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型】20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速练 通用版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热点题型】20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速练 通用版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题型】20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是指由空气中的颗粒物、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等)、CO、碳氢化合物、氟氯代烃等造成的污染(其中SO2、NOX主要来源于化石类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形成酸雨、酸雾;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室内空气污染(指家用燃料的燃烧、烹调、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等,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机物造成的污染等;其中CO与血红蛋白作用会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导致CO中毒)。
(2)水体污染
指过量有害物质进入水中造成的污染。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重金属污染,如重金属Hg、Cd、Pb、Cr等进入水中形成的污染,这些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化工、冶金、电子、电镀等排放的工业废水。另一类是植物营养物质污染:水中高浓度的N、P等植物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形成的污染。它主要是由进入水中腐烂的含蛋白质的物质、含磷洗涤剂及大量使用的磷肥造成的。
(3)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工业废料随意堆放造成的污染。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由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废旧电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垃圾污染范围广泛,对环境及生物的不良影响途径多样。
2.环境保护的措施
(1)工业废气携带颗粒物的回收利用。
(2)工业、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3)回收、限制难降解塑料,研制可降解塑料。
二、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有关概念
(1)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这是一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2)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开展的,因此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征:
①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包括催化剂、溶剂)下进行;
③产品应该是环境友好的;
④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零排放”。此外,它还应当满足“物美价廉”的传统标准。
2.原子经济性
美国著名有机化学家B.M.Trost在1991年首先提出“原子经济性”的概念: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如完全的加成反应:A+B===C),达到零排放。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其定义可表示为原子利用率= ×100%。
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
废物的排放。
2020年9月,我国作出对于全球减排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的如何?是能不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1.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2)综合利用
①干馏
②气化
③液化
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
3.石油的综合利用
(1)石油的组成: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组成的,没有固定的沸点。
(2)石油的精炼
①分馏
②裂化
③裂解
④重新调整:石油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结构的重新调整,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
4.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聚合反应。由不饱和的小分子相互加成的聚合反应,叫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例如,乙烯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聚合反应中的单体、链节和聚合度:
(3)缩聚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在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同时有小分子化合物生成的反应。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专题训练】
1.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政府承诺“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科学家使用络合物作催化剂,用多聚物来捕获二氧化碳,反应可能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若得以推广将有利于碳中和
B.反应过程中只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总反应方程式为CO2 +3H2CH3OH + H2O
D.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可降低CO2、CH4温室气体的碳排放
2.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不可以用填埋法处理,属于有害垃圾
B.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C.地沟油不宜食用,但可制备生物柴油
D.防护口罩的“熔喷层”主要原料为聚丙烯树脂,可通过缩聚反应合成
3.2021年世界化学论坛以“化学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将对催化、合成、药物、环境与能源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以除去硬水中的Ca2+、Mg2+
B.常利用活性炭或胶体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C.使用适宜的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可实现水分解制取氢气
D.利用大气中CO2合成C2H6、CH3OH等有机原料,有利于控制海水酸化
4.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等都是人体能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
B.漂粉精既可作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剂
C.液化石油气和焦炉煤气均属于清洁燃料,其主要成分相同
D.目前汽油标准已由“国Ⅲ”提到“国Ⅳ”,这意味着汽车不再排放氮氧化物
5.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及环境保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废弃的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属于白色垃圾,可以就地焚烧
B.剩菜剩饭、菜根菜叶等厨余垃圾可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
C.废旧电池、灯管、过期药品等垃圾,可以用简单填埋法处理
D.含棉、麻、丝、毛的废旧衣物燃烧处理时只生成CO2和H2O
6.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单质碘加入食盐中获得加碘食盐
B.使用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D.利用工业废水灌溉农作物实现“水循环”
7.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下列措施对实现“碳中和”不具有直接贡献的是
A.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B.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
C.采取节能低碳生活方式 D.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电比重
8.全生物可降解防病毒口罩滤芯材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乳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口罩具有良好的溶水性 B.丙酸是聚乳酸降解产物之一
C.聚乳酸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D.聚乳酸口罩滤芯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
9.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由自然界的硫磺和金属硫化物矿通过化学反应可得到,催化氧化生成,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燃煤、金属冶炼和硫酸生产等产生的尾气中都含有,用等碱性溶液吸收尾气中的,可得到、等化工产品。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会导致硫酸型酸雨。下列选项所述措施均能减少工业排放尾气中含量的是
①以其他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对煤炭进行固硫、脱硫处理
③用“石灰乳+氧气”吸收含的尾气
④将含的尾气向高空排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打赢蓝天保卫战,守护美好家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石灰石,减少CO2排放及酸雨
B.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C.增大化石能源比重,降低空气中的TSP(总悬浮颗粒物)
D.汽车排气管安装催化转化装置,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
1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也是新型清洁能源。(  )
(2)把煤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叫煤的干馏。(  )
(3)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
(4)天然气的主要用途就是作燃料。(  )
(5)不能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B.含C20以上的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13.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相似
B.二者互为同系物
C.二者最简式相同
D.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14.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15.(2019·济宁高一检测)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将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化学。不仅化工生产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化学实验也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实现原料和过程的绿色化。下列实验或实验过程遵循绿色化学原则的是(  )
A.用过量的氯气进行性质实验
B.用双氧水代替高锰酸钾制氧气
C.用溴水代替碘水进行萃取实验
D.用铜粉代替铜丝进行Cu和浓硝酸的反应
16.下列转化不属于煤或石油的综合利用的是(  )
A.将煤干馏制得煤焦油和焦炭
B.在一定条件下将煤与氢气转化为液体燃料
C.将煤变为煤饼作燃料
D.将石油裂解制得乙烯等化工原料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得到的产物是纯净物
B.石油裂解的目的是得到更多的汽油
C.石油裂化主要是得到乙烯等气态烃
D.石油分馏能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物
18.下列石油的炼制和加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分馏        B.重整
C.裂化 D.裂解
19.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词语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空洞 ⑥水俣病 ⑦潮汐 ⑧大脖子病 ⑨水华
A.①③④⑨ B.⑦⑧
C.⑥⑦⑧ D.②⑤⑦
20.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氟利昂(CCl2F2)因破坏大气臭氧层,会导致“温室效应”
B.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素,会导致水体污染
C.废旧电池的回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是回收金属
D.淀粉餐具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可有利于保护环境
21.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次性聚乙烯用品会带来“白色污染”。这种材料难分解、难处理。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下列关于聚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B.聚乙烯的单体为乙烯
C.聚乙烯是一种纯净物
D.聚乙烯结构简式中的n称为聚合度
22.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3.下图是实验室干馏煤的装置图:
(1)指出图中仪器名称:a.________,d.________。
(2)仪器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c中液体有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无机物里溶有________,可用________检验出来。有机物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其中的重要成分分离出来。
(3)e处点燃的气体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火焰的颜色是________。
24.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
(1)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要求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
(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某省为筹建一大型化工基地,征集到下列方案,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
A.建在西部干旱区可以脱贫致富
B.应建在水资源丰富和交通方便且远离城市的郊区
C.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厂址
D.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3)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2+、Fe3+、Cu2+、Hg2+四种离子。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设计了从该污染水中回收纯净的金属铜的方案。
在能制得纯铜的方案中,哪一步操作会导致环境污染?________。应增加哪些措施防止污染?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题型】20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是指由空气中的颗粒物、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等)、CO、碳氢化合物、氟氯代烃等造成的污染(其中SO2、NOX主要来源于化石类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形成酸雨、酸雾;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室内空气污染(指家用燃料的燃烧、烹调、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等,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机物造成的污染等;其中CO与血红蛋白作用会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导致CO中毒)。
(2)水体污染
指过量有害物质进入水中造成的污染。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重金属污染,如重金属Hg、Cd、Pb、Cr等进入水中形成的污染,这些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化工、冶金、电子、电镀等排放的工业废水。另一类是植物营养物质污染:水中高浓度的N、P等植物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形成的污染。它主要是由进入水中腐烂的含蛋白质的物质、含磷洗涤剂及大量使用的磷肥造成的。
(3)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工业废料随意堆放造成的污染。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由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废旧电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垃圾污染范围广泛,对环境及生物的不良影响途径多样。
2.环境保护的措施
(1)工业废气携带颗粒物的回收利用。
(2)工业、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3)回收、限制难降解塑料,研制可降解塑料。
二、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有关概念
(1)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这是一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2)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开展的,因此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征:
①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包括催化剂、溶剂)下进行;
③产品应该是环境友好的;
④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零排放”。此外,它还应当满足“物美价廉”的传统标准。
2.原子经济性
美国著名有机化学家B.M.Trost在1991年首先提出“原子经济性”的概念: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如完全的加成反应:A+B===C),达到零排放。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其定义可表示为原子利用率= ×100%。
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
废物的排放。
2020年9月,我国作出对于全球减排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的如何?是能不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1.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2)综合利用
①干馏
②气化
③液化
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
3.石油的综合利用
(1)石油的组成: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组成的,没有固定的沸点。
(2)石油的精炼
①分馏
②裂化
③裂解
④重新调整:石油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结构的重新调整,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
4.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聚合反应。由不饱和的小分子相互加成的聚合反应,叫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例如,乙烯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聚合反应中的单体、链节和聚合度:
(3)缩聚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在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同时有小分子化合物生成的反应。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专题训练】
1.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政府承诺“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科学家使用络合物作催化剂,用多聚物来捕获二氧化碳,反应可能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若得以推广将有利于碳中和
B.反应过程中只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总反应方程式为CO2 +3H2CH3OH + H2O
D.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可降低CO2、CH4温室气体的碳排放
【答案】B
【解析】
A.碳中和指将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实现相对碳的“零排放” ,故A正确;
B.第二、四步有H2参与反应,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故B错误;
C.除去环上循环的物质和催化剂,总反应的反应物为CO2、H2生成物为CH3OH与H2O,故C正确;
D.碳排放是指CO2、CH4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故D正确;
故选B。
2.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不可以用填埋法处理,属于有害垃圾
B.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C.地沟油不宜食用,但可制备生物柴油
D.防护口罩的“熔喷层”主要原料为聚丙烯树脂,可通过缩聚反应合成
【答案】D
【解析】
A.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元素,不能用填埋法处理,直接填埋将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故A正确;
B.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操作为煤的干馏;利用煤来生产水煤气的过程为煤的气化;利用煤来生产甲醇等液体燃料的过程为煤的液化,这三个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均为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地沟油不能食用,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用来制肥皂或生物柴油,实现变废为宝的利用,故C正确;
D.防护口罩的“熔喷层”主要原料为聚丙烯树脂,可由丙烯通过加聚反应合成,故D错误;
故选D。
3.2021年世界化学论坛以“化学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将对催化、合成、药物、环境与能源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以除去硬水中的Ca2+、Mg2+
B.常利用活性炭或胶体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C.使用适宜的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可实现水分解制取氢气
D.利用大气中CO2合成C2H6、CH3OH等有机原料,有利于控制海水酸化
【答案】A
【分析】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判断物质的用途,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所处的价态判断其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解析】
A.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而Ca2+、Mg2+也具有氧化性两者不发生反应,故A不正确;
B.活性炭和胶体都具有吸附性,故可以除去悬浮物,故B正确;
C.利用催化剂参与反应,能将水分解生成氢气,故C正确;
D.将二氧化碳合成乙烷、甲醇等中性物质,有利用控制海水酸化,故D正确;
故选答案A。
4.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等都是人体能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
B.漂粉精既可作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剂
C.液化石油气和焦炉煤气均属于清洁燃料,其主要成分相同
D.目前汽油标准已由“国Ⅲ”提到“国Ⅳ”,这意味着汽车不再排放氮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A.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故A错误;
B.漂粉精有强氧化性,既可作棉、麻、纸的漂白剂,又可以用作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剂,故B正确;
C.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短链烃,故C错误;
D.汽油标准已由“国Ⅲ”提到“国Ⅳ”,这意味着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的尽可能减少,但是仍然会排放氮氧化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及环境保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废弃的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属于白色垃圾,可以就地焚烧
B.剩菜剩饭、菜根菜叶等厨余垃圾可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
C.废旧电池、灯管、过期药品等垃圾,可以用简单填埋法处理
D.含棉、麻、丝、毛的废旧衣物燃烧处理时只生成CO2和H2O
【答案】B
【解析】
A.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露天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大气,选项A错误;
B.剩菜剩饭、菜根菜叶等厨余垃圾可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废物利用,减少污染,选项B正确;
C.废旧电池、灯管、过期药品等垃圾,应分类回收处理,选项C错误;
D.丝、毛成分为蛋白质,含有氮、碳、氧、氢等元素,灼烧除生成CO2和H2O,还会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单质碘加入食盐中获得加碘食盐
B.使用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D.利用工业废水灌溉农作物实现“水循环”
【答案】B
【解析】
A.碘的性质不稳定,有毒,加碘食盐中 碘元素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A项错误;
B. CO2合成可降解塑料既能减缓温室效应,又能减少白色污染,B项正确;
C.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粮食中含有有损人体健康的物质,C项错误;
D. 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会对地下水或土壤造成污染,D项错误;
故选B。
7.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下列措施对实现“碳中和”不具有直接贡献的是
A.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B.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
C.采取节能低碳生活方式 D.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电比重
【答案】A
【解析】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例如碳补偿。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A.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有利于回收利用,防止污染,对实现“碳中和”不具有直接贡献,故A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对实现“碳中和”具有直接贡献,故B不符合题意;
C.采取节能低碳生活方式,对实现“碳中和”具有直接贡献,故C不符合题意;
D.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电比重,可减少碳的排放,对实现“碳中和”具有直接贡献,故D不符合题意;
选A。
8.全生物可降解防病毒口罩滤芯材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乳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口罩具有良好的溶水性 B.丙酸是聚乳酸降解产物之一
C.聚乳酸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D.聚乳酸口罩滤芯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
【答案】C
【解析】
A.聚乳酸是由乳酸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高聚酯,分子中不含有亲水基,不溶于水,故A错误;
B.聚乳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乳酸,不能生成丙酸,故B错误;
C.聚乳酸是由乳酸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高聚酯,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聚乳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乳酸,是可以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9.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由自然界的硫磺和金属硫化物矿通过化学反应可得到,催化氧化生成,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燃煤、金属冶炼和硫酸生产等产生的尾气中都含有,用等碱性溶液吸收尾气中的,可得到、等化工产品。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会导致硫酸型酸雨。下列选项所述措施均能减少工业排放尾气中含量的是
①以其他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对煤炭进行固硫、脱硫处理
③用“石灰乳+氧气”吸收含的尾气
④将含的尾气向高空排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以天燃气,太阳能,电能等其他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①可以;
在煤炭中加入氧化钙,使之在燃烧的过程中转化为硫酸钙,进行固硫、脱硫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②可以;用“石灰乳+氧气”吸收含的尾气,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钙,也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③可以;将含的尾气向高空排放,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④不可以;故选A。
故选A。
10.打赢蓝天保卫战,守护美好家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石灰石,减少CO2排放及酸雨
B.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C.增大化石能源比重,降低空气中的TSP(总悬浮颗粒物)
D.汽车排气管安装催化转化装置,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
【答案】B
【解析】
A.高温下石灰石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可以二氧化硫还有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可以减少SO2排放及酸雨,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A错误;
B.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故B正确;
C.燃烧化石能源会排放更多污染气体,所以应该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从而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降低空气中的TSP,故C错误;
D.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等,汽车排气管安装催化转化装置,是使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反应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也是新型清洁能源。(  )
(2)把煤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叫煤的干馏。(  )
(3)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
(4)天然气的主要用途就是作燃料。(  )
(5)不能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
【答案】(1)× (2)× (3)× (4)× (5)√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B.含C20以上的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答案】选D 
【解析】
石油通过分馏的方法获得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但产量不高;通常采用裂化的方法,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提高汽油的产量;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并不含苯和甲苯;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煤焦油是含有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的混合物,可以生产芳香族化合物苯和甲苯。
13.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相似
B.二者互为同系物
C.二者最简式相同
D.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答案】选C 
【解析】
单体CH2===CH2与链节—CH2—CH2—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区别是CH2===CH2分子中有CC,而?CH2—CH2?分子中无CC,结构上不相似,所以性质不同,不是同系物,故正确答案为C。
14.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答案】选B 
【解析】
SO2的排放与酸雨的形成有关,而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是CO2而不是SO2。
15.(2019·济宁高一检测)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将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化学。不仅化工生产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化学实验也应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实现原料和过程的绿色化。下列实验或实验过程遵循绿色化学原则的是(  )
A.用过量的氯气进行性质实验
B.用双氧水代替高锰酸钾制氧气
C.用溴水代替碘水进行萃取实验
D.用铜粉代替铜丝进行Cu和浓硝酸的反应
【答案】选B 
【解析】
选项A,氯气有毒,倡导进行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选项B,用双氧水代替高锰酸钾制氧气,提高了原子的利用率;选项C,溴水易挥发、溴蒸气有毒,萃取操作时用碘水能减少对实验室的污染;选项D,用铜丝进行Cu和浓硝酸的反应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来减少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所以采用铜丝和浓硝酸进行实验。
16.下列转化不属于煤或石油的综合利用的是(  )
A.将煤干馏制得煤焦油和焦炭
B.在一定条件下将煤与氢气转化为液体燃料
C.将煤变为煤饼作燃料
D.将石油裂解制得乙烯等化工原料
【答案】C
【解析】
煤的干馏和煤的液化属于煤的综合利用,而将煤变成煤饼作燃料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不属于综合利用;石油裂解属于石油的综合利用。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得到的产物是纯净物
B.石油裂解的目的是得到更多的汽油
C.石油裂化主要是得到乙烯等气态烃
D.石油分馏能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物
【答案】选D 
【解析】
石油分馏得到的是混合物,裂解主要是得到气态烃,裂化主要是得到更多汽油。
18.下列石油的炼制和加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分馏        B.重整
C.裂化 D.裂解
答案:A
19.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词语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空洞 ⑥水俣病 ⑦潮汐 ⑧大脖子病 ⑨水华
A.①③④⑨ B.⑦⑧
C.⑥⑦⑧ D.②⑤⑦
【答案】选B 
【解析】
⑦潮汐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⑧大脖子病是人体缺碘引起的,它们与环境污染无关。
20.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氟利昂(CCl2F2)因破坏大气臭氧层,会导致“温室效应”
B.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素,会导致水体污染
C.废旧电池的回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是回收金属
D.淀粉餐具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可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选A 
【解析】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而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A项错误;氮、磷元素导致水中植物大量生长,水质变坏,造成水体污染,B项正确;废旧电池中含重金属,污染环境,则废旧电池的回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是回收金属,C项正确;淀粉可水解,不会造成白色污染,则淀粉餐具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可有利于保护环境,D项正确。
21.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次性聚乙烯用品会带来“白色污染”。这种材料难分解、难处理。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下列关于聚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B.聚乙烯的单体为乙烯
C.聚乙烯是一种纯净物
D.聚乙烯结构简式中的n称为聚合度
【答案】选C 
【解析】
聚乙烯是由CH2===CH2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其链节为—CH2—CH2—,单体为CH2===CH2,聚合度为n;聚乙烯分子中n值不同,因此聚乙烯为混合物。
22.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选D 
【解析】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A错误;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雨,B错误;酸雨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引起的,二氧化碳不会引起酸雨,C错误;全球气温变暖的温室效应,城市中的热岛效应,还有海洋中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其产生都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系,D正确。
23.下图是实验室干馏煤的装置图:
(1)指出图中仪器名称:a.________,d.________。
(2)仪器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c中液体有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无机物里溶有________,可用________检验出来。有机物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其中的重要成分分离出来。
(3)e处点燃的气体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火焰的颜色是________。
【答案】(1)酒精喷灯 烧杯
(2)盛装冷水对蒸气进行冷却 粗氨水 煤焦油 氨 酚酞溶液 分馏
(3)H2、CH4、CH2===CH2、CO 淡蓝色
【解析】
本题是考查关于煤干馏的实验,根据煤干馏的主要产品,b中得到的应是焦炭,c中得到的应是粗氨水和煤焦油,e处点燃的应是焦炉气。其中粗氨水中溶有氨,呈碱性,可用酚酞溶液等检验;煤焦油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的混合物,应用分馏的方法分离;焦炉气的主要成分有CH4、CO、H2、CH2===CH2,燃烧时呈淡蓝色火焰。
24.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
(1)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要求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
(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某省为筹建一大型化工基地,征集到下列方案,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
A.建在西部干旱区可以脱贫致富
B.应建在水资源丰富和交通方便且远离城市的郊区
C.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厂址
D.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3)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2+、Fe3+、Cu2+、Hg2+四种离子。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设计了从该污染水中回收纯净的金属铜的方案。
在能制得纯铜的方案中,哪一步操作会导致环境污染?________。应增加哪些措施防止污染?________。
【答案】(1)D (2)BD
(3)丙方案的第③步 增加冷凝回收装置
【解析】
(1)根据题干描述,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因此应从“源头”上杜绝。(3)丙方案第③步中,由于汞的沸点低、易挥发、有毒,因此会造成环境污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