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

资源简介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学法指引 插叙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其他故事的叙述方法。 (2)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解释说明;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深化主题;为下文做铺垫;丰富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补充背景材料或交代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结构富于变化;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完整。
知识导航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于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二、写作背景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被北洋军阀通缉,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做斗争,并被迫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却遭到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情来获得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下,鲁迅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
三、知识积累
◎描写童年的优美句子
(1)童年是一条涓涓的小溪,它总是朝着心中的海洋流去,一路上汇聚成江河,滔滔不绝。
(2)童年的记忆像船儿,扬着帆,划着桨,在似水的流年里远航。童年的伙伴像云儿,乘着风,追着梦,在无边的天际里翱翔。
(3)做着童年温馨的梦,开始了一次时间与空间的对话。穿梭时空,唤醒尘封已久的记忆,取一丝柔情,酌一杯相思,拉近童年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4)童年如画,定格着无数精彩的瞬间;童年如歌,跳跃着无数欢乐的音符;童年如河,翻腾着无忧无虑的浪花。那无数的幻想和傻傻的童稚会拼凑成一件又一件趣事,想起来总会让人笑破肚皮。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mì(觅)食的时候才好。
(2)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guì(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3)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ǎo(拗)过去。
(4)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què záo(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5)qīnɡ jié(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cuàn(窜)向yún xiāo(云霄)里去了。
(6)tǎng ruò(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7)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jiàn shǎng(鉴赏)。
(8)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zhuó shí(啄食)。
(9)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hé ǎi(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10)我对他很gōng jìng(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zhì pǔ(质朴),bó xué(博学)的人。
(11)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yuān bó(渊博)。
(12)铁如意,指挥tì tǎng(倜傥),一座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lín lí(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13)有几个便用纸糊的kuī jiǎ(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14)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shēn shì(绅士)的地位了。
(15)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16)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人声鼎沸)。
2.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对应的词语。
(1)轻捷:轻快敏捷。
(2)蝉蜕: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
(3)同窗:旧时对同学的称呼,意思是同在一个窗下念书的人。
(4)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3.完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自学结构图。
课文精读
1.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1段的作用。(4分)
内容上:写了回忆百草园的缘由,体现作者对百草园喜爱、怀念之情。结构上:奠定对百草园的情感基调,引出下文对百草园所发生的事的描述。
2.作者从“听觉”“触觉”“味觉”多角度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请举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示例一:“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听觉角度生动地展现出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童趣盎然。 示例二:“又酸又甜”从味觉角度写出了覆盆子的味道可口,使作者印象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第2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作者强调的是三个省略号中的哪部分内容?请用这个句式仿写一段话。(3分)
强调的是句子“单是”后面的内容。例句:不必说高耸入云的广州塔,绿树成荫的白云山;也不必说流光溢彩的珠江夜景。单是满城盛开的木棉,就值得您到广州来游览一番。
类文阅读
家 徽
余 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人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以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缓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每空限两个字)(2分)
(捉贼)—放贼—送鱼—(刻鱼)
2.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内容上:交代“战乱频繁”的时代背景,“勉强维持温饱”反映了祖父家庭贫寒。为下文兄弟几人对贼偷米的愤怒做铺垫。结构上:引出下文。
3.结合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4分)
①细心睿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②宽容: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一串铜钱。③淳朴、厚道: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④教子有方:叮嘱儿子一直保留鱼的图案,记住这件事。〔答对任意两点,并给出分析,得4分〕
4.试分析标题《家徽》的含义。(4分)
①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②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③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④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拓展阅读
红心点灯
蔡 楠
  你看到村边那个大坑了吗?可深呢。我爹就是跳进这大坑自己淹死了自己。他实在活不下去了。
  我叫乜树长,我患有一种一生下来就有的怪病。这病,不但我有,我弟乜树根也有。一双手的手指粘连在一起,指间长着一层厚厚的膜,乍一看,就像两只小小的鸭掌,人们叫我们“鸭掌男孩”。父母带着我们四处求医,要给我们做手部矫正手术。
  我家过着土里刨食的日子,为给我们治病,钱花光了,我爹就去找亲戚借钱。这时候,爷爷突发脑溢血,来不及去医院就不行了。爷爷出殡那天,奶奶给爷爷烧纸。她不在爷爷的灵前烧,她在屋里烧,她点着了被子,点着了房子,之后大笑,又大哭……
  我奶奶疯了。
  我家的房子烧了,爷爷也在火葬场烧了。我爹就被烧得没了魂儿。他整天围着房子转,转够了,就去村外转,再转够了,他就在明亮的月光下跳进了大坑,永远都没醒过来。
  娘整日整夜地发呆。有时候摸我俩的头,摸我俩鸭掌一样的手,又把我们的手摊在她的面前,之后,她就用食指和中指比画成剪刀,嘴里咔咔地嚷着,就剪我俩的鸭掌。咔咔完了,她的剪刀还是她的手指,我俩的鸭掌还是鸭掌。娘就对着我俩笑,痴痴地笑,笑过,又搂着我俩大哭起来!
  哥,娘怎么会是这样呢?树根哆嗦着问我。我对树根说,咱娘可能是疯了。
  听人说,我们每个人头上都有一盏灯,灯亮着,人就活着,灯灭了,人就死了。我爷爷和我爹头上那盏灯已经灭了,可我头上那盏灯呢?我奶奶,我娘,我弟弟头上那盏灯呢?没灭,但我怎么努力,也看不见它们在亮着。
  直到我遇到王红心妈妈,我才知道,我头上那盏灯是需要点燃的。而红心妈妈就是那点灯的人。
  那时候我还没叫她红心妈妈,我叫她红心阿姨。从大家的嘴里,我知道她是个警察,工作之余,多年致力于志愿服务。扶贫扶危、助学济困,都上了报纸、广播、电视了。我不愿意让一个漂亮的女警察看到我的鸭掌。我自卑。我躲起来了。
  我躲到了被我奶奶放火烧过的门的后面,但还是被红心阿姨的笑容和温暖的手拽了出来。
  红心阿姨的手真是温暖的手,也是神奇的手。她的手带来了衣服、书本还有吃的。她说,孩子,先吃个驴肉火烧吧!
  我伸出了鸭掌。我接过驴肉火烧,去给我娘和树根,却发现他们手里已经有了,而且嘴里也有了。
  我们一家吃着驴肉火烧,红心阿姨收拾着屋子。我们饱了,屋子也被她的手收拾得齐整了许多。收拾完了,她拿过一件毛衣,给我穿上,我却把目光投到了她带来的书上。我不认识别的,我知道里面有一套是《安徒生童话》。我用鸭掌夹过一本《安徒生童话》,红心阿姨叹了口气,你是该上学的年龄了,眼下,你们最需要的是治手,治好了手,才能上学啊!
  就在那个冬天,我穿着红心阿姨给我买的新毛衣,和我的弟弟树根又一次住院了,我们进的是红心阿姨联系的大医院,在市里。有骨科专家为我们手术。
  术后,我俩粘连的手指竟然被分开了。当我们被推出手术室,我看到提着饭盒走上前来的红心阿姨。我举起缠着绷带的双手送过去我的兴奋和感激,我说,红心阿姨,以后,我能不能叫你红心……妈妈?
  能!孩子,以后我就是你俩的妈妈——
  我看到,红心妈妈的脸就成了我娘的脸。
  妈妈,手术费……手术费,我们还没交呢……
  红心妈妈笑了,报纸登了你们的消息,社会各界有一部分捐款,医院里也减免了一部分费用。别担心,孩子们,安心养病吧!后来我才知道,红心妈妈把她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的奖金也捐给了我们。
  那时候,我觉得我头上的那盏灯亮了。树根的那盏灯也亮了。是红心妈妈的火把,还有好多火把点燃的。
  一个月后,我娘头上那盏灯也点亮了。
  在红心妈妈的帮助下,一家精神康复医院免费给我娘开始治疗。
  灯亮了,新的人生就会开启。出院以后不久,红心妈妈和她的爱心服务队,把我和树根接了出去,我们被安排在市里南湖学校读书了。
  现在,多年过去了,我在这家学校已经读完了初中,即将参加中考。我迎来了16岁的生日。
  红心妈妈带着她爱心服务队的叔叔阿姨们来给我过生日。她将一张银行卡递到了我的面前,树长,这里面有19 753元钱,是从我2010年认识你和树根之后,事情被媒体报道,众多好心人给你们捐的,这些好心人有的留下了名字,有的连名字也没留。这些钱我一直给你存着,今天给你办了张银行卡,密码是你的生日。
  我拥抱了红心妈妈,我含泪许愿:红心妈妈点燃了我头上的灯,我将来也要做一个点灯人,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光明里。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17期,有删改)
1.选文中红心妈妈做了哪些事情点亮了“我”的“人生之灯”?(3分)
①给“我们”物质资助,帮“我们”收拾屋子。②联系大医院为“我们”做手术,还把自己的奖金捐给“我们”。③把“我”和弟弟安排在市里的学校读书。④给“我”过生日,并交给“我”好心人的捐款。
2.选文是以鸭掌男孩“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①运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使事件真实感人。②便于抒发情感。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行文,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红心妈妈的感激之情,自然、亲切。③从“我”的角度,依时间顺序串起文章事件,使文章脉络清晰。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批注是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请你自选角度,给下面的句子作批注。
可我头上那盏灯呢?我奶奶,我娘,我弟弟头上那盏灯呢?没灭,但我怎么努力,也看不见它们在亮着。
示例:这一句是“我”的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我”面对家破人亡、身患怪病等多重困境,感到无奈、迷茫的状况,从而突出了红心妈妈对“我们”的帮助之大。
(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竟然”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
术后,我俩粘连的手指竟然被分开了。
“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这里写以前“我”遭遇多重困境,对生活几乎失去信心,如今看到手术成功,感到既惊又喜的心情,从而表达了对红心妈妈的感激之情。
4.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穷苦、命运、苦难、无私、帮扶、关怀……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选取两个词语谈谈你的感受。(4分)
示例:我选“无私”“关怀”两个词语。选材上,本文详细叙述了王红心妈妈点亮“我”“人生之灯”的诸多事情,她不断地给予“我”帮助,解决“我”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主旨上,文章表达了对无私帮助他人、博爱等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我”在红心妈妈的影响下,决定也要把这种高尚精神传承下去,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核心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爱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情怀,生活的每一时刻、每一空间都有爱的存在。为疲惫的父亲捧上一杯热茶,为风雨中的清洁工递上一把雨伞,为偏远山区的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七年级某班将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6分)
1.【活动设计】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2分)
示例:“孝亲敬老”社区行
①“孝亲敬老”主题班会;②“孝亲敬老”图片展。
2.【交流表达】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去帮助她。最近李奶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如果你是班长,见到李奶奶你会怎么说?(4分)
李奶奶,您好!我们又来看您了。听说您生病了,现在好些了吗?我们买了一些营养品,给您补补身子,祝您早日康复!
微写作
  景物描写的角度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
请你仿照课文第2段的多角度描写手法,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小作文。(10分)
要求:至少用三种描写角度。2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