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课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单元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科 部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年级 高一教材分析 阐述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道理,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给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带来的深刻变化,使学生理解并感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道理。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依然体现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进而拥护党的领导,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公共参与: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法治精神:遵守宪法重点 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及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通过课堂讲解,让青年学生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必要性;结合学习毛泽东时期的初步探索,了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理论成果;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难点 ——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后前后两个时期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通过重温“赶考对”(同步视频《新中国正向我们走来》)导入 翻阅共产党人从西柏坡赴京赶考的“初考”答卷:领导中国人民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改变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走过风霜雪雨,创造人间奇迹,我们有义务用胜利告慰先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我们有责任让历史告诉未来: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即总议题:建国30年赶考路,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引入本课讲授新课 分议题(一)革故鼎新、改天换地——进京赶考考向抉择和顶层设计从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共治理上海投机的经济之战看考向抉择(同步视频)历史长镜头一:蒋经国上海“打虎”历史长镜头二:双陈上海“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观点辨析】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在当时的国内外舆论里,有一个声音似乎是共识:共产党打仗是第一流的,治理经济恐怕不入流。中国应该先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缩小差距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结合上述情境对比你怎么看? ①通过对比理解国民党为首的官僚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选项不成立;共产党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是坚强的,在经济上也是有能力的,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②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分议题(一)革故鼎新、改天换地——进京赶考考向抉择和顶层设计素材:这是一个革故鼎新、改天换地的时代与视屏 [思考]:根据所学史实,结合情景材料和视频,思考毛主席所说的“过渡时期”是哪一个历史时间段?为此作出了什么样的革故鼎新、改天换地的顶层方案设计?这样设计的历史必然性有哪些?并探究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及影响。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分议题(二)筚路蓝缕、激情燃烧的时代——进京赶考答卷解析素材:以苏为鉴、党的八大、社会主义建设艰苦探索成果、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关系等 思考:阅读情境材料和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和相关史实,回答相关问题:(1)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面临的新历史课题是什么?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2)被称为我国强国的序曲的会议是哪次会议?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历史贡献是什么?(3)历史已经证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运用进京赶考30年的答卷论证这一点。 (4)科学评价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30年的答卷?(或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艰辛探索史/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①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关系。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情感升华】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进京赶考”不是一时的赶考,而是永远在路上。说说自己在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如何常思“进京赶考”命题,践行“赶考”初心,走好“赶考”新路。 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青年学生要通过学习“进京赶考”精神,时刻牢记“两个务必”,继续保持“赶考”的清醒状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课堂练习 1.(21考研政治)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比作"进京赶考"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3月25日,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标志着:( C )A.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C.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D.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什么初心?就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续向哪里前进?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关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说法正确的是( b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偶然 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我国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 A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应该( C )A.消除主要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降低人们需要,以适应经济发展水平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D.尽快用先进的工业代替落后的农业5.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尽管出现过失误,但仍然取得了许多成就。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B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指引 ②这一时期对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已经有了答案 ③党的八大一开始就规定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 ④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课堂小结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板书 知识点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过渡时期总路线 (1)过渡时期的划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重要意义 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知识点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2.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4.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在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