D
5.A
6.98 小于
7.D
8.B
9.液化 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