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4 热机与社会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2)了解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提高读图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热机效率和热机与环境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树立效率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来学习的习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热机的发明和发展,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1.热机的共同特点,汽油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和过程。四、教学难点1.热机工作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各种热机等。【过渡】热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教材插图,想一想热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二)讲授新课1.热机的作用及其发展(1)热机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或挂图展示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热机,让学生感受热机的丰富多彩和广泛用途。(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得出热机的共同特点:将燃料燃烧时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汽油机利用模型、课件,分析汽油机结构。(1)了解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2)明确每个冲程的完成过程和其中能量的转化情况。(3)出示柴油机的结构图,自学教材38页到39页信息浏览的内容,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分析出汽油机与柴油机有哪些不同点?展示不同点名称 区别 汽油机 柴油机构造 火花塞 喷油嘴吸入的物质 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 只吸入空气燃料燃烧的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总结:(1)柴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也是包括四个冲程;(2)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周,燃气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在这个四个冲程中,利用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冲程是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4)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分析汽油机工作时的能流图。常见热机的效率3.热机与环境利用互联网、生活经验等分析热机工作时所造成的污染。1.汽油机的燃料:含铅汽油、无铅汽油、乙醇汽油2.火箭:神七发射3.热机造成的污染分析。(三)重难点精讲(1)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是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热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2)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燃料在汽缸中燃烧时,将存储的化学能转变为高温高压的燃气(蒸汽)的内能,又通过燃气(蒸汽)推动活塞做功,由内能转变为机械能。(3)汽油机的工作流程:内燃机通过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如图。①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下端运动,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气门吸入气缸。②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汽缸内燃料混合物,温度升高。③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末尾,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④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气缸。(4)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①压缩冲程:机械能→内能;②做功冲程:先是化学能→内能,再由内能→机械能。(5)柴油机是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在工作时与汽油机工作原理相同。(6)区别:①在吸气冲程里吸进气缸的只有空气,而汽油机吸进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②在压缩冲程里,活塞把空气的体积压缩得很小,空气的压强更大,温度更高;③点火方式:柴油机-压燃式;汽油机-点燃式。(四)归纳小结【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六、板书设计热机与社会发展1.热机:①概念 及其能量转化②热机的种类汽油机①汽油机的工作原理②汽油机与柴油机对比3.热机与环境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本节的教学内容属于应用性的知识,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热机实质上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就其相关知识而言,热机的教学可以和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相联系,可拓展的范围相当广泛。基于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发动机”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对于“热机”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却基本上都是空白。本节内容的学习要以机械能、内能、能量的转化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验引入,帮助学生复习了已学知识的同时,引出了热机,逻辑清晰严密。再通过热机历史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物理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及艰辛的演变道路,帮助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凡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再通过热机工作原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热机。从教学手段上看,是传统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本节课设计大量简单有趣的实验,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