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 神奇的计算工具预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2.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本35-36页二、自主学习要点1.关于计算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请你写在下面。2.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999999×9=9999999×9=99999999×9=3.说说你的感受:三、自主学习检测1.课件练习:熟悉计算器2.课件练习:用计算器计算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计算器显示器、键盘。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一找,说一说。②功能键 数字键 符号键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一找,说一说。数字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 )”。运处符号键。说说“+、-、×、/“键的使用方法。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 )。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 )③开机键 关机键 清除键 清除输入键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一找,说一说。按一下( )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 )就关闭计算器。尝试练习。用学生专用计算器计算25×4操作过程:按一下( )键打开计算器;计算25×4,先输入( ),然后输入( ),接着输入( ),再输入( ),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 )。再按一下( )键,进行另一道题;如果输入错了,按( )键清除后重新输入,继续计算。小结: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时,每按一个键都要核对屏幕上显示的结果是否正确,以免出现错误。探究二:用计算器算一算同伴互相出几道计算题,两人一起用计算器算一算。245×789=( )21÷3=( )估一估结果,以免按错了。245×789≈250×800=( )21÷3=7这道题口算就行,不需要用计算器。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快而准!知识运用用计算器算一算,发现有趣的数学现象。说说你的发现:二、随堂检测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876+569= 416000÷128=782×534= 756+685-298=3363×21÷57= 438×36-1734=2、括号内可以填几?先估计,再用计算器检验,找到合适的答案。3、读一读,算一算。4、数学游戏。用1,2,3,4,5这五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积大者获胜。参考答案自主学习检测:1. 略2. 略随堂检测:1. 1445,3250,417588;1143,1239,14034。2. 重点放在估计的方法上,如“88×( )”的积的范围是3000~3400,这道题学生可以考虑把88看作90,然后可以知道另一个因数的范围在30~40之间;接着再选这两个数的中间数35进行尝试,如果不行,再用相邻的数试一试。(1)88×37=3256或88×38=3344(2)73×56=4088或73×57=41613. 约19680000000千瓦时 约492000000000千瓦时 约16400000个4. 学生具有一定的位值概念,能推测出两个数的最高位如果大,积就大,鼓励学生排一排、算一算532×41,531×42,521×43,51×432,52×43l,53×21的积。在尝试中逐渐发现规律:两个数的最高位一定是5与4,下一位是3与2,三位数的个位上一定是1,边分析边验证,最后找到答案。具体规律不要求每个学都发现,更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经历探索的过程,有所体验就可以。 52×431=22412最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