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除法的意义——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一、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2.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3.初步体验除法和平均分之间的关系。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难点: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算式表示。探究案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下面画“√”。2.把8把椅子摆成两行,每行同样多,每行摆( )把。(一)合作交流苹果是营养丰富又好吃的水果,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苹果招待客人。哪位同学知道,用苹果招待客人前,都做些什么?有一天,亮亮家要来客人了,妈妈让亮亮把8个苹果洗干净,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我们帮亮亮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好吗?“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就是要在2个盘子里放( )的苹果。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中,可以怎样放呢?(二)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刚才,我们帮助亮亮完成了平均放苹果的事情。现在,我们利用平均分苹果的事情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除法。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中,每盘放4个苹果。这个平均分的事情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这样写:8个苹果表示要分的总数,写在除号的前面。除号表示平均分。写除号时,先画一条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2个盘子表示要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4 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写在等于号的后面。自己试着写一写:÷叫:8÷2=4读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除号和各数表示的含义。小知识:你知道吗?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春秋战国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我们现在用的除法符号“÷”是一位瑞士学者雷恩于1659年在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除”的本意是“分”。符号“÷”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三)规律探究利用亮亮平均放苹果的事情,我们认识了除法算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小兔子平均分萝卜的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萝卜?用花片分一分。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 )个。算式:这个除法算式怎样读?现在我们改变分法,看看你还会解答吗 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2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萝卜?算式:读作: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萝卜?算式:读作: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6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萝卜?算式:读作: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都要用除法来表示。小小裁判员判断:6个桃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桃子。 ( )小迷糊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块?随堂检测1.先动手摆一摆,再列式计算。(1)把10个花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算式:(2)把10个花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 )个。算式:2.涂一涂。用3种颜色涂,每种颜色涂的方格数同样多。3.把1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 )支。4.(1)如果把这些小朋友平均分成两组,每组( )人。(2)如果把这些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 )人。5.(1)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 )块。(2)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 )块。(3)*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最多( )块,还剩( )块。课堂小结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探究案温故知新1.左边的打√2.4小小裁判员×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计算,6÷3=2(个)。每盘应该放2个桃子。小迷糊10 ÷ 5 = 2(块)随堂检测1.(1)5 10÷2=5(2)2 10÷5=22.3.6 12÷2=64.(1)3 6÷2=3(2)2 6÷3=25.(1)8 16÷2=8(2) 4 16÷4=4(3)3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