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1.近代以来,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局所做的努力? 结果如何?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
(2)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3)资产阶级:
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陈独秀:《每周评论》(1919.5.4)
2.结合p120“课前提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是否行得通?
3.民国初年,伴随着民族工业发展而兴起的“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是什么?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要求: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
1月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政治:军阀割据混战,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加深。(根本原因)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中国指明新方向。
背景·
国际: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遭到帝国主义国家侵略。
俄国的十月革命深深影响中国。
一、五四运动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1919年5月4日-6月初
1919年6月初开始
北京
学生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
罢课
学生被捕
上海
工人、学生、商人
三罢斗争:罢课、罢工、罢市
释放学生,拒绝和约签字
一、五四运动
过程·
一、五四运动
性质·
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
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一场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一、五四运动
影响·
一、五四运动
影响·
①思想文化: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政党建设: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③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背景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阶级基础
10万人
120万人
195万人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工人数量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思想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组织基础
维经斯基
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帮助者
共产国际
的帮助
外部帮助
【问题探究】
解读图片材料,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1、前提: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中心:
3、概况:
北京(李大钊)、上海(陈独秀)
①1919年,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李大钊 1920.3 北京);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独秀 1920.5 上海)
④1920.8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③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马克思主义的翻译和宣传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背景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思想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标志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3)内容:①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
②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2) 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领导阶级
新型政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新的奋斗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上海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923年6月
广州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
员应加入国民党
思考: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中共三大的进步性?
中共二大:正确认识国情,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纲领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原因
材料1 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壮烈牺牲,年仅31岁。二七惨案中,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材料2 革命活动的屡次失败使孙中山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他认识到依靠帝国主义,依靠军阀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重新确定一条全新的道路,才能避免再次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孙极大的兴趣,他致电苏俄做出了友好的表示:“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共同团结奋斗。”—《中国现代史》
①中共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②中共三大通过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③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失败,急需要改组国民党,愿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标志
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
①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②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目标:
2.过程:
①东征
②北伐
④汪精卫“分共”
◎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蒋介石任校长
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
3.失败原因: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共产党放弃对革命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4.意义:
①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②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③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革命范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当堂巩固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明确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C.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 D.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B
2.《新申报》某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山东问题”,“公理战胜强权”,“罢课、罢工、罢市”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