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总结透镜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主轴:两个球心的直线薄透镜:如果透镜的厚度比球面的半径小了很多光心:薄透镜的中心焦点:(1)实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的一点叫焦点,用符号F表示。(2)虚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叫虚焦点,用符号F表示。焦距:焦点到光心o的距离叫焦距,用符号f表示。透镜的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焦点;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经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特征:具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特征:具有发散作用3、凸透镜的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实像: 指能够呈现在光屏上且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的像。虚像: 指不能够呈现在光屏上且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的像。物距(u):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u):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问题与猜想问题:发光物通过凸透镜后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像呢?猜想: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影响像的正倒、虚实和大小。二、制订计划1、选用蜡烛、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光具座。调节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改变物体(点燃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从远到近,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各怎样变化。测量出每一种情况下物体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成虚像和成实像的两种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或右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像是向左还是向右偏斜,注意像与物的左右关系。收集证据当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时,(u>2f):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到透镜的距离(像距)在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的焦距之间当物距等于两倍的焦距时,屏上呈现倒立、等大的实像,物像异侧,像距等于两倍的焦距。3、当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的焦距时,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异侧,像距大于两倍的焦距。4、当物距等于焦距时,不能成像。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像距大于物距。四、分析与结论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物像位置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U>2f 2f>v>f 两侧 倒立 缩小 实像U=2f v=2f 两侧 倒立 等大 实像2f>u>f v>2f 两侧 倒立 放大 实像U=f 不成像Uv 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1、分两个界点①一倍焦距 分虚实,②二倍焦距 分(放)大与(缩)小③:1倍焦距(1f)处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1)2倍焦距(2f)处:是缩小像与放大像的分界点;实像都是倒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异侧。(2)1倍焦距(1f)处: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实像的位置: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物在间、像在外。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像运动方向一致)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焦点以内,靠近焦点处,虚像最大生活中的透镜幻灯机和投影仪1、幻灯机和投影仪:将幻灯片或者投影片上的图片(相当于物体),透过凸透镜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像的仪器自制望远镜:伽利略式望远镜: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常用望远镜(开普勒式望远镜):2个凸透镜组成眼睛和眼镜眼睛眼睛构造:眼球构造的功能:瞳孔:光进入眼睛的通道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光屏角膜:可以通过光线虹膜:调节光线进入瞳孔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感光细胞---大脑---产生视觉。(1)远点:当晶体状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2)近点:当晶体状变得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一般为10cm。(3)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即清晰又不易疲劳,因此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近视眼1、引起近视的原因:先天缺陷或不注意用眼卫生:不注意用眼卫生有以下行为:①强光照射下看书②沉迷网络长期面对电子设备③在光线暗的地方看读书④躺着卧着读书2、近视眼(1)导致眼睛晶状体凸起,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从远处射来的光只能会聚在视网膜前,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叫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矫正近视眼:佩戴凹透镜三、远视眼晶状体太薄(太比扁平,焦距太大),折光能力太弱.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佩戴用凹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可以看清较远处的物体眼镜的度数1、焦度——焦距f(必须用m作单位)的倒数。用Φ表示。2、眼镜的度数注:远视镜片度数为+,近视镜片度数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