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 盐 化肥 单元总结提升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 盐 化肥 单元总结提升 学案

资源简介

单元总结提升
建构知识框架 构建框架 系统整理
归类拓展创新 归类整合 拓展创新
类型一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其反应的条件是反应物都溶于水或酸,且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准确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及反应中产生的现象是解决离子共存、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相互转化等问题的基础。
例1 南宁中考如图11-T-1是几种化合物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锌化合物M的转化关系图。
图11-T-1
(1)物质M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
(2)写出转化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符合转化①反应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盐
(2)ZnO+2HCl===ZnCl2+H2O
(3)盐和盐均可溶,且至少产生一种沉淀(或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解析] (1)氯化钡、氧化锌和盐酸都能转化生成M,M是含锌化合物,故M是氯化锌,属于盐类;
(2)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可用氧化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2HCl===ZnCl2+H2O;
(3)氯化钡转化为氯化锌,需经过盐和盐的反应,如:ZnSO4+BaCl2===BaSO4↓+ZnCl2;因此要求盐和盐均可溶,且至少产生一种沉淀(或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针对训练
1.永州中考下列各组物质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SO4、HCl、KCl
B.H2SO4、KNO3、BaCl2
C.HCl、KNO3、BaCl2
D.CaCl2、Na2CO3、NaOH
[答案] C
2.重庆中考某同学为了绘制“叶脉书签”,用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配制了浸泡树叶的混合溶液,A、B的溶液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存在如下关系:
图11-T-2
(1)反应③中的白色沉淀是CaCO3,则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A的名称是________;B的化学式可以是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气泡产生 (2)氢氧化钠 Na2CO3
(3)2NaOH+CuSO4===Cu(OH)2↓+Na2SO4
[解析] 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B溶液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B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A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所以A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A、B溶液混合后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氯化钠溶液,所以A、B溶液都含有钠离子,所以A是氢氧化钠,B是碳酸钠。
3.台州中考“登高取物”游戏规则:梯子上下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游戏者可以上升一格,最终登顶者可以获得“足球”奖励。甲同学根据规则能顺利获奖,乙同学根据规则从CaCO3、CuSO4、KNO3、BaCl2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入①②两处,也能顺利获奖。
图11-T-3
(1)②是________。
(2)写出图中有CuO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aCl2
(2)CuO+2HCl===CuCl2+H2O(或2CuO+C2Cu+CO2↑)
类型二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遵循的原则有:不增,即分离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发生改变(质量可以增加但不能减少),加入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易分,即反应的生成物与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或直接转化为原物质;简单,即除杂过程要求步骤简单、操作简便,一般优先考虑物理方法。
例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NaNO3[ Na2CO3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KCl K2SO4 滴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C KOH K2CO3 滴入足量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H2 HCl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解析] D 试题分析:盐酸与杂质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引入新杂质,选项A错误;硝酸钡与杂质硫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钠,引入新杂质,选项B错误;稀硫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引入杂质,且稀硫酸还与原物质氢氧化钾反应,选项C错误;NaOH溶液能与HCl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掉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从而得到纯净的氢气,故D正确。
针对训练
4.凉山中考已知不合格食盐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镁,为除去氯化镁,可向配制好的不合格食盐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再________。
[答案] NaOH 过滤
[解析] 除去NaCl中的MgCl2,可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NaOH溶液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再将沉淀过滤除去即可。
5.菏泽中考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图11-T-4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过滤 除去难溶性杂质
(2)MgCl2+2NaOH===Mg(OH)2↓+2NaCl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
[解析]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杂质;(2)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步骤⑥加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3)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故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
类型三 物质的推断
推断题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含量大、知识联系紧密,是一种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的综合性题目,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突破口)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或特征现象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例3 宜昌中考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T-5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C和F都是无色气体,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图11-T-5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
(2)HCl+AgNO3===AgCl↓+HNO3
(3)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
[解析] 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氯化钠,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所以A是可溶性碳酸盐,A会转化成氯化钠,所以A是碳酸钠,C和F都是无色气体,A会转化成C,所以C是二氧化碳,氯化钠会转化成E,B也会转化成E,且有沉淀生成,E可以是氯化银沉淀,B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B可以是盐酸,盐酸会生成无色气体F,所以F可以是H2,推出的各种物质都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F的化学式为H2;(2)B→E的反应是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3)通过推导,可知A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或碳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
针对训练
6.济宁中考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
A.HCl、BaCl2、H2SO4、Na2CO3
B.H2SO4、HCl、BaCl2、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
D.H2SO4、Na2CO3、HCl、BaCl2
[答案] C 
类型四 实验探究题
此类试题通过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题目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注重对探究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需注意以下问题:(1)通读试题,整体把握试题的考查点,防止跑偏;(2)边读题、边分析,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分割试题,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联系,抓住试题关键词,完成简单填空,步步为营;(4)若遇到陌生知识,学会进行知识迁移;(5)充分利用对比、推理、模仿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4 兰州中考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 A.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碳酸钾
B.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猜想)。
[讨论] 你认为猜想________不合理(填字母),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 写出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猜想] 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
[讨论] C 氯化钙和碳酸钾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 滴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 K2CO3+CaCl2===CaCO3↓+2KCl 反应物是否过量
[解析] [猜想] 滤液中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钾和没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钾,如果氯化钙过量,此时滤液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钙,所以猜想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
[讨论] 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二者不能共存,所以C不合理。
[实验设计] 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所以实验方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 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CaCl2===CaCO3↓+2KCl;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针对训练
7.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 猜想①:该化肥是NH4Cl;
猜想②:该化肥是______________;
猜想③:该化肥是NH4HCO3;
猜想④: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猜想________不成立;写出其中一种化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1-T-6(a),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b)中的________溶液滴入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________不成立。
图11-T-6
(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b)中的________溶液,若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①成立;若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猜想] (NH4)2SO4(或硫酸铵)
[实验探究] (1)④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或(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或NH4HCO3+Ca(OH)2CaCO3+2H2O+NH3↑,其中之一均可]
(2)HCl(或盐酸) ③
(3)BaCl2(或氯化钡) 无白色沉淀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8.重庆中考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 中,并进行了如图11-T-7所示的三组实验。
图11-T-7
(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_____________色。
(2)实验2中,若B 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 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 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 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________(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________溶液换成________溶液。
[答案] (1)红
(2)2NaOH+CuSO4 === Na2SO4+Cu(OH)2↓
复分解
(3)Ca(OH)2+CO2 === CaCO3↓+H2O 2 氢氧化钙 氯化钙(合理答案均可)
PAGE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