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零模试卷一、本卷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内江零模)胡惟庸奋进有才、遇事谨慎,得太祖宠信而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不报径直执行;内外奏章,先看,凡陷己者便扣不呈;各方功名之徒,失位功臣武夫,竞相奔走其门。据此可知明初( )A.太祖用人失察 B.相权威胁皇权C.丞相控制阁权 D.皇权极度弱化2.(2022·内江零模)万历年间,苏州织造太监兼苏州税务孙隆在交通要道设卡,向商贩征收重税,行商小贩不敢转运,税源日少;见状,又强行向机户征收高额税金,众多机户被迫关门歇业。这反映了 ( )A.工商产业发展困难 B.明朝监察制度偏废C.政府垄断地方经济 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3.(2022·内江零模)正德元年,王阳明贵州龙场得道;嘉靖六年,阳明赴广西平叛,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被后世誉为天泉证道。据此可知四句教法旨在 ( )A.宣扬知行合一 B.强调格物致知C.阐明心性关系 D.提倡经世致用4.(2022·内江零模)冯梦龙短篇小说“三言”大卖,激起了出版商野心。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这反映了当时 ( )A.商人文化眼光敏锐 B.短篇小说市场广阔C.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D.市民阶层精神需求5.(2022·内江零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疑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广东之斩夷首,捐舰者皆义民;两禽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这表明他 ( )A.主张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B.反对清朝妥协投降政策C.希望利用人民力量御辱 D.从天朝上国迷梦中惊醒6.(2022·内江零模)下表是民国初年在中国境内煤矿工业发展状况表。这说明中国民族煤矿工业 ( )年产量(万吨) ≥100 99-10 9-1 ≤1外商 100% 88.5% 41% 0%华商 0% 11.5% 59% 100%A.出现了短暂的发展春天 B.对外资有较强抵制作用C.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弱 D.受内战影响陷入了困境7.(2022·内江零模)1928年,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中说:“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低落。工农至民权派的资产阶级,一概没有言论集会权利,加入共产党是最大犯罪。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后,才慢慢地起来。”这反映出当时 ( )A.帝国主义疯狂进攻 B.北洋军阀破坏革命C.左倾思想危害严重 D.国内阶级矛盾激化8.(2022·内江零模)1942年初,全国党员从抗战初期的约4万人猛增至80万人,党领导的军队57万人,新党员、新干部占90% 。由于抗战初期形势紧张,对新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还不够,迫切需要开展一次思想教育运动。这一运动主要旨在 ( )A.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 B.为相持阶段抗战服务C.纠正王明的左倾错误 D.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9.(2022·内江零模)1949年底,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和51位留美学生发出《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很快,朱光亚离开了密歇根大学,登上驶向新中国的轮船。其行为源于 ( )A.中美关系严重恶化 B.新中国的双百方针C.海外学子爱国热情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10.(2022·内江零模)下表所示,我国云南省农业生产和森林覆盖率情况。这说明云南省 ( ) 人均农业生产总值 人均粮食生产 森林覆盖率1956年 100元 727斤 50%以上1976年 100元(按不变价格) 575斤 24.9%A.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B.农业管理水平落后C.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D.农业处于全国后列11.(2022·内江零模)下图是2020年新华社发表的朱慧卿为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所作宣传画《清理》。其意在 ( )A.加强地方政府对经济计划指导 B.揭露基层立法部门的盲目执法C.呼唤有法可依是市场经济需求 D.强调政府对市场经济宏观管理12.(2022·内江零模)2018年,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位列第五;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球3.4%,居世界城市首位;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每万人口专利发明量47.5件。这种状态出现,上海主要 ( )A.利用了突出区位优势 B.得益于经济特区政策C.挖掘了百年历史潜能 D.借助了扩大开放东风二、非选择题13.(2022·内江零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明,赋役货币化,人口流动相对自由。在农村,农业商品化增长,冲击了自然经济,地主和佃户关系出现新变化;在城市,随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城镇兴起,出现了新型手工工场;商帮崛起,形成全国性市场网络,社会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人们与市场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关系由对人的依附关系转向对物的关系,旧的等级制逐渐分解,出现新的社会分层;以白银为主币的货币经济极大扩展,商业性行为几乎成为全社会取向,国家丧失了对货币的控制权,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儒学平民化趋势明显,上层文化与世俗文化交融,形成多彩的文化现象,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摘编自《晚明社会变迁研究》材料二:19世纪中期,随近代工业出现,我国封建社会结构缓慢变化。1949年后,我国农民占89.4% ,直到1978年仍占82.1% ,基本还是农业社会;1953年,随“一化三改造”,形成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阶层结构;1960年,为应对经济困难,我国严格限制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1978年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80年代后期,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在全国,非农产业职工已占53.1% ,按国际惯例我国已不是农业社会;随户籍制度调整,农民、工人分化,我国产生了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理人等新的社会阶层,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摘编自《我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述晚明社会结构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作者对晚明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简析建国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14.(2022·内江零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 明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对外交往明清(1840年前) 明朝断绝了民间海外贸易,采用由外国使团完成的官方朝贡贸易,使团代表本国,朝拜明朝,进贡特产,从属明廷,实现互通外交。明廷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审核和接待各国使团。近代以前,清朝没有正式外交机构,清朝外交按对象不同,分由礼部、理藩院、内务府与公行制度负担外交事务。1840年-1949年 鸦片战争使清朝对外关系转向被歧视。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与列强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中国保持着独立国家形式,但同其外交关系是屈辱附从的政治关系。与列强权利地位绝对不平等。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专门负责对外关系,1901年,清末新政,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统一负责对外事务。1949年后 1949年10月–1950年11月,中国同6个亚洲国家和12个欧洲国家建交。50年代中后期–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与中国建交的主力军。70年代,非洲26国、拉丁美洲13国、欧洲10国、东南亚5国同中国建交。1978年-2018年,与中国正式建交国家多达178个,朋友遍天下!问题:根据整体或者部分材料信息,围绕“外交”话题,形成你的观点,利用所学中国历史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5.(2022·内江零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384年,朱元璋创立卫所制,其源于隋唐府兵制并吸取了历史上屯田经验,是明朝最主要建军制度。自京师达州县要地皆设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固定屯戍。在地方设都司,辖若干卫,一卫辖5个千户所,5600人;都司之下,冲要府县设千户所、百户所,其下设总旗及小旗。1393年,全国共有内外卫547个,所2563个,兵额达270万人。卫所隶属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征戍训练听命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旨从卫所调军,任领兵官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官军各回卫所,统调分离、将不专军、军不私将。卫所军丁源于军户,寓兵于农,军户世袭,除籍困难。军丁在营,分守备屯田二部,守屯结合,屯田养兵;宣宗后,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逐增,倭寇之乱,戚继光招募民兵取代卫所兵。——摘编自《明朝军事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卫所制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生杀废黜大事,不报径直执行;内外奏章,先看,凡陷己者便扣不呈”可知胡惟庸权力极大,威胁到了皇权,B项正确;材料未提到对太祖用人的评价,A项错误;内阁成立是在明成祖时,胡惟庸是明太祖时的丞相,C项错误;明初皇权加强,而且弱化,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答案】D【知识点】明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万历年间,苏州织造太监兼苏州税务孙隆在交通要道设卡,向商贩征收重税,行商小贩不敢转运,税源日少;见状,又强行向机户征收高额税金,众多机户被迫关门歇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封建统治影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社会转型,这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D项正确;明朝后期工商业发展快速,A项错误;明朝监察制度相对完善,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向商贩征收重税,并不是垄断经济的表现,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工商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和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答案】A【知识点】程朱理学【解析】【分析】材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意思是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知善知恶是良知,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良好的知道,有好的作为及去掉恶行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由此可知,王阳明强调“致良知”,宣扬知行合一,A项正确;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强调内心反省,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心性关系,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经世致用思想,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王阳明的心学,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答案】D【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可知,当时通俗小说的盛行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要,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与商人的眼光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市场广阔,B项错误;材料与科举制度无关,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明清小说,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5.【答案】C【知识点】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可以看出鸦片战争期间,百姓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抵抗,魏源希望借此来抵御外侮,C项正确;“救亡图存”不符合这一时期特征,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魏源对清政府政策的态度,B项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有一定的开明思想,但是并未摆脱天朝上国的思想,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6.【答案】C【知识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可知,华商煤矿与外商煤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反映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无法与外国资本主义相抗衡,说明中国民族煤矿工业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弱,C项正确;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时期,材料信息不能体现,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对外资的抵制作用,而是强调其不利的处境,B项错误;民国初年社会较为安定,未开始内战,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局限性,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7.【答案】D【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28年”、“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低落。工农至民权派的资产阶级,一概没有言论集会权利,加入共产党是最大犯罪。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后,才慢慢地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代表的工农无集会的权力,与国民党政府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矛盾激化,D项正确;1928年前后帝国主义并无疯狂进攻,A项错误;1928年时,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内形势,而左倾思想强调的是中共党内,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8.【答案】B【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时间“1942年”可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党员人数迅速增加,为了加强对新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共召开整风运动。该运动促进了党员的思想解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B项正确;当时中共还不是执政党,A项错误;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C项错误;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与重庆谈判有关,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建设,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9.【答案】C【知识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可知,反映了朱光亚和51位留美学生出于为祖国做贡献的爱国热情回国,C项正确;材料未提到中美关系恶化,A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B项错误;建国初期,中国综合国力较弱,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科技,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0.【答案】A【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可知,与1956年相比,1976年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没有明显增长,人均粮食产量和森林覆盖率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束缚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和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可知,材料说明农村改革势在必行,A项正确;农业发展停滞主要是经济体制原因,而非农业管理水平,B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农业发展情况,不能说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C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了云南省的情况,没有涉及其他地区的情况,不能反映云南省农业发展水平在全国的排位情况,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1.【答案】D【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宏观管理,D项正确;现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材料未体现地方政府加强对经济计划指导,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盲目执法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宏观管理,而不是呼唤有法可依,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2.【答案】D【知识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位列第五;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球3.4%,居世界城市首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上海抓住这个红利期,及时开发开放浦东,颁布政策,吸引人们下海经商,迁入上海,加快了上海这座城市发展速度,D项正确;区位优势不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经济特区政策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C项与上海经济发展关系不大,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3.【答案】(1)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由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转变;社会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简评:材料中作者看到了晚明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变化;但晚明的社会结构“由农业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并举结构转变”的认识,明显超出了当时的发展水平,不符合历史发展实际;晚明,虽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新的手工工场,但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农业是社会经济的最主要成分,远远达不到农工商并举的状态;晚明,虽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放松了,出现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体现市民需求的文学艺术,但总体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理学思想对社会影响较小,文学艺术的内涵仍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晚明仍是封建社会结构,并没有形成多元社会。(2)变化:1840- 1949年,由封建经济结构,向半殖民半封建经济结构转变;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向社会主义经济结构转变。1978-1992年,由单一的公有制的苏联模式社会结构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转变。(6分)原因: 1949 - 1956年的变化,新中国建立,经过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我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苏联模式是当时唯一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学习和借鉴苏联建设模式; 1956-1978年,苏联模式,左倾思想、人民公社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留下了较多问题;1978 -1992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知识点】明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解析】【分析】(1)变化:根据材料“社会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可以得出社会经济结构,由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转变;根据“形成多彩的文化现象,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可以得出社会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简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作者看到了晚明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变化;但晚明的社会结构“由农业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并举结构转变”的认识,明显超出了当时的发展水平,不符合历史发展实际;晚明,虽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新的手工工场,但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农业是社会经济的最主要成分,远远达不到农工商并举的状态;晚明,虽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放松了、出现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体现市民需求的文学艺术,但总体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理学思想对社会影响较小,文学艺术的内涵仍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晚明仍是封建社会结构,并没有形成多元社会。(2)变化: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随近代工业出现,我国封建社会结构缓慢变化”可知,1840-1949年,由封建经济结构,向半殖民半封建经济结构转变;根据“形成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阶层结构”可知,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向社会主义经济结构转变;根据“1978年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可知,1978-1992年,由单一的公有制的苏联模式社会结构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转变。原因:结合所学从三大改造、左倾思想、改革开放等内容概括,1949-1956年变化的原因是新中国建立,经过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我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苏联模式是当时唯一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学习和借鉴苏联建设模式;1956-1978年变化的原因是苏联模式、左倾思想、人民公社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留下了较多问题;1978-1992年变化的原因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点评】本题考查晚明时期、近代以及现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4.【答案】示例观点1840—1949年,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百年屈辱外交。论证( 1)1840 - 1901年,中国与英国等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条约,中国丧失大量领土主权、西方获取领事裁判权等。(2)1919年,巴黎和会,列强拒绝中国正当要求,把中国山东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3)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获得了大量在华特权。总之从近代中国外交可以看出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五四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观点:依据材料“明清(1840年前),1840年-1949年,1949年后”等三个时期的对外交往状况可以得出观点是1840—1949年,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百年屈辱外交。论证:依据材料“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与列强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中国保持着独立国家形式,但同其外交关系是屈辱附从的政治关系。与列强权利地位绝对不平等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与列强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中国保持着独立国家形式,但同其外交关系是屈辱附从的政治关系。与列强权利地位绝对不平等”并结合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等史实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从近代中国外交可以看出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5.【答案】(1)特点:遍布全国各要地;军队规模庞大;双重管理,统调分离;寓兵于农,守屯结合;军户世袭,控制严格;军丁社会地位低。(2)明朝的卫所军事制度,是统治者继承和吸收了先代经济军事制度的结果;其建立保证了皇帝对军队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寓兵于农,守屯结合,保证了国家的兵员和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特别是边疆的卫所设立,有利于边防的巩固稳定和边疆的开发;明朝后期,军队战斗力低下,卫所制度偏废。【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解析】【分析】(1)特点:依据材料“自京师达州县要地皆设卫所”可以得出遍布全国各要地;依据“全国共有内外卫547个,所2563个,兵额达270万人”可以得出军队规模庞大;依据“卫所隶属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征戍训练听命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旨从卫所调军,任领兵官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官军各回卫所,统调分离、将不专军、军不私将”可以得出双重管理,统调分离;依据“卫所军丁源于军户,寓兵于农,军户世袭,除籍困难。军丁在营,分守备屯田二部,守屯结合,屯田养兵”可以得出寓兵于农,守屯结合;军户世袭,控制严格;依据“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可以得出军丁社会地位低。(2)简析:依据材料“朱元璋创立卫所制,其源于隋唐府兵制并吸取了历史上屯田经验,是明朝最主要建军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卫所军事制度,是统治者继承和吸收了先代经济军事制度的结果;依据“卫所隶属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征戍训练听命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旨从卫所调军,任领兵官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官军各回卫所,统调分离、将不专军、军不私将”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建立保证了皇帝对军队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依据“卫所军丁源于军户,寓兵于农,军户世袭,除籍困难。军丁在营,分守备屯田二部,守屯结合,屯田养兵”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寓兵于农,守屯结合,保证了国家的兵员和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结合所学可知,边疆的卫所设立,有利于边防的巩固稳定和边疆的开发;依据“宣宗后,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逐增,倭寇之乱,戚继光招募民兵取代卫所兵”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军队战斗力低下,卫所制度偏废。【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卫生制度的特点和评价,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零模试卷一、本卷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内江零模)胡惟庸奋进有才、遇事谨慎,得太祖宠信而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不报径直执行;内外奏章,先看,凡陷己者便扣不呈;各方功名之徒,失位功臣武夫,竞相奔走其门。据此可知明初( )A.太祖用人失察 B.相权威胁皇权C.丞相控制阁权 D.皇权极度弱化【答案】B【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生杀废黜大事,不报径直执行;内外奏章,先看,凡陷己者便扣不呈”可知胡惟庸权力极大,威胁到了皇权,B项正确;材料未提到对太祖用人的评价,A项错误;内阁成立是在明成祖时,胡惟庸是明太祖时的丞相,C项错误;明初皇权加强,而且弱化,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2022·内江零模)万历年间,苏州织造太监兼苏州税务孙隆在交通要道设卡,向商贩征收重税,行商小贩不敢转运,税源日少;见状,又强行向机户征收高额税金,众多机户被迫关门歇业。这反映了 ( )A.工商产业发展困难 B.明朝监察制度偏废C.政府垄断地方经济 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答案】D【知识点】明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万历年间,苏州织造太监兼苏州税务孙隆在交通要道设卡,向商贩征收重税,行商小贩不敢转运,税源日少;见状,又强行向机户征收高额税金,众多机户被迫关门歇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封建统治影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社会转型,这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D项正确;明朝后期工商业发展快速,A项错误;明朝监察制度相对完善,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向商贩征收重税,并不是垄断经济的表现,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工商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和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2022·内江零模)正德元年,王阳明贵州龙场得道;嘉靖六年,阳明赴广西平叛,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被后世誉为天泉证道。据此可知四句教法旨在 ( )A.宣扬知行合一 B.强调格物致知C.阐明心性关系 D.提倡经世致用【答案】A【知识点】程朱理学【解析】【分析】材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意思是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知善知恶是良知,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良好的知道,有好的作为及去掉恶行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由此可知,王阳明强调“致良知”,宣扬知行合一,A项正确;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强调内心反省,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心性关系,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经世致用思想,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王阳明的心学,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2022·内江零模)冯梦龙短篇小说“三言”大卖,激起了出版商野心。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这反映了当时 ( )A.商人文化眼光敏锐 B.短篇小说市场广阔C.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D.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答案】D【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可知,当时通俗小说的盛行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要,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与商人的眼光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市场广阔,B项错误;材料与科举制度无关,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明清小说,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5.(2022·内江零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疑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广东之斩夷首,捐舰者皆义民;两禽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这表明他 ( )A.主张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B.反对清朝妥协投降政策C.希望利用人民力量御辱 D.从天朝上国迷梦中惊醒【答案】C【知识点】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可以看出鸦片战争期间,百姓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抵抗,魏源希望借此来抵御外侮,C项正确;“救亡图存”不符合这一时期特征,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魏源对清政府政策的态度,B项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有一定的开明思想,但是并未摆脱天朝上国的思想,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6.(2022·内江零模)下表是民国初年在中国境内煤矿工业发展状况表。这说明中国民族煤矿工业 ( )年产量(万吨) ≥100 99-10 9-1 ≤1外商 100% 88.5% 41% 0%华商 0% 11.5% 59% 100%A.出现了短暂的发展春天 B.对外资有较强抵制作用C.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弱 D.受内战影响陷入了困境【答案】C【知识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可知,华商煤矿与外商煤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反映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无法与外国资本主义相抗衡,说明中国民族煤矿工业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弱,C项正确;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时期,材料信息不能体现,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对外资的抵制作用,而是强调其不利的处境,B项错误;民国初年社会较为安定,未开始内战,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局限性,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7.(2022·内江零模)1928年,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中说:“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低落。工农至民权派的资产阶级,一概没有言论集会权利,加入共产党是最大犯罪。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后,才慢慢地起来。”这反映出当时 ( )A.帝国主义疯狂进攻 B.北洋军阀破坏革命C.左倾思想危害严重 D.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答案】D【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28年”、“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低落。工农至民权派的资产阶级,一概没有言论集会权利,加入共产党是最大犯罪。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后,才慢慢地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代表的工农无集会的权力,与国民党政府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矛盾激化,D项正确;1928年前后帝国主义并无疯狂进攻,A项错误;1928年时,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内形势,而左倾思想强调的是中共党内,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8.(2022·内江零模)1942年初,全国党员从抗战初期的约4万人猛增至80万人,党领导的军队57万人,新党员、新干部占90% 。由于抗战初期形势紧张,对新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还不够,迫切需要开展一次思想教育运动。这一运动主要旨在 ( )A.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 B.为相持阶段抗战服务C.纠正王明的左倾错误 D.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答案】B【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时间“1942年”可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党员人数迅速增加,为了加强对新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共召开整风运动。该运动促进了党员的思想解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B项正确;当时中共还不是执政党,A项错误;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C项错误;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与重庆谈判有关,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建设,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9.(2022·内江零模)1949年底,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和51位留美学生发出《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很快,朱光亚离开了密歇根大学,登上驶向新中国的轮船。其行为源于 ( )A.中美关系严重恶化 B.新中国的双百方针C.海外学子爱国热情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答案】C【知识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可知,反映了朱光亚和51位留美学生出于为祖国做贡献的爱国热情回国,C项正确;材料未提到中美关系恶化,A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B项错误;建国初期,中国综合国力较弱,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科技,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0.(2022·内江零模)下表所示,我国云南省农业生产和森林覆盖率情况。这说明云南省 ( ) 人均农业生产总值 人均粮食生产 森林覆盖率1956年 100元 727斤 50%以上1976年 100元(按不变价格) 575斤 24.9%A.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B.农业管理水平落后C.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D.农业处于全国后列【答案】A【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可知,与1956年相比,1976年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没有明显增长,人均粮食产量和森林覆盖率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束缚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和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可知,材料说明农村改革势在必行,A项正确;农业发展停滞主要是经济体制原因,而非农业管理水平,B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农业发展情况,不能说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C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了云南省的情况,没有涉及其他地区的情况,不能反映云南省农业发展水平在全国的排位情况,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1.(2022·内江零模)下图是2020年新华社发表的朱慧卿为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所作宣传画《清理》。其意在 ( )A.加强地方政府对经济计划指导 B.揭露基层立法部门的盲目执法C.呼唤有法可依是市场经济需求 D.强调政府对市场经济宏观管理【答案】D【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宏观管理,D项正确;现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材料未体现地方政府加强对经济计划指导,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盲目执法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宏观管理,而不是呼唤有法可依,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2.(2022·内江零模)2018年,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位列第五;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球3.4%,居世界城市首位;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每万人口专利发明量47.5件。这种状态出现,上海主要 ( )A.利用了突出区位优势 B.得益于经济特区政策C.挖掘了百年历史潜能 D.借助了扩大开放东风【答案】D【知识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位列第五;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球3.4%,居世界城市首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上海抓住这个红利期,及时开发开放浦东,颁布政策,吸引人们下海经商,迁入上海,加快了上海这座城市发展速度,D项正确;区位优势不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经济特区政策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C项与上海经济发展关系不大,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二、非选择题13.(2022·内江零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明,赋役货币化,人口流动相对自由。在农村,农业商品化增长,冲击了自然经济,地主和佃户关系出现新变化;在城市,随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城镇兴起,出现了新型手工工场;商帮崛起,形成全国性市场网络,社会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人们与市场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关系由对人的依附关系转向对物的关系,旧的等级制逐渐分解,出现新的社会分层;以白银为主币的货币经济极大扩展,商业性行为几乎成为全社会取向,国家丧失了对货币的控制权,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儒学平民化趋势明显,上层文化与世俗文化交融,形成多彩的文化现象,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摘编自《晚明社会变迁研究》材料二:19世纪中期,随近代工业出现,我国封建社会结构缓慢变化。1949年后,我国农民占89.4% ,直到1978年仍占82.1% ,基本还是农业社会;1953年,随“一化三改造”,形成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阶层结构;1960年,为应对经济困难,我国严格限制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1978年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80年代后期,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在全国,非农产业职工已占53.1% ,按国际惯例我国已不是农业社会;随户籍制度调整,农民、工人分化,我国产生了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理人等新的社会阶层,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摘编自《我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述晚明社会结构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作者对晚明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简析建国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由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转变;社会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简评:材料中作者看到了晚明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变化;但晚明的社会结构“由农业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并举结构转变”的认识,明显超出了当时的发展水平,不符合历史发展实际;晚明,虽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新的手工工场,但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农业是社会经济的最主要成分,远远达不到农工商并举的状态;晚明,虽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放松了,出现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体现市民需求的文学艺术,但总体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理学思想对社会影响较小,文学艺术的内涵仍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晚明仍是封建社会结构,并没有形成多元社会。(2)变化:1840- 1949年,由封建经济结构,向半殖民半封建经济结构转变;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向社会主义经济结构转变。1978-1992年,由单一的公有制的苏联模式社会结构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转变。(6分)原因: 1949 - 1956年的变化,新中国建立,经过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我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苏联模式是当时唯一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学习和借鉴苏联建设模式; 1956-1978年,苏联模式,左倾思想、人民公社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留下了较多问题;1978 -1992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知识点】明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解析】【分析】(1)变化:根据材料“社会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可以得出社会经济结构,由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转变;根据“形成多彩的文化现象,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可以得出社会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简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作者看到了晚明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变化;但晚明的社会结构“由农业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并举结构转变”的认识,明显超出了当时的发展水平,不符合历史发展实际;晚明,虽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新的手工工场,但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农业是社会经济的最主要成分,远远达不到农工商并举的状态;晚明,虽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放松了、出现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体现市民需求的文学艺术,但总体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理学思想对社会影响较小,文学艺术的内涵仍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晚明仍是封建社会结构,并没有形成多元社会。(2)变化: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随近代工业出现,我国封建社会结构缓慢变化”可知,1840-1949年,由封建经济结构,向半殖民半封建经济结构转变;根据“形成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阶层结构”可知,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向社会主义经济结构转变;根据“1978年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可知,1978-1992年,由单一的公有制的苏联模式社会结构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转变。原因:结合所学从三大改造、左倾思想、改革开放等内容概括,1949-1956年变化的原因是新中国建立,经过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我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苏联模式是当时唯一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学习和借鉴苏联建设模式;1956-1978年变化的原因是苏联模式、左倾思想、人民公社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留下了较多问题;1978-1992年变化的原因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点评】本题考查晚明时期、近代以及现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4.(2022·内江零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 明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对外交往明清(1840年前) 明朝断绝了民间海外贸易,采用由外国使团完成的官方朝贡贸易,使团代表本国,朝拜明朝,进贡特产,从属明廷,实现互通外交。明廷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审核和接待各国使团。近代以前,清朝没有正式外交机构,清朝外交按对象不同,分由礼部、理藩院、内务府与公行制度负担外交事务。1840年-1949年 鸦片战争使清朝对外关系转向被歧视。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与列强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中国保持着独立国家形式,但同其外交关系是屈辱附从的政治关系。与列强权利地位绝对不平等。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专门负责对外关系,1901年,清末新政,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统一负责对外事务。1949年后 1949年10月–1950年11月,中国同6个亚洲国家和12个欧洲国家建交。50年代中后期–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与中国建交的主力军。70年代,非洲26国、拉丁美洲13国、欧洲10国、东南亚5国同中国建交。1978年-2018年,与中国正式建交国家多达178个,朋友遍天下!问题:根据整体或者部分材料信息,围绕“外交”话题,形成你的观点,利用所学中国历史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观点1840—1949年,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百年屈辱外交。论证( 1)1840 - 1901年,中国与英国等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条约,中国丧失大量领土主权、西方获取领事裁判权等。(2)1919年,巴黎和会,列强拒绝中国正当要求,把中国山东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3)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获得了大量在华特权。总之从近代中国外交可以看出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五四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观点:依据材料“明清(1840年前),1840年-1949年,1949年后”等三个时期的对外交往状况可以得出观点是1840—1949年,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百年屈辱外交。论证:依据材料“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与列强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中国保持着独立国家形式,但同其外交关系是屈辱附从的政治关系。与列强权利地位绝对不平等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与列强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中国保持着独立国家形式,但同其外交关系是屈辱附从的政治关系。与列强权利地位绝对不平等”并结合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等史实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从近代中国外交可以看出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5.(2022·内江零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384年,朱元璋创立卫所制,其源于隋唐府兵制并吸取了历史上屯田经验,是明朝最主要建军制度。自京师达州县要地皆设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固定屯戍。在地方设都司,辖若干卫,一卫辖5个千户所,5600人;都司之下,冲要府县设千户所、百户所,其下设总旗及小旗。1393年,全国共有内外卫547个,所2563个,兵额达270万人。卫所隶属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征戍训练听命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旨从卫所调军,任领兵官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官军各回卫所,统调分离、将不专军、军不私将。卫所军丁源于军户,寓兵于农,军户世袭,除籍困难。军丁在营,分守备屯田二部,守屯结合,屯田养兵;宣宗后,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逐增,倭寇之乱,戚继光招募民兵取代卫所兵。——摘编自《明朝军事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卫所制度。【答案】(1)特点:遍布全国各要地;军队规模庞大;双重管理,统调分离;寓兵于农,守屯结合;军户世袭,控制严格;军丁社会地位低。(2)明朝的卫所军事制度,是统治者继承和吸收了先代经济军事制度的结果;其建立保证了皇帝对军队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寓兵于农,守屯结合,保证了国家的兵员和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特别是边疆的卫所设立,有利于边防的巩固稳定和边疆的开发;明朝后期,军队战斗力低下,卫所制度偏废。【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解析】【分析】(1)特点:依据材料“自京师达州县要地皆设卫所”可以得出遍布全国各要地;依据“全国共有内外卫547个,所2563个,兵额达270万人”可以得出军队规模庞大;依据“卫所隶属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征戍训练听命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旨从卫所调军,任领兵官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官军各回卫所,统调分离、将不专军、军不私将”可以得出双重管理,统调分离;依据“卫所军丁源于军户,寓兵于农,军户世袭,除籍困难。军丁在营,分守备屯田二部,守屯结合,屯田养兵”可以得出寓兵于农,守屯结合;军户世袭,控制严格;依据“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可以得出军丁社会地位低。(2)简析:依据材料“朱元璋创立卫所制,其源于隋唐府兵制并吸取了历史上屯田经验,是明朝最主要建军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卫所军事制度,是统治者继承和吸收了先代经济军事制度的结果;依据“卫所隶属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征戍训练听命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旨从卫所调军,任领兵官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官军各回卫所,统调分离、将不专军、军不私将”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建立保证了皇帝对军队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依据“卫所军丁源于军户,寓兵于农,军户世袭,除籍困难。军丁在营,分守备屯田二部,守屯结合,屯田养兵”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寓兵于农,守屯结合,保证了国家的兵员和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结合所学可知,边疆的卫所设立,有利于边防的巩固稳定和边疆的开发;依据“宣宗后,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逐增,倭寇之乱,戚继光招募民兵取代卫所兵”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军队战斗力低下,卫所制度偏废。【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卫生制度的特点和评价,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零模试卷(学生版).docx 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零模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