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专题:数列新定义问题【考点梳理】解数列中的新定义问题的解题步骤:①读懂定义,理解新定义数列的含义;②通过特例列举(一般是前面一些项)寻找新定义数列的规律及性质,以及新定义数列与已知数列(如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关系,进行求解.【典例剖析】典例1.定义:在数列中,若对任意的都满足(d为常数),则称数列为等差比数列.已知等差比数列中,,,则( )A. B. C. D.典例2.【多选】“提丢斯数列”是18世纪由德国物理学家提丢斯给出的,具体为,取0,3,6,12,24,48,96,…这样一组数,容易发现,这组数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将这组数的每一项加上4,再除以10,就得到“提丢斯数列”:0.4,0.7,1.0,1.6,2.8,5.2,10.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提丢斯数列”是等比数列B.“提丢斯数列”的第99项为C.“提丢斯数列”的前31项和为D.“提丢斯数列”中,不超过20的有8项典例3.(1)定义:若数列满足,则称为“平方递推数列”.已知:数列中,,.①求证:数列是“平方递推数列”;②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③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已知:数列中,,,求:数列的通项.【双基达标】4.已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满足,,,.(1)求和的通项公式;(2)数列和中的所有项分别构成集合,,将的所有元素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一个新数列,求数列的前60项和.5.若实数数列满足,则称数列为“P数列”.(1)若数列是P数列,且,,求,的值;(2)求证:若数列是P数列,则的项不可能全是正数,也不可能全是负数;(3)若数列是P数列,且中不含值为零的项,记的前2025项中值为负数的项的个数为m,求m的所有可能取值.6.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的前n项和为,表示a与b的最大值,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7.已知是无穷数列.给出两个性质:①对于中任意两项,在中都存在一项,使;②对于中任意项,在中都存在两项.使得.(Ⅰ)若,判断数列是否满足性质①,说明理由;(Ⅱ)若,判断数列是否同时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说明理由;(Ⅲ)若是递增数列,且同时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证明:为等比数列.8.学习资料:有一正项数列,若作商,则当时,当时,.这是一种数列放缩的方法.现有一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的前项和为.(1)求;(2)求证:.9.已知数列满足,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已知数列满足 ,定义使为整数的叫做“幸福数”,求区间内所有“幸福数"的和.10.已知是由正整数组成的无穷数列,该数列前项的最大值记为,最小值记为,令 ,并将数列称为的“生成数列”.(1)若,求数列的前项和;(2)设数列的“生成数列”为,求证:;(3)若是等比数列,证明:存在正整数,当时, 是等比数列.【高分突破】11.若无穷数列{}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则称{}为无界数列:①(n=1,2,3......)②对任意的正数,都存在正整数N,使得.(1)若,(n=1,2,3......),判断数列{},{}是否是无界数列;(2)若,是否存在正整数k,使得对于一切,都有成立?若存在,求出k的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若数列{}是单调递增的无界数列,求证:存在正整数m,使得.12.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且满足,.(1)求证:数列是递增数列;(2)如果存在一个正数,使得恒成立,则称数列是有界的.判断数列是否有界,并说明理由.13.已知无穷数列满足:,(,).对任意正整数,记,.(1)写出,;(2)当时,求证:数列是递增数列,且存在正整数,使得;(3)求集合.14.对于无穷数列,,若,则称是的“伴随数列”.其中,,分别表示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已知为无穷数列,其前项和为,数列是的“伴随数列”.(1)若,求的前项和;(2)证明:且;(3)若,求所有满足该条件的.15.对于数列,若从第二项起的每一项均大于该项之前的所有项的和,则称为数列.(1)若的前项和,试判断是否是数列,并说明理由;(2)设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若该数列是数列,求的取值范围;(3)设无穷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有穷数列,是从中取出部分项按原来的顺序所组成的不同数列,其所有项和分别为,,求是数列时与所满足的条件,并证明命题“若且,则不是数列”.16.1.设数列中前两项、给定,若对于每个正整数,均存在正整数使得,则称数列为“数列”.(1)若数列为、的等比数列,当时,试问与是否相等,并说明数列是否为“数列”﹔(2)讨论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是否为“数列”,并说明理由;(3)已知数列为“数列”,且,,记,其中正整数,对于每个正整数,当正整数分别取1、2、…、时,的最大值记为,最小值记为,设,当正整数满足时,比较与的大小,并求出的最大值.17.若数列满足,则称为E数列.记.(1)写出一个满足,且的E数列;(2)若,,证明E数列是递减数列的充要条件是;(3)对任意给定的整数,是否存在首项为0的E数列,使得?如果存在,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E数列;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18.已知数列为有限数列,满足,则称满足性质.(1)判断数列和是否具有性质,请说明理由;(2)若,公比为的等比数列,项数为12,具有性质,求的取值范围;(3)若是的一个排列符合都具有性质,求所有满足条件的数列.19.对于数列,,…,,定义变换,将数列变换成数列,,…,,,记,,.对于数列,,…,与,,…,,定义.若数列,,…,满足,则称数列为数列.(1)若,写出,并求;(2)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整数,是否存在数列,使得若存在,写出一个数列,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若数列满足,求数列A的个数.20.数列满足:或对任意i,j,都存在s,t,使得,其中且两两不相等.(1)若时,写出下列三个数列中所有符合题目条件的数列序号;①;②;③;(2)记,若证明:;(3)若,求n的最小值.21.已知数列:,,…,,其中是给定的正整数,且.令,,,,,.这里,表示括号中各数的最大值,表示括号中各数的最小值.(1)若数列:2,0,2,1,-4,2,求,的值;(2)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且,求的值;(3)若数列是公差的等差数列,数列是数列中所有项的一个排列,求的所有可能值(用表示).22.对于序列,实施变换T得序列,记作;对继续实施变换T得序列,记作.最后得到的序列只有一个数,记作.(1)若序列为1,2,3,求;(2)若序列为1,2,…,n,求;(3)若序列A和B完全一样,则称序列A与B相等,记作,若序列B为序列的一个排列,请问:是的什么条件?请说明理由.23.对于数列,若存在正数,使得对任意都成立,则称数列为“拟等比数列”.(1)已知,,且,若数列和满足:,且,;①若,求的取值范围;②求证:数列是“拟等比数列”;(2)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前项和为,若,,,且是“拟等比数列”,求的取值范围(请用、表示).24.已知无穷数列满足:①;②(;;).设为所能取到的最大值,并记数列.(1)若,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列A的通项公式;(2)若,求的值;(3)若,求数列的前100项和.25.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令,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1)求;(2)求;(3)求数列的前项之和.26.设p为实数.若无穷数列满足如下三个性质,则称为数列:①,且;②;③,.(1)如果数列的前4项为2,-2,-2,-1,那么是否可能为数列?说明理由;(2)若数列是数列,求;(3)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是否存在数列,使得恒成立?如果存在,求出所有的p;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27.对于无穷数列,若,,则称数列是数列的“收缩数列”,其中分别表示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数列是数列的“收缩数列”(1)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2)证明:数列的“收缩数列”仍是;(3)若,求所有满足该条件的数列.28.定义数列如下:,对任意的正整数,有.(1)写出,,,的值;(2)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3)是否每一个非负整数都在数列中出现?证明你的结论.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分析】根据等差比数列的定义可求得的通项公式,将变为,利用通项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因为为等差比数列,,,,所以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故选:C.2.BCD【分析】记“提丢斯数列”为数列,推导出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对选项一一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记“提丢斯数列”为数列,则当时,,当时,,符合该式,当时,不符合上式,故,故A错误;,故B正确;“提丢斯数列”的前31项和为,故C正确;令,即,得,又,故不超过20的有8项,故D正确.故选:BCD.3.(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③;(2).【分析】(1)①依据“平方递推数列”定义,结合条件,可证数列是“平方递推数列”;②令,进而有.从而可证数列为等比数列;③由②知,数列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可求;(2)两边同乘以整理得,,两边取对数得:,故数列是以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从而可求数列的通项.【详解】解:(1)①由条件,得,数列是“平方递推数列”;②令,,则,,,数列是等比数列;③由②知,,,;(2)∵,∴,,两边取对数得:,数列是以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4.(1),;(2).【详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2)当的前60项中含有的前6项时,令,此时至多有项(不符).当的前60项中含有的前7项时,令,且,,是和的公共项,则的前60项中含有的前7项且含有的前56项,再减去公共的三项.∴.【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新数列是由和中的哪些选项构成的,还要注意去掉公共项.5.(1)(2)见解析(3)【分析】(1)推导出,,由此能求出,的值;(2)假设数列的项都是正数,则,,与假设矛盾;假设数列的项都是负数,则,与假设矛盾,由此能证明的项不可能全是正数,也不可能全是负数;(3)存在最小的正整数满足,,数列是周期为9的数列,由此能求出结果.(1)解:因为是数列,且,所以,所以,所以,解得,所以;(2)证明:假设数列的项都是正数,即,,,所以,,与假设矛盾,故数列的项不可能全是正数,假设数列的项都是负数,则,而,与假设矛盾,故数列的项不可能全是负数,所以的项不可能全是正数,也不可能全是负数;(3)解:由(2)可知数列中项既有负数也有正数,且最多连续两项都是负数,最多连续三项都是正数.因此存在最小的正整数满足,.设,,则,,,.,,,,,故有,即数列是周期为9的数列,由上可知,,,这9项中,,为负数,,这两项中一个为正数,另一个为负数,其余项都是正数,因为,所以当时,;当时,,,,这项中至多有一项为负数,而且负数项只能是,记,,,这项中负数项的个数为,当,3,4时,若,则,故为负数,此时,;若,则,故为负数.此时,,当时,必须为负数,,,综上可知的取值集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中的项,考查数列中的项不可能全是正数,也不可能全是负数的证明,考查实数的集合的求法,难度较大,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数列性质的合理运用.6.(1)(2)【分析】(1)根据题意,令,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可得公比,进而求出首项,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即可求出通项公式;(2)由(1),根据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求出,可得,根据题意给的定义求得所以,再次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计算即可.(1)设的公比为.由,得②÷①,得,结合,解得.将代入①,解得,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由(1),,则,从而当时,;当时,,所以.当时,.综上,.7.(Ⅰ)详见解析;(Ⅱ)详解解析;(Ⅲ)证明详见解析.【分析】(Ⅰ)根据定义验证,即可判断;(Ⅱ)根据定义逐一验证,即可判断;(Ⅲ)解法一:首先,证明数列中的项数同号,然后证明,最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即可.解法二:首先假设数列中的项数均为正数,然后证得成等比数列,之后证得成等比数列,同理即可证得数列为等比数列,从而命题得证.【详解】(Ⅰ)不具有性质①;(Ⅱ)具有性质①;具有性质②;(Ⅲ)解法一首先,证明数列中的项数同号,不妨设恒为正数:显然,假设数列中存在负项,设,第一种情况:若,即,由①可知:存在,满足,存在,满足,由可知,从而,与数列的单调性矛盾,假设不成立.第二种情况:若,由①知存在实数,满足,由的定义可知:,另一方面,,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这与的定义矛盾,假设不成立.同理可证得数列中的项数恒为负数.综上可得,数列中的项数同号.其次,证明:利用性质②:取,此时,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而,故,此时必有,即,最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假设数列的前项成等比数列,不妨设,其中,(的情况类似)由①可得:存在整数,满足,且 (*)由②得:存在,满足:,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由可得: (**)由(**)和(*)式可得:,结合数列的单调性有:,注意到均为整数,故,代入(**)式,从而.总上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即数列为等比数列.解法二:假设数列中的项数均为正数:首先利用性质②:取,此时,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而,故,此时必有,即,即成等比数列,不妨设,然后利用性质①:取,则,即数列中必然存在一项的值为,下面我们来证明,否则,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在性质②中,取,则,从而,与前面类似的可知则存在,满足,若,则:,与假设矛盾;若,则:,与假设矛盾;若,则:,与数列的单调性矛盾;即不存在满足题意的正整数,可见不成立,从而,然后利用性质①:取,则数列中存在一项,下面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否则,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在性质②中,取,则,从而,与前面类似的可知则存在,满足,即由②可知:,若,则,与假设矛盾;若,则,与假设矛盾;若,由于为正整数,故,则,与矛盾;综上可知,假设不成立,则.同理可得:,从而数列为等比数列,同理,当数列中的项数均为负数时亦可证得数列为等比数列.由推理过程易知数列中的项要么恒正要么恒负,不会同时出现正数和负数.从而题中的结论得证,数列为等比数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综合运用,等比数列的证明,数列性质的应用,数学归纳法与推理方法、不等式的性质的综合运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8.(1)(2)证明见解析【分析】(1)设公差,根据可得首项和公差,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可得答案;(2)求出,计算出,根据单调性再计算出当时,可得,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得答案.(1)设公差,,解得,,.(2)(随递减),当时,,即(,仅时相等),(从开始放缩),.9.(1)(2)1349【分析】(1)根据可得,两式相减可推得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各自成等差数列,由此求得答案;(2)利用(1)写出的表达式,继而可得。由其为整数可求得,结合区间确定m的值,可求得答案.(1)因为,所以当 时,,故两式相减得: ,即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各自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且,所以奇数项 ,则为奇数时, ,偶数项,则为偶数时,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由(1)可得,,所以,设,故 ,令,则 ,由于m是整数,故m的值取1,2,3,4,5,故区间内所有“幸福数"的和为 .10.(1);(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分析】(1)利用差比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前项和公式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数列的单调性,结合生成数列的定义运用累加法进行证明即可;(3)结合(2)的结论,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分类讨论进行证明即可.(1)因为,所以.所以,所以, ,所以,因为,所以数列是等比数列,所以数列的前项和为:;(2)由题意可知,,所以,所以.所以 ,所以,由“生成数列”的定义可得,所以. 累加可得.(3)由题意知.由(Ⅱ)可知.① 当时,得,即,所以,所以.即为公比等于1的等比数列,②当时,令,则.当时,显然.若,则,与矛盾,所以,即.取,当时, ,显然是等比数列,综上,存在正整数,使得时,是等比数列.【点睛】关键点睛:根据数列的单调性是解题的关键.11.(1){}是无界数列;{}不是无界数列.(2)存在,(3)证明见解析【分析】(1)对任意的正整数,取为大于的一个偶数,有,符合无界数列的定义;取,显然,不符合无界数列的定义.(2)讨论,,都不成立,当时,将变形为:,从而求得k的范围.(3)观察要证的不等式结构与(2)相似,故应用(2)变形后,再由{}是单调递增的无界正数列证明.(1){}是无界数列,理由如下:对任意的正整数,取为大于的一个偶数,有,所以{}是无界数列.{}不是无界数列,理由如下:取,显然,不存在正整数,满足,所以{}不是无界数列.(2)存在满足题意的正整数k,且.当时,,不成立.当时,,不成立当时,,不成立当时,将变形为:.即取,对于一切,有成立.(3)因为数列{}是单调递增的无界数列,所以,所以.即因为{}是无界数列,取,由定义知存在正整数,使所以.由定义可知{}是无穷数列,考察数列,,…,显然这仍是一个单调递增的无界数列,同上理由可知存在正整数,使得.故存在正整数,使得.故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立12.(1)证明见解析;(2)有界,理由见解析.【分析】(1)利用与关系可求得,可证得,由此可证得结论;(2)由可得数列有界.(1)当时,;经检验:也满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数列是递增数列;(2)数列有界.理由如下:,即恒成立,数列有界.13.(1),;(2)证明见解析;(3).【解析】(1)根据题意有解出,根据解出;(2)根据递增数列定义判定成立,存在正整数使得,取特殊值验证即可得出结论;(3)由(2)可得,当时,存在正整数使得,所以若,则,结合(1)得,验证其是否成立.【详解】解:(1)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所以因为又,所以结合可得.(2)当时,对任意,都有,所以.所以数列是递增数列.因为,所以.令,则,所以.所以存在正整数,使得.(3)由题意得,对任意,都有且.由(2)可得,当时,存在正整数,使得,所以.所以若,则.又因为,所以若,则.所以若,则,即.下面证明.①当时,对任意,都有.下证对任意,.假设存在正整数,使得.令集合,则非空集合存在最小数.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所以,与矛盾.所以对任意,.所以当时,.②当时,.下证对任意,.假设存在正整数,使得.令集合,则非空集合存在最小数.因为,所以,所以.因为,所以.,且,所以,与矛盾.所以当时,.所以当时,对任意,都有.所以,即.因为,且,所以.【点睛】解决数列的单调性问题的3种方法:(1)作差比较法根据的符号判断数列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或是常数列;(2)作商比较法根据(或)与1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3)数形结合法结合相应函数的图象直观判断.14.(1);(2)证明见解析;(3).【分析】(1)由可得为递增数列,,,从而易得;(2)令,即可得.利用, ,可证;(3)首先,由已知,当时,;当时,,;当时,(*),这里分析与的大小关系,,均出现矛盾,,结合(*)式可得,因此猜想(),用反证法证明此结论成立,证明时假设是首次不符合的项,则,这样题设条件变为(*),仿照讨论的情况讨论,可证明.(1)由可得为递增数列,所以,故的前项和为.(2)时,,因为,,所以所以;(3)由可得当时,;当时,,即,所以;当时,,即(*),若,则,所以由(*)可得,与矛盾;若,则,所以由(*)可得,所以与同号,这与矛盾;若,则,由(*)可得.猜想:满足的数列是:.经验证,左式,右式.下面证明其它数列都不满足(3)的题设条件.法1:由上述时的情况可知,时,是成立的.假设是首次不符合的项,则,由题设条件可得(*),若,则由(*)式化简可得与矛盾;若,则,所以由(*)可得所以与同号,这与矛盾;所以,则,所以由(*)化简可得.这与假设矛盾.所以不存在数列不满足的符合题设条件.法2:当时,,所以即由可得又,所以可得,所以,即所以等号成立的条件是,所以,所有满足该条件的数列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学生创新意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题中讨论与大小关系是解题关键所在.15.(1)是,理由见解析;(2);(3)当是数列时,与满足的条件为或,证明见解析.【解析】(1)由数列定义知,仅需验证当时,恒成立即可;(2)写出,的表达式,则对满足的任意都成立,则将此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然后据此去求解的范围;(3)根据数列是数列,可以得到,所以需要分,和,去讨论,和(2)相似,还是去求解使得的取值范围,仍然是将其转化为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然后在不同的情况下求出对应的的取值范围即可.在证明命题“若且,则不是数列”时,考虑使用反证法:先排除掉数列的项都在数列中、数列的项都在数列中的情况.若数列至少有一项不在数列中,且数列至少有以一项不在数列中,先去掉其公共项得到数列,,设数列的最大项为,且数列的最大项比数列的最大项大,然后根据数列是数列的性质,得到,从而推出矛盾,进而所求证得证.【详解】(1)∵,∴,当时,,故,那么当时,,符合题意,故数列是数列;(2)由题意知,该数列的前项和为,,由数列是数列,可知,故公差,对满足的任意都成立,则,解得,故的取值范围为;(3)①若是数列,则,若,则,又由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可知,即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由,,故,可得;若,则,又由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可知,即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又当时,当时不成立,故有或,解得,∴当是数列时,与满足的条件为或;②假设是数列,则由①可知,,,且中每一项均为正数,若中的每一项都在中,则由这两数列是不同数列,可知;若中的每一项都在中,同理可得;若中至少有一项不在中且中至少有一项不在中,设,是将,中的公共项去掉之和剩余项依次构成的数列,它们的所有项和分别为,,不妨设,中最大的项在中,设为,则,故,故总有与矛盾,故假设错误,原命题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关系、不等式的恒成立及数列的综合知识,属于创新题,同时也是难题.16.(1)相等,是“T数列”;(2)具体见解析;(3),最大值为.【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进一步求出,然后验证两者是否相等,最后根据“数列”的定义得到结论;(2)若,由常数数列的特征可以判断结论,若或,通过举反例即可判断结论;(3)由题意,对于每个正整数,均有,,且对于所有正整数,均有,即,进而对于每个正整数,取适当的正整数t, ,使得,,然后证明,,进一步得到,进而判断数列的单调性,最后得到答案.(1)由题意,,当正整数时,,所以.因为对于每个正整数,均存在正整数2,使得,所以数列为“数列”.(2)时,对于每个正整数,均存在正整数1,使得,则数列为“数列”;时,,时,,于是,时,对n=3,当正整数k满足时,总有,即时,数列不是“数列”.(3)由题意可知,对于每个正整数,均有,,且对于所有正整数,均有,即,记,对于每个正整数,取适当的正整数t, ,使得,,由,则,即.类似的,,即因为,所以,,所以,则,因为所以,则.于是,正整数时,成立,即正整数时,成立,所以正整数满足时,当n=3时,取得最大值为.【点睛】本题第(3)问难度大,在思考这样的新信息题目时,可以先从特殊值出发,找到一定的规律,然后推广到一般的情况;另外,数列中最值的问题往往与数列的单调性结合在一起,而比较大小的的方法有作出法、函数法、放缩法等等,平常注意对这方面的训练.17.(1)0,1,2,1,0(或 0,1,0,1,0)(2)证明见解析;(3)不存在,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与和可考虑写出交替的数列.(2)先证必要性,根据数列是递减数列,可得,进而求得.再证明充分性,因为,故,再累加可得证明即可.(3)设,则,再累加求得,再分析的奇偶,根据整除的性质,先假设存在再证明矛盾即可.(1)(或 )(2)必要性:因为数列是递减数列,所以 ,所以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充分性:由于,,…,,所以,即,因为,所以,所以数列是递减数列.综上,结论得证.(3)令,则.因为,,……,,所以因为,所以为偶数,所以为偶数.所以要使,必须使为偶数,即整除,亦即或.当时,数列的项满足,,时,有,;当时,数列的项满足,,,时,有,.当,时,不能被整除,所以对任意给定的整数,不存在数列使得,.【点睛】关键点点睛:在解数列新定义的问题,需要根据题意去绝对值分析,并根据整除的性质推理证明.18.(1)满足,不满足(2)(3)共4个满足,分别是:和和和【分析】(1)结合题设中的定义可判断给定的两个数列是否具有性质;(2)等比数列具有性质等价于对任意的恒成立,就分类讨论后可得的取值范围.(3)设,先考虑均不存在具有性质的数列,再分别考虑时具有性质的数列,从而得到所求的数列.(1)对于第一个数列有,满足题意,该数列满足性质对于第二个数列有不满足题意,该数列不满足性质.(2)由题意可得,两边平方得:整理得:当时,得, 此时关于恒成立,所以等价于时,所以,所以或者,所以取.当时,得, 此时关于恒成立,所以等价于时,所以,所以,所以取.当时,得.当为奇数的时候,得,因为,故显然成立当为偶数的时候,得,因为,故显然不成立,故当时,矛盾,舍去.当时,得.当为奇数的时候,得,显然成立,当为偶数的时候,要使恒成立,所以等价于时,所以,所以或者,所以取.综上可得,.(3)设,,因为, 故,所以可以取或者,若,,则,故或(舍,因为),所以(舍,因为).若,,则,故(舍,因为),或所以(舍,因为).所以均不能同时使,都具有性质.当时,即有,故,故,故有数列:满足题意.当时,则且,故,故有数列:满足题意.当时,,故,故,故有数列:满足题意.当时,则且,故,故有数列:满足题意.故满足题意的数列只有上面四种.【点睛】本题为新定义背景下的数列存在性问题,先确定时均不存在具有性质的数列是关键,依据定义枚举再依据定义舍弃是核心,本题属于难题.19.(1);;(2)不存在适合题意的数列;(3).【分析】(1)利用变换的定义即;(2)利用数列的定义,记中有个,有个,则,进而即得;(3)由题可得,进而可得,然后结合条件即得.(1)由,可得,,∴;(2)∵,由数列A为数列,所以,对于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令,若,则,若,则,记中有个,有个,则,因为与的奇偶性相同,而与的奇偶性不同,故不存在适合题意的数列;(3)首先证明,对于数列,,…,,有,,…,,,,,…,,,,,…,,,,,…,,,,,…,,,∵,,∴,故,其次,由数列为数列可知,,解得,这说明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不同的情况有2次,若数列中的个数为个,此时数列有个,所以数列的个数为个.【点睛】数学中的新定义题目解题策略:①仔细阅读,理解新定义的内涵;②根据新定义,对对应知识进行再迁移.20.(1)②③(2)证明见详解(3)1008【分析】(1)由题干的四个限定条件对数列序号逐一判断即可;(2)由反证法证明即可;(3)由(2)得出一个,证明满足题意,即可得到的最小值,(1)由题可知,数列必满足:或1,对任意i,j,都存在s,t,使得,且两两不相等,对①,,不满足,故①不符合;对②,当时,存在,同理当时,存在,当时,存在,故②符合;同理对③也满足,故满足题目条件的序列号为:②③;(2)证明:当时,设数列中1,2,3出现的频次为,由题意知,,假设时,,(对任意),与已知矛盾,故,同理可证,假设,数列可表示为:,显然,故,经验证时,显然符合,所以,,,数列的最短数列可表示为:,故;(3)由(2)知,数列首尾应该满足,假设中间各出现一次,此时,显然满足或1,对或时显然满足();对,或时显然满足();对,时,则可选取,满足;同理若,,则可选取,满足;如果,则可取,这种情况下每个数最多被选取一次,因此也成立,故对任意i,j,都存在s,t,使得,其中且两两不相等,故的最小值为100821.(1),;(2);(3)所有可能值为.【分析】(1)根据函数定义写出,即可.(2)讨论数列A的项各不相等或存在相等项,当各项都不相等,根据题设定义判断,当存在相等项,由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q,进而确定的值;(3)利用数列A的单调性结合(2)的结论求的取值范围,估计所有可能取值,再应用分类讨论求证对应所有可能值均可取到,即可得结果.(1)由题设,,,,则,,,,则,所以,.(2)若数列任意两项均不相等,当时;当且时,,又,,此时;综上,,故,不合要求;要使,即存在且使,即,又,则,当,则,不合要求;当,则,满足题设;综上,.(3)由题设数列单调递增且,由(2)知:,根据题设定义,存在且,,则,由比数列中个项大,,同理,所以;又至少比数列中一项小,,同理,所以;综上,.令数列,下证各值均可取到,ⅰ、当,而数列递增,,且,此时,,,则;ⅱ、当时,,则,当且时,令,则,所以,,此时;ⅲ、给定,令()且(),则(),(),又数列递增,,(),(),所以,此时且,故,综上,.【点睛】关键点点睛:第三问,首先根据数列的单调性和定义求的取值范围,再由定义结合分类讨论求证范围内所有可能值都可取到.22.(1)(2)(3)充分不必要条件【分析】(1)根据所给定义计算可得;(2)根据归纳推理可得,利用倒序相加法,化简即可得结果.(3)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1)解:序列为1,2,3,,,,即8,.(2)解:时,时,.时,,时,,,取时,,取时,①,则②,①②得,所以.由序列为1,2,,,可得.(3)解:序列为序列,2,,的一个排列,.而反之不成立.例如取序列为:,,,2,1,满足.因此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3.(1)①;②证明见解析(2)【分析】(1)①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的取值范围;②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出:,,然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证得,即可证得结论成立;(2)由题中条件,,,先求出的范围;再根据是“拟等比数列”,分类讨论和,利用参变量分离法结合数列的单调性即可得出结果.(1)解:①因为,,且,,,所以,的取值范围是;②由题意可得,则,即,假设当时,,则当时,,即,所以,对任意的,,所以,,,即存在,使得,所以,数列是“拟等比数列”.(2)解:因为,,,即,所以,即,且有,因为,则,所以,,又因为数列是“拟等比数列”,故存在,使得,且数列为单调递减数列.①当时,此时,所以,,因为,则,因为数列在时单调递减,故,而;②当时,,则,由,则,因为数列在时单调递减,故.由①②可得,即的取值范围是.【点睛】结论点睛:利用参变量分离法求解数列不等式恒(能)成立,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求解:(1),;(2),;(3),;(4),.24.(1);(2);(3).【分析】(1)根据数列的新定义即得;(2)由题可得或,分情况讨论,进而可得;(3)由题可得,进而猜想数列:1,2,4,5,7,8,,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再利用数列求和公式即得.(1);(2)因为,所以,所以或.因此.当时,且同时成立,此时.当时,且同时成立,此时矛盾.综上,.(3)因为,所以.所以.由知,.事实上,当时,与同时成立,所以,从而.猜想数列:1,2,4,5,7,8,,即数列由不能被3整除的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组成,且满足数A:的两条性质.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时结论成立.②假设时结论成立,则当时,当时,此时,由于;;上面各式均成立,此时有.当时,此时,由于;;上面各式均成立,此时有.综上,数列是由不能被3整除的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组成.数列的前100项和为:.【点睛】数学中的新定义题目解题策略:①仔细阅读,理解新定义的内涵;②根据新定义,对对应知识进行再迁移.25.(1);(2);(3).【分析】(1)根据与的关系即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2)由(1)求得数列的通项,再根据定义即可求得答案;(3)当时,,且在数列中有个,设,数列的前m项的和为,求数列的前项之和即为求数列的前m项的和,利用错位相减法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当时,,当时,,当时,等式也成立,所以;(2),则,因为,所以;(3)当时,,且在数列中有个,设,数列的前m项的和为,则①,②,①-②得:,所以,所以数列的前项之和为.26.(1)不可以是数列;理由见解析;(2);(3)存在;.【分析】(1)由题意考查的值即可说明数列不是数列;(2)由题意首先确定数列的前4项,然后讨论计算即可确定的值;(3)构造数列,易知数列是的,结合(2)中的结论求解不等式即可确定满足题意的实数的值.【详解】(1)因 为 所以,因 为所 以所以数列,不可能是数列.(2)性质①,由性质③,因此或,或,若,由性质②可知,即或,矛盾;若,由有,矛盾.因此只能是.又因为或,所以或.若,则,不满足,舍去.当,则前四项为:0,0,0,1,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经验证命题成立,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当时:若,则,利用性质③:,此时可得:;否则,若,取可得:,而由性质②可得:,与矛盾.同理可得:,有;,有;,又因为,有即当时命题成立,证毕.综上可得:,.(3)令,由性质③可知:,由于,因此数列为数列.由(2)可知:若;,,因此,此时,,满足题意.【点睛】本题属于数列中的“新定义问题”,“新定义”主要是指即时定义新概念、新公式、新定理、新法则、新运算五种,然后根据此新定义去解决问题,有时还需要用类比的方法去理解新的定义,这样有助于对新定义的透彻理解.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考查的还是基础数学知识,所以说“新题”不一定是“难题”,掌握好三基,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制胜法宝.27.(1);(2)证明见解析;(3)所有满足该条件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分析】(1)根据为递增数列以及收缩数列的定义可得结果;(2)根据,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可得,再根据收缩数列的定义可得结果;(3)在中,令可得,猜测,,,再证明证明其它数列都不满足(3)的题设条件,可得解.【详解】(1)由可得为递增数列,所以,所以.(2)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数列的“收缩数列”仍是.(3)由,可知当时,,当时,,则,因为,所以,当时,,即(*),若,则,所以由(*)可得,与矛盾;若,则,所以由(*)可得,即与同号,这与相矛盾;若,则,所以由(*)可得,符合,猜想,满足的数列为,,,经验证左边,右边,下面证明其它数列都不满足(3)的题设条件,由上述的情况可知,时是成立的,假设是首次不符合,的项,则,由题设条件可得,即(&),若,则,所以由(&)式化简可得与矛盾,若,则,所以由(&)式化简可得,所以与同号,这与矛盾,若,则,所以由(&)化简可得,这与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其它数列都不满足(3)的题设条件,所以所有满足条件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中的新定义,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考查了归纳推理能力,考查了反证法,考查了数列的单调性,解题关键是对新定义的理解和运用,属于难题.28.(1),,,;(2)证明见解析;(3)每一个非负整数都在数列中出现,证明见解析.【分析】(1)利用题目中定义的数列,直接将代入即可求,,,的值;(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3)对于任意的非负整数,考虑,,若,令,可得,令,再由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都有,即可求证.【详解】(1)当时,,,,;(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当时,,此时成立,假设当时成立,即,当时,若,则,满足,若,则,满足,若,则,满足,所以当时也成立;综上所述: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3)每一个非负整数都在数列中出现,证明如下:对于任意的非负整数,考虑,由(2)知:,若,则,令,则,令,下面证明:对于都有,当时,成立,假设当时成立,且则,故时也成立,所以,,故,则,,,取,则,从而在数列中出现,故每一个非负整数都在数列中出现.【点睛】关键点点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解新定义的本质,把新情境下的概念法则、运算化归到常规的数学背景中,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