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课件(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课件(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阅读
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

1.说明对象
2.说明顺序
3.说明结构
3.说明方法
4.说明语言
5.题型归纳
目录
说明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
什么是说明文?
分类: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说明
说明对象及特征
考点一: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 功能等进行说明
对事物的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进行说明的文章
命题形式
(1)请为本文加一个标题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3)本文介绍了事物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判断说明对象/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1)找说明对象的方法:
题目、第一段、最后一段、找关键词(出现次数多的)
(2)归纳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1.找段落中心句、关键句;
2.关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抓总括句和中心句。有些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
3.找对事物进行定义的句子
4.归纳总结: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以段落层次和标点符号为参考进行分类整合。
注意:要提取关键词和关键短语,表达时使用原文里的关键词和关键短语 (不要用近义词代替关键词)

1.《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的说明对象是 。
2.“海南坡鹿视觉与嗅觉出奇的灵敏,通常对一公里以外的动静都会有反应。每当受到惊吓时,立刻腾空而起,能跨四五米宽的山沟,飞离地面有两人多高,毫不费力,弹跳力极强。”本段说明了 的 特征。
鲸落
海南坡鹿
视觉与嗅觉
出奇的灵敏
说明顺序
考点二: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按时间先后(年代、季节、先后顺序)
按空间方位(针对形状、构造)
(方位词、表行踪的短语、地点词)
逻辑关系(针对事理性说明文)
常见逻辑顺序
从主到次 从简单到复杂 从概括到具体
从整体到局部 从现象到本质 从结果到原因
从特点到用途 从特殊到一般 从原因到结果
命题形式
1.文章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文章中第×段与第×段能否互换?为什么?
4.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说明思路。
5.……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答题要点:
(1)本文按照……顺序进行说明,用文本内容举例解释
(2)找出因果关系,归纳原因

1.《人民英雄纪念碑》中:
(1)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
(2)介绍纪念碑结构的顺序
(3)介绍碑身的顺序
(4)介绍浮雕的顺序
(5)《苏州园林》采用什么顺序?
空间顺序(从…向…走去、越过、踏上、到了等词)
空间顺序(台阶、第二层平台、四周汉白玉栏杆等)
空间顺序(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的四周、碑顶等)
空间顺序(东西南北)、时间顺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逻辑顺序
说明结构
知识点三:
说明结构
开头:引出说明对象
主体:阐释说明对象
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2.并列式
3.递进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4.连贯式:按照事物发展顺序、前后相承
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
考点四:
常见说明方法
两列两比,下分引举,貌诠。




图表
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分类别
引资料
举例子
摹状貌
作诠释
常见说明方法
★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 打比方: (比喻句)像、仿佛……
★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 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
★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
★ 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
★ 引资料: 引用,标记是引号。
★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常见说明方法 及作用
1.打比方:把××比作××,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摹状貌:通过具体生动的描摹,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3.举例子:列举了××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和认识。
4.分类别:分别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5.列数字:用××的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作用:方法+效果+对象+特点
常见说明方法 及作用
6.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事物的××特点。
7.下定义:给××下了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道理。
8.引资料: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故事)具体有力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10.作诠释:对××事物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作用:方法+效果+对象+特点
命题形式
1.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角度简要分析第×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4.第×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选择一种并说明其作用。
答题方法
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作用)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点。(要结合文本答题)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中国石拱桥》)
答: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和“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桥洞形式优美的特点。

2.与现代3D打印技术生成的模型等相比,紫禁城古建筑烫样尽管在模型的精确性方面较弱,但有着直观性、灵活性和简易型等特点。
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紫禁城古建筑烫样与现代3D打印技术生成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突出强调了烫样具有优于3D打印的直观性、灵活性和简易型等特点。
说明语言
考点四:
特点:
1.准确严密性
2.生动形象性
3.文学性强
命题形式
(一)句篇
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严密;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分析全文的语言特色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准确(生动形象或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或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命题形式
1.鉴赏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鉴赏某段的语言特色
答题格式:原文…地方,使用了…修辞手法/说明方法,体现了…的语言特色,起到了…(准确说明对象、增强可读性、增强文学性)的作用
(二)词汇:
一般是表修饰、限定的词、比如:
功能 估计 范围 时间 来源 程度 数量 频率
词汇 大约、左右、可能、几乎 之一、以上、大部分 …前/后,目前、…之时 据说、…记载,…透露 很、非常、急剧 大量、少数、许多 经常、往往、有时
命题形式
(二)词汇:
1.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作用类)
2.下列加点词语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能否删掉类)
3.第×段中加点词语“××”能否替换成“××”?请说明理由。(能否替换类)
答题方法
(不能删去/替换)
1.“××”的意思是 ,
2.这句话说明 ,
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生动形象/平实/幽默)的作用。

1.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般人认为紫禁城古建筑是建筑工匠的技艺成就,却往往对于它们设计者的姓名、设计理念等信息一无所知。
答:
①“往往”有“经常、通常”的意思,
②这句话说明(一般人通常不了解紫禁城古建筑的设计者姓名和设计理念等信息,但并不代表不了解全部情况),
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般人认为紫禁城古建筑是建筑工匠的技艺成就,却往往对于它们设计者的姓名、设计理念等信息一无所知。
答:
“往往”有“经常、通常”的意思,这句话说明(一般人通常不了解紫禁城古建筑的设计者姓名和设计理念等信息,但并不代表不了解全部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下列加点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他在勒瓦卢瓦工地上搭起的巨大“积木”,精确度几乎高达0.1毫米。
答:不能删掉
①“几乎”有“差不多”的意思,
②这句话说明(精确度与0.1毫米非常接近,但还有细小的差距),
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下列加点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他在勒瓦卢瓦工地上搭起的巨大“积木”,精确度几乎高达0.1毫米。
答:不能删掉,“几乎”有“差不多”的意思,这句话说明(精确度与0.1毫米非常接近,但还有细小的差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