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节 圆的一般方程知识清单1.圆的一般方程(1)方程方叫做圆的一般方程.(2),配方后①当时,方程表示一个圆,圆心,半径;②当时,方程表示一个点;③当时,方程没有意义.2.圆的一般方程的求法(1)圆心在圆上任意两点组成的线段的中垂线上;(2)平面内不共线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可以将三个点的坐标代入圆的一般方程,列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圆的方程;(3)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在斜边的中点上,等边三角形的外心与重心重合.3.半圆方程(1)方程代表圆的上半圆;(2)方程代表圆的下半圆;(3)方程代表圆的右半圆;(4)方程代表圆的右半圆.4.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1)阿波罗尼斯圆: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2)定义法,直接法,相关点法三种方法的理解与运用.题型训练题型一 圆的一般方程的应用1.圆的半径是( )A.4 B.3 C.2 D.12.已知圆的方程圆心坐标为,则它的半径为( )A.3 B. C.5 D.43.若方程表示圆,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4.若圆关于直线对称,那么必有( )A. B. C. D.5.若圆上存在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对称,则 6.已知,若方程表示圆,则圆心坐标是 题型二 求圆的一般方程①已知圆经过三点求圆的方程7.已知三点,则外接圆的半径为( )A.10 B.25 C.5 D.8.已知三点,则外接圆的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 )A. B. C. D.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三点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10.已知圆经过点,则圆与两坐标轴的四个截距之和为 ②已知圆过两点和圆心关系求圆的方程11.圆心在直线上,并且经过点和的圆的半径为( )A.3 B.4 C.5 D.612.已知圆经过点和,且直线平分圆,则圆的方程为 题型三 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①定义法判断动点轨迹满足某种曲线的定义,找出相关量求出标准方程.13.已知动点P到定点的距离为2,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14.已知点与点,若动点P满足,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②相关点法当动点与已知曲线上一点存在某种关系时,可以用含的式子表示,用含的式子表示,然后将含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化简即可.15.动点A在圆上移动,它与定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16.已知定点与圆,且点为圆上一动点,若动点M满足,则点的轨迹方程为③直接法设动点坐标为,利用已知条件,找出的关系式(距离公式,勾股定理,斜率关系等等).17.若平面内两定点间的距离为2,动点P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18.已知圆,过作圆的割线,则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A. B.C. D.19.已知两定点,若动点P满足,则点的轨迹方程为 20.已知,若动点P满足,则的轨迹方程为21.已知点,圆,过点的动直线与圆交于两点,则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22.过动点M作圆的切线,其中为切点,若(为坐标原点),则的轨迹方程为 ,的最小值为 综合训练1.圆的圆心坐标是( )A. B. C. D.2.已知是实常数,若方程表示的曲线是圆,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3.若直线平分圆,则的值为( )A.2 B. C. D.04.过三点的圆的方程是( )A. B.C. D.5.当圆的面积最大时,圆心坐标是( )A. B. C. D.6.已知点在圆外,则的取值范围( )A. B.或 C. D.7.若圆上所有的点均在第二象限内,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8.已知点是圆上的任意一点,那么点与原点距离的最小值为( )A.1 B.2 C.3 D.49.已知圆,点在圆上,平面上一动点满足且,则的最大值为( )A.8 B. C.4 D.10.已知圆与圆,点分别是上的动点,为直线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11.方程表示圆,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2.自圆外一点P作圆的两条切线PM,PN(M,N为切点),若,则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13.已知两定点,若动点P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14.已知定点,为圆上两个动点且,则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的最大值为 15.已知点,若圆上存在一点,使得,则实数的最大值是16.已知圆过点和,且圆心在直线上.(1)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2)求圆的方程.17.已知圆,直线.(1)求证:直线过定点;(2)求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18.已知为圆上一定点,为圆内一点,为圆上的动点.(1)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2)若,四边形为矩形,求点的轨迹方程.第六节 圆的一般方程参考答案题型一 圆的一般方程的应用1-4 A,D,B,A 5. 6.题型二 求圆的一般方程7-10 C,B,,11-12 C ,题型三 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13.(1) 14.15. 16.17-18 A ,B19. 20.21. 22.,综合训练1-5 D,B,D,A,B 6-10 A,B,A,D,B11. 12. 13.314., 15.616.,17.(1)证明略 (2)18.(1)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