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1.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时,天气比较热,家里面开启空调的时候,房间里亮着的灯有时会突然暗一些。我们往往说是因为电压低造成的。那么,什么是电压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我们又怎么来测量电压的高低呢?
(二)讲授新课
1.电源与电压
(1)演示:如图所示,用两个去掉底部的饮料瓶和导管连接一个“水路”。当两瓶中的水面相平时,水管中没有水流;抬高其中一个饮料瓶,当两瓶中的水面有高度差时,水管中形成水流。
(2)思考:水管中形成水流的原因是什么?
水管两端存在压力差或压强差。
(3)类比水流介绍电流的形成。
(4)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新型电源: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5)电压大小及单位:
实验:利用不同节数的干电池串联给同一小灯泡供电,小灯泡的亮度不同。
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小灯泡发光越亮。
电压单位:伏特,符号:V
2.怎样测量电压
活动1:教师拿出几节不同的干电池让学生观察,干电池上的电压值已被磨掉,看不清楚。设问:大家对电压和电池已有所了解,能否确定这几节干电池的电压?此时展示材料:出示几种电表,让学生分辨。
总结:表盘上标有“A”的是电流表,表盘上标有“V”的是电压表。
活动2: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电压表,仔细观察,小组交流、讨论从电压表能获取哪些信息?
总结: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0~3V和0~15V,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0.1V和0.5V。
活动3:出示课件,根据学生从电压表所获取的信息,分析出所展示的电压表的示数。
总结:读电压表的示数时,首先看接入的量程,然后再看指针所在的位置,根据分度值的大小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活动4: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出桌面上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小组之间先交流讨论如何连接电压表?选择哪一个量程?接线柱如何连接?
教师活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偏差和错误,引导学生类比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对于说明书中的其他问题,教师注意参与学生们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见解新颖的同学注意让他在全班同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用课件展示)①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并联;②红接线柱(“+”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线柱)接负极;③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④不知道被测电压大小时要选择大量程。
用口诀来帮助记忆:“二要、一不、二看清”。“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三)重难点精讲
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基础知识:
①当用“-”“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为0~3V,每一大格表示1V,每一小格表示0.1V;
②当用“-”“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为0~15V,每一大格表示5V,每一小格表示0.5V.
读数步骤:
①先看清量程,认清各量程的分度值;
②当使用0~15V量程时,应以上排刻度读数,其分度值为0.5V;当使用0~3V的量程时,应以下排刻度读数,其分度值为0.1V;
③用分度值乘以指针转过的小格数就是被测的电压值
(四)归纳小结
【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
六、板书设计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1.电源与电压
(1)探究电压产生的原因
(2)单位
(3)常见电压值
2.怎样测量电压
(1)认识电压表
(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授的电压是电学中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知识所限,我们用水流作比喻讲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另外,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本课采取了大量的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慢慢升华到理性认识,使得学生在实操、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于电压本质的认识。从教学手段上看,是传统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本节课设计大量简单有趣的实验,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