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习题分类集训(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习题分类集训(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习题分类集训
一、植物的感应性判断
二、植物的向光性
三、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方向判断
四、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五、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探究
六、其他植物激素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探究
一、植物的感应性判断
1.(2021八上·青田期末)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地下生长,这与种子横放或竖放无关。此现象反映了植物的(  )
A.向光性 B.向地性 C.向水性 D.感性运动
2.(2021八上·萧山期中)湘湖边的银杏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为美丽湘湖增添了亮色。这种现象是植物对(  )
A.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 B.水分刺激的向性运动
C.光照刺激的向性运动 D.机械刺激的感性运动
3.(2021八上·椒江期中)下列现象,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A.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B.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就朝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C.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上面
D.酢浆草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的改变而引起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
4.(2021八上·乐清月考)下列现象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
A.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B.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一侧弯曲
C.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
D.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
5.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其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感性运动。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  )
A.茎向窗外伸长
B.叶受触碰合拢
C.根向水生长
D.茎背地生长
6.“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 B.湿度 C.空气 D.阳光
7.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的是(  )
A.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着肥料较多处生长
C.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的一侧分布比较多
8.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关键的原因是秋季的日照时间逐渐减少。若要使其在夏季开花,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适当的时期(  )
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 B.适当提高温度
C.避光使光照时间逐渐缩短 D.适当多浇水
9.下列表现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茎的背地生长 B.酢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
C.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D.捕蝇草捕捉蚂蚁
10.景海鹏、陈冬两位宇航员在“天宫”二号中进行了生菜栽培试验,在装置的顶端(上方)安装了一盏灯提供光照。实验结果:太空种植的生菜也是向上生长。实验中影响太空生菜生长的因素是(  )
A.向光性 B.负向地性 C.向触性 D.向水性
11.(2020八上·嘉兴期末)如图实验中,种子的芽总是往上生长。而根总是向下生长。下列植物的各种感应性运动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雏菊花早上开放,傍晚关闭
B.含羞草的小叶受触碰后合拢
C.捕绳草遇到昆虫的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
D.葡萄的卷须接触到附着物会缠绕在上面
12.(2021八上·柯桥月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菊花在日照变短时开放 B.水稻茎的背地生长
C.葡萄茎缠绕竹竿向上生长 D.向日葵花盘始终保持面向太阳
13.(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各种植物的感应性运动中,其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植物的根向水多的方向生长
B.郁金香在温度升高时开放
C.触碰含羞草,羽状复叶闭合下垂
D.蒲公英花序夜晚或阴天关闭
14.(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列能体现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茎的背地生长 B.酢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
C.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D.捕蝇草捕捉蚂蚁
15.(2020八上·滨江期末)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蚕豆幼苗的根向旋转木板外生长,说明根的生长向着“人造重力”方向
B.蚕豆幼苗的茎向旋转木板中心生长,说明茎的生长背着“人造重力”方向生长
C.植物感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这个实验无法说明植物的感应性
D.根和茎能弯曲生长的本质原因是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
16.(2020八上·拱墅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的某种向性运动,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向地性
B.实验设计:尚不完善,还需要设置对照组
C.实验观察:观察并记录植物茎的生长方向
D.实验结论:可用来解释“为什么沙漠植物的根系长得很深?”
17.(2020八上·西湖月考)小怡同学想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墙壁上固定一个装置,装置内的幼苗种植在以铁丝固定的湿棉花上, 并在地上放置光源照射此幼苗。经过一段时间后,幼苗会朝着固定的方向生长,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此实验说明茎只具有背地生长的特点
B.此实验说明茎只具有向光生长的特点
C.此实验说明茎向光生长效应更显著
D.此实验说明茎具有向地生长的特点
18.(2020八上·椒江期中)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首先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悬空打坐,……王亚平做了水膜水球等实验。以下初中科学实验:①过滤混有泥沙的盐水②电解水的实验③研究浮力的影响因素实验④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压⑤滴管吸取墨水⑥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如果把这些实验带到天宫一号的太空舱中去做,你认为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19.(2020八上·吴兴期末)植物能对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
(1)好望角茅膏菜是生长在南非的一种食肉植物,它像捕蝇草一样能捕捉昆虫。这种反应属于植物的   (选填“向性”或“感性”) 运动。
(2)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一侧生长素   (选填“多于”或“少于”)背光一侧。
20.(2020八上·长兴月考)有许多植物在春暖花开时展现勃勃生机,而在寒冷的秋风来到时,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落叶树开始落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是植物对下列哪种环境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
A.光照 B.地球引力 C.温度 D.振动
(2)上述现象说明植物具有的向性运动是 。
A.向触性 B.向热性 C.向水性 D.向光性
21.(2020八上·温州期中)如图为一株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玉米幼苗,a 表示弯曲部位的向光侧细胞,b 表示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细胞。生长素浓度:a   b,细胞生长速率:a   b。(均填“<” “>”或“=”)
22.植物的根不仅具有向地下竖直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并且还有向较潮湿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即植物具有向水性。请你对植物的向水性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
(2)设置对照组:取两盆生长情况一样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每天均匀地浇适量的水,在B盆植株的一个方向处每天浇适量的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植株根的分布。
①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盆蚕豆苗。
②在图中的方框内用文字或图画表示A、B盆中植株根的分布情况   。
(3)实验结论:   。
23.向日葵的花盘真的始终朝向太阳吗?小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①在一块向日葵田里,随机挑选2组处于不同花蕾时期的向日葵,每组20株;②定时记录每株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及太阳的位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选择多株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
(2)选择两组向日葵做实验,是因为小科猜测: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除了与太阳光有关外,还可能与向日葵的   有关。
(3)该实验的结论为   。
二、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方向判断
1.(2021八上·浙江期中)小科在做植物茎的向性实验。原来放置在暗箱中的直立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的弯曲生长情况。据此判断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21八上·东阳期中)科学小组同学在做植物茎的向性实验时,原来放置在暗箱中的直立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 出现了如图的弯曲生长情况。下列分析判断合理的(  )
A.暗箱当初可能在甲侧开有一通光孔
B.暗箱当初可能在丙侧开有一通光孔
C.暗箱当初放置时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甲
D.暗箱当初放置时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丁
3.(2021八上·杭州期中)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②中青菜幼苗的向光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4.(2021八上·拱墅期末)小乐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暗箱中植株生长情况最接近选项中的(  )
A. B.
C. D.
5.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右上方生长(如右图)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
B.把花盆放在窗台让它受单侧光照射
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长
D.把花盆在室外空旷处横放一段时间后再正放
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B.该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C.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向左右两边个放一次
D.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7.(2019八上·余杭期末)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度、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  )
A.根水平生长,茎水平生长
B.根水平生长,茎向光源一侧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水平生长
D.根向下弯曲,茎向光源一侧弯曲
8.(2018八上·天台月考)将红豆放在玻璃管中,置于仅有唯一光源的暗室中。经过一段时间,根的生长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推论中正确的是(  )
A.在玻璃管内发芽的红豆,根只会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B.根表现向水性,所以有水时就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C.将红豆水平放进玻璃管,所以根要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D.根同时表现向地性和背光性,因而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9.(2021八上·淳安期末)如图甲所示, 把一盆幼苗放在硬纸盒里, 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 1 厘米的小孔, 并 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方向应是如图乙中的   (填序号),影响幼苗生长方向的激素是   。
10.(2019八上·江干月考)如下图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   ,影响幼苗生长方向的是   (填激素名称)。
11.(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
(1)根据图甲中植物的生长变化,说明植物根的生长具有   (选填“向光性”“向地性”或“背地性”)。
(2)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向水性,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水分,以维持其生存。图乙是植物向水性的示意图。则装有潮湿土壤的一侧是   (选填“A”或“B”)侧。
12.(2020八上·余杭月考)对胚芽作如下处理:A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B的尖端下部套上锡箔套;C的下段用锡箔遮住;D切掉尖端。
(1)在单侧光照射下,仍能直立生长的是   ;
(2)下面的四幅图中,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
(3)这四幅图中,不弯曲也不生长的是   。
13.某科学兴趣小组研究植物向光性现象,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用一个花盆种小麦,当小麦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时,把这盆小麦幼苗放在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方向。多次重复图示实验,得出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的结论。
(1)甲同学觉得用成熟小麦取代小麦幼苗进行实验现象会更明显,马上被科学兴趣小组否定,你认为科学小组否定的理由是   。
(2)乙同学提出该实验缺少对照组,可把小麦幼苗放在完全密闭的硬纸盒里作为对照实验进行观察,你认为是否正确   。
(3)丙同学提出该实验尚不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该如何完善实验   。
14.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
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等。
方法步骤:
⑴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 cm左右时备用。
⑵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l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的特性。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的特性。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
(4)继续探究: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内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   ,丁   。
15.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
实验一:把一盆栽的植物放倒,然后用一个无底的硬纸盒扣起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植物的茎背地生长了(如图甲所示)。
实验二:把两株盆栽的长势相同的植物幼苗放倒,然后分别用无底的硬纸盒扣起来。这两个硬纸盒的大小、形状均相同,只是给其中一硬纸盒上方穿一个小孔,让光线从小孔射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两株植物的茎背地生长了。同时还发现:打有小孔的硬纸盒内的植物幼苗,背地生长较快(如图乙所示)。
实验三:把两盆同种且长势相同的植物幼苗,分别用两个无底硬纸盒扣起来。这两个硬纸盒的大小、形状均相同,只是将其中一硬纸盒壁的一侧高度与幼苗顶端相同的地方穿一个小孔,让光线从小孔射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未穿小孔的盒内的植物幼苗的茎向上直立生长;而有小孔的硬纸盒内的植物幼苗的茎向着小孔一侧弯曲生长(如图丙所示)。请回答:
(1)从实验一得出:在无光照的情况下,植物的茎   生长。
(2)从实验二得出:在重力和   同时存在时,植物的茎   生长。
(3)从实验三得出:在   对植物茎影响相同的情况下,植物的茎   生长,是由于   。
16.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处理:A. 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B. 切去胚芽鞘尖端;C. 胚芽鞘下部用锡箔纸遮住;D. 胚芽鞘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平台静置不动,如图所示给以单侧光照,燕麦胚芽鞘生长情况是:A   ;B    ;C    ;D    。
(2)开动电机让平台每10分钟匀速旋转一周,仍如前给以单侧光照,两周之后观察燕麦胚芽鞘生长情况:A   ;B    ;C    ;D    。
三、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1.(2020八上·嘉兴期中)早在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时,发现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在达尔文之后,经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的物质是(  )
A.维生素 B.DNA C.酶 D.生长素
2.下列有关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侧光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B.单侧光使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C.单侧光使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D.单侧光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3.(2021八上·三门期末)如图所示,神仙居人工湖旁边的向日葵盛开,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日葵的花盘会向着太阳是由于生长素浓度分布不均匀
B.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是向日葵对重力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C.向日葵的根向下生长是植物的向地性
D.向日葵的茎向上生长是植物的负向地性
4.(2021八上·义乌月考)单侧光之所以能引起植物向光性生长,是因为单侧光能(  )
A.促使植物的胚芽尖端产生生长素
B.使胚芽尖端产生更多的生长素
C.使胚芽尖端的某侧不产生生长素
D.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5.(2020八上·拱墅期末)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幼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6.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索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7.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体积大小,那么结果应该是(  )
  生长素浓度 细胞体积大小
靠近物体侧 远离物体侧 靠近物体侧 远离物体侧
A 高 低 小 大
B 低 高 小 大
C 高 低 大 小
D 低 高 大 小
A.A B.B C.C D.D
8.如图所示,用一个花盆种小麦,当小麦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时,把这盆小麦幼苗放到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的幼苗向着什么方向生长,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
B.实验材料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C.该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D.该实验能得出在单侧光照射下导致植物内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9.(2019八上·温州月考)植物的根受单侧光照射时,也会出现弯曲生长的现象。为探究“水稻根弯曲生长程度的影响因素”,某研究小组选取了90株性状相似的水稻,平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强单侧光、弱单侧光、黑暗三种环境(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记录相关数据如表:
实验结果处理方式 根部生长素浓度(ng/g) 根的弯曲角度α(度)
向光侧 背光侧
强单侧光 184.5 498.2 35.5
弱单侧光 210.5 421.6 17.5
黑暗 418.7 418.9 0
(1)根据表格分析,该研究小组的猜想是   。
(2)本次研究中通过观察   来反映环境因素对根的生长情况的影响。
(3)实验中,研究小组将所有的水稻都竖直放置,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   。
(4)已知植物的根在生长素浓度适宜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请根据实验数据试着解释光照条件下,水稻根会背光弯曲生长的原因:   。
10.(2019八上·温州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根的向地性,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株绿豆幼苗的幼根,从根尖的尖端开始每隔 2 mm 做一个记号,分成 10 个区域。
②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这株绿豆苗水平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如图甲, 整个装置放置在 23 ℃左右的黑暗房间里。
③3 小时内,每隔 20 分钟,拍摄一张幼根的照片,将照片处理汇总成如图乙。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一幅幼苗根尖细节的模型图,如图丙。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要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原因是   。
(2)根据图丙,可知该幼根远地一侧的生长速度   近地一侧的生长速度,于是根就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受到重力影响,所以水平放置的幼根近地部位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部位”,请你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解释本实验中生长素对根向地生长的影响:   。
四、植物激素对植物的影响
1.(2021八上·天台期末)如图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茎
B.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B点
C.D点对芽和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
D.生长素浓度越高,对各器官的促进作用越强
2.(2021八上·杭州期中)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C.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
D.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3.(2020八上·椒江期中)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各种果实生长发育等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的描述中合理的是(  )
A.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素都起主导作用
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只有乙烯
D.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较高
4.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
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5.(2018八上·天台月考)瓶插鲜花的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分析下图可知,最有利于插花保鲜的措施是(  )
A.只添加清水 B.只添加蔗糖
C.同时添加清水和细胞分裂素 D.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
6.(2020八上·椒江月考)根据所学,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a、c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抑制生长作用,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促进生长作用
C.单侧光是引起胚芽尖端生长素浓度不均匀的内在因素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7.(2020八上·婺城期中)在农业上可以利用生长素除去杂草,其原因是(  )
A.生长素能分泌杀死杂草的毒素
B.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
C.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导致杂草的死亡
D.任何浓度下的生长素都会导致杂草的死亡
8.(2021八上·吴兴期末)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为   mol/L;
(2)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最弱的是   。
9.如图是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   (选填“相同”或“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是:低浓度   (选填“促进”或“抑制”,下同)植物生长,高浓度   植物生长。
(2)枝条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   摩/升。要使甘薯迅速育出薯秧,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   摩/升。
(3)比较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不同影响,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程度依次增强的顺序是   。
10.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   浓度促进生长,   浓度抑制生长(填“高”或“低”)。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   (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   左右(用字母表示)。
五、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探究
1.(2021八上·兰溪月考)温特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2小时之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2.(2021八上·萧山月考)根据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实验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胚芽的基部能产生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物质
B.切去胚芽尖端,胚芽就不生长,也不弯曲
C.用铝箔小帽罩住胚芽尖端后,胚芽能弯曲,但不生长
D.没有切去尖端的胚芽能生长,但不弯曲
3.(2021八上·椒江期中)某实验小组进行如图所示的生长素相关实验,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B.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C.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尖端
D.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4.(2020八上·杭州月考)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5.匈牙利学者帕尔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
D.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6.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A.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B.胚芽鞘能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
C.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D.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7.某同学探究植物的向光性时,通过改变放置在胚芽鞘切面一侧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测定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表格数据能说明(  )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mg/L)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角度(°) 0 2.85 5.76 9.24 13.01 13.02 9.72 5.13
A.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只与生长素有关,与其它激素无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胚芽鞘的弯曲是由于生长素促进了一侧细胞的纵向伸长
8.某同学从科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甲株、乙株、丙株②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③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④将去掉顶芽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⑤将甲、乙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竹保留幼叶⑥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9.(2020八上·萧山期末)玉米胚芽向光弯曲生长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为了了解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的关系,某同学根据实验方案绘出实验设计示意图。(说明:甲乙胚芽完整;丙、丁、戊切去尖端;丁戊琼脂中含有等量的、由玉米胚芽尖端提取的生长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
B.乙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
C.丁和戊的结果分别是丁直立生长(与丙生长情况一样);戊弯向琼脂块一侧生长
D.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胚芽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
10.(2021八上·兰溪月考)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1)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
(2)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是否有关系。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11.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   。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   。
(3)E、F实验的推论是:   。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   。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   ,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   (填字母)。
12.(2021八上·兰溪月考)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在浓度较高时,可以使一些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卷缩并逐渐发黄,最后死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实验目的:   。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浓度为a、b、c的3组2,4—D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a>b>c;
第二步,选取株高、长势等相同的芹菜幼苗若干,均分为4组,编号①、②、③、④;
第三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浓度为a、b、c的2,4-D溶液喷洒①、②、③组的芹菜幼苗,用等量的清水喷洒④组的芹菜幼苗;
第四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株芹菜幼苗的   ,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高浓度的2,4—D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选填“能”或“不能”)
13.(2021八上·舟山月考)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植物生长素相似.某同学决定“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他选用了番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A溶液作为培养液.在培养皿底部铺3层纱布,分别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培养液润湿,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相同粒数的种子.在培养皿盖上标号,盖上培养皿,观察胚轴的生长情况.三天后,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浓度(mol/L) 清水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胚轴增长长度(mm) 11.3 12.2 13.1 13.1 11.9 10.9 8.9 7.6
请依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中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水分蒸发引起   。
(3)对番茄的胚轴来说,最适的NAA浓度范围是   mol/L。
(4)若想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胚轴的生长的最适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
14.(2021八上·平阳期中)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等量分别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产生根为止,计算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生长素浓度根数量实验日期 2×10 1(克/升) 2×10 2(克/升) 2×10 3(克/升) 2×10 4(克/升) 2×10 5(克/升) 清水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1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
(2)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3)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请说明理由   .
15.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为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幼茎插条生根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月季幼茎切成5cm的插条,将插条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均匀分为7组;
②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沾蘸5s,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每组月季生根数目。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激素浓度(单位: μ molL) 0 1 5 10 50 100 150
激素类似物甲各浓度下生根数 6 8 10 12 12 10 6
激素类似物乙各浓度下生根数 5.8 6.1 3.8 3 2 0.8 0.3
(1)七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是第   组;
(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   来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幼茎插条生根的影响;
(3)从激素类似物甲各浓度下生根数的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   (回答一点即可);
(4)据图表分析:在1-150μmo/L浓度下,月季插条对激素类似物甲的敏感度比对激素类似物乙的敏感度   。(“高”或“低”)
16.(2021八上·浙江期中)小宇利用青菜幼苗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一段时间,如图所示:
(1)每个培养皿中要多棵青菜幼苗的目的是   ;
(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   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什么?   。
17.(2021八上·东阳期中)以下是科学兴趣小组研究“植物感应性”的相关实验
[实验一] 如图①~⑥装置是一组探究金丝雀顢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
(1)在①~④号四个装置中,只有③号胚芽鞘保持直立生长,对比   两个装置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对比⑤号⑥号装置,⑤号装置的胚芽鞘直立生长,而⑥号装置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这说明   。
(3)[实验二]在墙壁上固定一个装置,装置内的幼苗种植在以铁丝固定的湿棉花上,并在地上放置光源照射此幼苗。
经过一段时间后, 幼苗会朝着如图所示的方向生长,合理解释的是   。
(4)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都属于   (填向性运动、感性运动)
18.(2020八上·长兴月考)某兴趣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来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其实验步骤为:
①取 的带芽的枝条若干,均分为A、B、C、D、E、F六组;
②将六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中,处理1天后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根的生长状况,统计各组技条的平均生根数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枝条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溶液浓度(mg/L) 蒸馏水 200 400 600 800 1000
平均生根数量(条) 5 10 12 18 14 3
据表回答:
(1)将实验步①补充完整   。
(2)该实验通过   来判断呵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
(3)根据   组的对照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4)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其规律是    。
19.(2020八上·杭州月考)以燕麦的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实验:
实验甲: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A不做处理,B、C剪去胚芽鞘的尖端,如图甲。其中C在切口的左侧放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B不放,给予均匀光照。几天后A直立生长,B没有生长,C弯向右侧生长。重复实验5次。
实验乙: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D幼苗不做任何处理,在幼苗E的胚芽鞘尖端戴一个不透明帽子,在幼苗F胚芽鞘的下面一段戴一不透明物,都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几天后D、F弯向光源生长,E直立生长。重复实验5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哪些结论无法通过实验甲得出   (选填数字)。
①单侧光照射,会引起植物向光生长 ②生长素主要由胚芽鞘尖端产生
③琼脂块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④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⑤ 植物的生长部位主要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⑥植物生长需要光
(2)实验乙的目的是探究   ,实验乙中的对照组是   (选填“D”“E” 或“F”)。
(3)若另进行实验丙:切掉幼苗G的胚芽鞘尖端,在切口上方放置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再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请你预测一下几天后G的生长状况是 (填选项)。
A.直立生长 B.不生长
C.弯向左侧生长 D.弯向右侧生长
20.(2020八上·瑞安期末)为探究不同单色光对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的影响,小明按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若干已经长出2厘米胚芽鞘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 3 组。
②取 3个相同的培养皿,将种子在培养皿中间按"一"字排列,且种子间间距相等。
③将培养皿放置于不透光的纸盒中,将其中两个纸盒开小口。
④用不同的单色光照射(如图),2 天后测量胚芽鞘和竖直方向之间的倾角。
⑤多次重复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倾角色光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橙光 48 40 45 44.3
绿光 25 20 23 22.7
无光 0 0 0 0
(1)实验中,设置无光组的目的是   
(2)小明选择长出胚芽鞘的小麦种子,而不是用成年的小麦植株,其原因是   。
(3)小明得出结论"不同单色光对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影响不同,橙光比绿光影响更大",他的依据是   。
21.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注: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1)图a和b说明什么?
(2)图c和d说明什么?
(3)图e和f说明什么?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22.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9-J-5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画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   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
23.小敏设计了一个验证“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实验。
实验材料: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实验步骤: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分别标号甲、乙。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C,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同答问题:
(1)实验中去掉顶芽是否合理?为什么?   。
(2)小林认为用叶片C作研究对象不当,你认为他应选谁做研究对象?为什么?   。
(3)如对不当之处作了修改,该同学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小军认为据此不能验证题干结论,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实验设计?
   。
24.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所示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有关。
(2)拜尔的实验中,推测几天后胚芽鞘将   (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
六、其他植物激素对植物影响实验探究
1.(2021八上·温州期末)赤霉素能促进植物发芽、开花,改善果实品质。为探究“赤霉素溶液浓度对油茶种子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某小组对正处于果实生长期的油茶植株进行研究:选取24株成熟的油茶植株,随机平均分成四组;每天分别喷洒等量的清水和100mg/L、200mg/L、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每间隔一段时间后摘取油茶果实,测量该时间段种子蛋白质含量,整理数据。
(1)实验前,油茶植株的选取要求有   。(写出两点)
(2)测量种子蛋白质含量时,同一阶段同组的种子测量值不同,应如何处理测量数据?   
(3)实验数据整理如图。据此可得出结论:   。
2.(2020八上·嘉兴期中)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1)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乙同学又补充了实验过程请你帮他填完整:
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2)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3.(2020八上·杭州期中)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
(2)为探究侧芽生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科同学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对侧芽分别进行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小科还以可以对哪两组实验进行对照,并写要探究的问题是   。
4.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STEM小组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切段若干,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一周, 开展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对茎伸长的影响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长素对茎伸长的影响;
(2)赤霉素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可概述为    。
(3)若实验中发现有两组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后,茎切断伸长量均为0.5cm,因标签丢失,无法判断两组赤霉素浓度的大小。某同学通过实验来判断:适度稀释其中一组赤霉素,并用稀释后的赤霉素处理茎切断,观察茎切断的伸长量,若伸长量大于0.5cm,则该组赤霉素浓度   (填“大于”、“小于”)另一组赤霉素浓度,理由是   。
5.(2020八上·苍南期末)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为探究赤霉素与生长素对茎的伸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
②将豌豆茎切段平均分成四组后分别放入标号为甲、乙、丙和丁的培养皿中,甲组培养皿加入适量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乙组培养皿加入适量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丙组培养皿添加等量蒸馏水,丁组培养皿加入 ,均在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③每隔12小时,测量茎切段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
(1)步骤②中丁组培养皿应加入   ;
(2)实验中选择植物的幼苗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
(3)如果本实验能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基于的实验证据是   。
6.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通过   比较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的影响。
(2)早在1934年,科学家就从植物体中分离出了一种植物激素,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与这种激素有关,它是   。
(3)比较曲线4与5,可知   能明显促进侧芽的生长。
(4)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   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习题分类集训
一、植物的感应性判断
二、植物的向光性
三、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方向判断
四、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五、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探究
六、其他植物激素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探究
一、植物的感应性判断
1.(2021八上·青田期末)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地下生长,这与种子横放或竖放无关。此现象反映了植物的(  )
A.向光性 B.向地性 C.向水性 D.感性运动
【答案】B
【解析】【分析】根对激素的敏感性很高,激素过多会抑制生长,比如,当它被横着放的时候,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根下面的激素浓度比上面的浓度高,由于抑制作用,浓度高的反而长得慢,根上面部分长的比下面的快,因此,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下生长,与种子横放或竖放无关,就是所谓的向地性。
【解答】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地下生长,这与种子横放或竖放无关。此现象反映了植物的向地性。
故选B。
2.(2021八上·萧山期中)湘湖边的银杏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为美丽湘湖增添了亮色。这种现象是植物对(  )
A.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 B.水分刺激的向性运动
C.光照刺激的向性运动 D.机械刺激的感性运动
【答案】A
【解析】【分析】植物的感应性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单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其运动方法与刺激的方向有关;感性运动是指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解答】湘湖边的银杏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通过这句话可知银杏叶掉落主要是因为到了秋冬季节,温度降低,而且温度对银杏树的刺激是没有方向的,为感性运动,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2021八上·椒江期中)下列现象,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A.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B.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就朝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C.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上面
D.酢浆草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的改变而引起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
【答案】D
【解析】【分析】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
【解答】A、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属于植物的向肥性;故A不正确;
B、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就朝较湿润的地方生长,属于植物的向水性;故B不正确;
C、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上面,属于植物的向触性;故C不正确;
D、酢浆草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的改变而引起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属于植物的感光性和感温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1八上·乐清月考)下列现象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
A.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B.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一侧弯曲
C.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
D.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
【答案】A
【解析】【分析】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
【解答】ACD、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一侧生长、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和横放的蚕豆种子的根向下弯曲生长,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都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其的刺激而作出了定向运动,它们都属于向性运动。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A符合题意。
B、 室内植物的弯条朝向窗口弯曲说明植物向光源方向生长,这是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
故答案为:A
5.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其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感性运动。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  )
A.茎向窗外伸长
B.叶受触碰合拢
C.根向水生长
D.茎背地生长
【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向性运动。二者都是局部运动,不同的是向性运动具有方向性,而感性运动无方向性,据此区分。
【解答】茎向窗外伸长、根向水生长、茎背地生长都是植物的向性运动,因为向性运动具有方向性,叶受触碰合拢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感性运动物方向性,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 B.湿度 C.空气 D.阳光
【答案】D
【解析】【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的作用较弱,而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生长的作用较强,从而导致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解答】由题意可知,红杏出墙是植物向光性的表现,因为植物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又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所以植物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
故答案为:D
7.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的是(  )
A.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着肥料较多处生长
C.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的一侧分布比较多
【答案】A
【解析】【分析】感应性是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包括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向性运动包括向光性、向地性、向触性等。
【解答】A、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是由于种子中的亲水性物质进行吸水的结果,与植物的感应性无关,A符合题意;
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着肥料较多处生长,属于根的向肥性,属于向性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属于感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的一侧分布比较多,属于根的向水性,是向性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关键的原因是秋季的日照时间逐渐减少。若要使其在夏季开花,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适当的时期(  )
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 B.适当提高温度
C.避光使光照时间逐渐缩短 D.适当多浇水
【答案】C
【解析】【分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桃树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日照的长短造成的。因此若要使菊花在夏季开花,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适当的时期避光,使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同时适当降低温度。
【解答】A、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因此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不能促进开花,A错误,不符合题意;
B、菊花开花需要适宜的温度,夏季温度高,提高温度会抑制开花,B错误,不符合题意;
C、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因此避光使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可以促进开花,C正确,符合题意;
D、夏季高温多雨,多浇水,或导致菊花死亡,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下列表现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茎的背地生长 B.酢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
C.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D.捕蝇草捕捉蚂蚁
【答案】A
【解析】【分析】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茎的向光性等都是植物的向性运动。
【解答】A、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的向性运动,A正确,符合题意;
B、酢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属于感性运动,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番红花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D错误,不符合题意;
D、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捕蝇草捕捉蚂蚁属于感性运动,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景海鹏、陈冬两位宇航员在“天宫”二号中进行了生菜栽培试验,在装置的顶端(上方)安装了一盏灯提供光照。实验结果:太空种植的生菜也是向上生长。实验中影响太空生菜生长的因素是(  )
A.向光性 B.负向地性 C.向触性 D.向水性
【答案】A
【解析】【分析】植物向光性原因是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侧多,背光侧生长快,因此植物弯向光源生长。植物向光生长,有利于获得更大面积、更多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维持植物更好的生长。
【解答】航天员种的生菜和地面是一样的,也是向上生长,虽然太空是失重环境,但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所以它依然向上生长,即实验中影响太空生菜生长的因素是向光性。
故答案为:A
11.(2020八上·嘉兴期末)如图实验中,种子的芽总是往上生长。而根总是向下生长。下列植物的各种感应性运动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雏菊花早上开放,傍晚关闭
B.含羞草的小叶受触碰后合拢
C.捕绳草遇到昆虫的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
D.葡萄的卷须接触到附着物会缠绕在上面
【答案】D
【解析】【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种子的芽总是往.上生长,而根总是向下生长,这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
【解答】 A、雏菊花早上开放,傍晚关闭,是受光照的制约,这属于应激性,A不符合题意;
B、含羞草的小叶受触摸合拢属于感性运动,不是向性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捕蝇草遇机械刺激会产生捕食是感性运动,不是向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
D、葡萄的卷须会缠绕在上面属于向性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1八上·柯桥月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菊花在日照变短时开放 B.水稻茎的背地生长
C.葡萄茎缠绕竹竿向上生长 D.向日葵花盘始终保持面向太阳
【答案】A
【解析】【分析】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解答】A、菊花的开放与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只有光照短到某一特定的数值时,菊花才开放,这不属于向性运动,A符合题意;
B、水稻的茎的背地生长是它因为重力因素发生的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葡萄茎缠绕竹竿向上生长属于向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向日葵的花盘总转向太阳,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应激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2020八上·新昌月考)下列各种植物的感应性运动中,其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植物的根向水多的方向生长
B.郁金香在温度升高时开放
C.触碰含羞草,羽状复叶闭合下垂
D.蒲公英花序夜晚或阴天关闭
【答案】A
【解析】【分析】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据此解题即可。
【解答】A、植物的根向水多的方向生长属于植物的向水性,因为向水性指的是当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趋向较湿的地方生长的特性,A符合题意;
B、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属于植物的感温性,因为由温度变化引起器官两侧不均匀生长的运动称为感温性,B不符合题意;
C、触碰含羞草,羽状复叶闭合下垂属于植物的感震性,因为感震性是指植物体能感受机械刺激,并产生反应的性质,非常轻微的接触或液体、气体对局部的压迫以及温度急剧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刺激,这种现象称为“感震性”亦称为感震运动,C不符合题意;
D、蒲公英花序夜晚或阴天关闭属于植物的感光性,因为感光性是指植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对光照长短的反应能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列能体现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茎的背地生长 B.酢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
C.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D.捕蝇草捕捉蚂蚁
【答案】A
【解析】【分析】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单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其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
感性运动是指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解答】A、茎的背地生长是茎的负向地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A符合题意;
B、酢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是植物的感温性,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
D、捕蝇草捕捉蚂蚁是植物的感触性,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2020八上·滨江期末)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蚕豆幼苗的根向旋转木板外生长,说明根的生长向着“人造重力”方向
B.蚕豆幼苗的茎向旋转木板中心生长,说明茎的生长背着“人造重力”方向生长
C.植物感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这个实验无法说明植物的感应性
D.根和茎能弯曲生长的本质原因是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
【答案】C
【解析】【分析】解答时从植物的感应性知识特征切入。
【解答】据图可见:蚕豆幼苗的根向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茎背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根与茎弯曲生长,从而说明生物体具有应激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0八上·拱墅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的某种向性运动,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向地性
B.实验设计:尚不完善,还需要设置对照组
C.实验观察:观察并记录植物茎的生长方向
D.实验结论:可用来解释“为什么沙漠植物的根系长得很深?”
【答案】D
【解析】【分析】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比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
【解答】A、幼苗左边是没有水分的干土,右边是湿土,目的是为了探究根表现出的向水性,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最好表示一组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植物的根是生长在土中,没有其他因素(例如光照等)的影响,不需要记录幼苗茎的生长方向,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根表现出向水性,沙漠中严重缺水,浅层几乎无水,沙漠植物只有将根系向下伸长到很深才能获得水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2020八上·西湖月考)小怡同学想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墙壁上固定一个装置,装置内的幼苗种植在以铁丝固定的湿棉花上, 并在地上放置光源照射此幼苗。经过一段时间后,幼苗会朝着固定的方向生长,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此实验说明茎只具有背地生长的特点
B.此实验说明茎只具有向光生长的特点
C.此实验说明茎向光生长效应更显著
D.此实验说明茎具有向地生长的特点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的生长会受到重力、光照、水分、肥料等等因素印象,无论是何种原因,都是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表现。
【解答】植物的向光性是指受到单侧光引起植物产生生长素分布不均,使得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植物向光源生长。
A、通过图可以看到,植物在“向下”生长,很明显不是属于背地生长,A错误;
B、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很多,选项中“只具有”明显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实验在光源的照射下,产生万弯向生长,说明向光性显著,C正确;
D、向地性缺少对比实验,以及实验变量不单一,D错误;
故答案为:C
18.(2020八上·椒江期中)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首先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悬空打坐,……王亚平做了水膜水球等实验。以下初中科学实验:①过滤混有泥沙的盐水②电解水的实验③研究浮力的影响因素实验④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压⑤滴管吸取墨水⑥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如果把这些实验带到天宫一号的太空舱中去做,你认为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答案】D
【解析】【分析】在太空中物体不再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会出现失重的现象,原来在重力下会出现的现象,在失重的情况下都不会再出现。原来利用重力可完成的实验失去重力后这些实验将不能完成。
【解答】①过滤混有泥沙的盐水,过滤是利用重力完成的实验,在太空失重将不完成;
②电解水的实验,水的电解与重力无关,失重情况下仍能完成;
③研究浮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失重情况下g为零,浮力实验不能完成;
④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压,水银气压计是利用水银产生的向下的重力来完成的,没有重力不能完成;
⑤滴管吸取墨水,滴管吸取墨水主要利用的是气压,太空舱中有气体可以完成实验;
⑥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与重力无关,能完成。
综上可知 ②⑤⑥实验能完成,D选项正确。
故选D
19.(2020八上·吴兴期末)植物能对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
(1)好望角茅膏菜是生长在南非的一种食肉植物,它像捕蝇草一样能捕捉昆虫。这种反应属于植物的   (选填“向性”或“感性”) 运动。
(2)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一侧生长素   (选填“多于”或“少于”)背光一侧。
【答案】(1)感性
(2)少于
【解析】【分析】 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例如,含羞草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合欢、酢浆草的叶片在受到光线明暗的刺激后张开或闭合,等等。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如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在重力影响下向下生长),等等。
【解答】 (1)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 茅膏菜捕捉昆虫的反应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
(2)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所以向光一侧生长素少于背光一侧。
故答案为:(1)感性(2)少于
20.(2020八上·长兴月考)有许多植物在春暖花开时展现勃勃生机,而在寒冷的秋风来到时,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落叶树开始落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是植物对下列哪种环境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
A.光照 B.地球引力 C.温度 D.振动
(2)上述现象说明植物具有的向性运动是 。
A.向触性 B.向热性 C.向水性 D.向光性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植物的基本特性中的应激性与向性运动的区别。
【解答】(1)树木秋季落叶,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
(2)在寒冷的秋风来到时,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落叶树开始落叶,还是受到温度的影响,由选项可知向热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1.(2020八上·温州期中)如图为一株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玉米幼苗,a 表示弯曲部位的向光侧细胞,b 表示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细胞。生长素浓度:a   b,细胞生长速率:a   b。(均填“<” “>”或“=”)
【答案】<;<
【解析】【分析】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解答】由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部,因此当单侧光照射后,在尖端生长素先发生横向运输,运输至背光侧,所以生长素浓度:a<b;然后向尖端以下运输,使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所以细胞长度:a<b,进而使幼苗向光弯曲生长。
故答案为:<;<
22.植物的根不仅具有向地下竖直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并且还有向较潮湿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即植物具有向水性。请你对植物的向水性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
(2)设置对照组:取两盆生长情况一样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每天均匀地浇适量的水,在B盆植株的一个方向处每天浇适量的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植株根的分布。
①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盆蚕豆苗。
②在图中的方框内用文字或图画表示A、B盆中植株根的分布情况   。
(3)实验结论:   。
【答案】(1)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
(2)A;A盆根分布均匀,B盆根多数向浇水多的方向生长
(3)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解析】【分析】探究性实验需要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并记录、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1)在对植物的向水性进行实验探究中,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
(2)设置对照实验。取两盆生长情况一样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每天均匀地浇适量的水,在B盆植株的一个方向处每天浇适量的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植株根的生长情况。①在这个实验中,B盆是实验组,A盆起着对照作用,是对照组。②通过观察发现,A盆根分布均匀,B盆根多数向浇水多的方向生长。
(3)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故答案为:(1)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2)①A;②A盆根分布均匀,B盆根多数向浇水多的方向生长 (3)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23.向日葵的花盘真的始终朝向太阳吗?小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①在一块向日葵田里,随机挑选2组处于不同花蕾时期的向日葵,每组20株;②定时记录每株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及太阳的位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选择多株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
(2)选择两组向日葵做实验,是因为小科猜测: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除了与太阳光有关外,还可能与向日葵的   有关。
(3)该实验的结论为   。
【答案】(1)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2)花蕾时期
(3)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始终朝向太阳的
【解析】【分析】本题是以探究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与花蕾时期有关为知识背景,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解答】(1)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该实验花蕾初期与花蕾晚期对照,实验变量是花蕾时期,说明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与花蕾时期有关。
(3)得出结论:向日葵的花盘在花蕾初期始终朝向太阳;向日葵的花盘在花蕾晚期不朝向太阳。得出结论: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与花蕾时期有关,向日葵的花盘在花蕾初期始终朝向太阳。
故答案为:(1)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2)花蕾时期 (3)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始终朝向太阳的
二、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方向判断
1.(2021八上·浙江期中)小科在做植物茎的向性实验。原来放置在暗箱中的直立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的弯曲生长情况。据此判断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分析】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从而使根表现出向地性;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
【解答】因为植物放置在暗箱,没有光照,茎具有背地性,幼苗的茎尖向上生长;根具有重力性,装根向下生长,由图可知,植物向着丁的方向生长,加上茎具有背地性,幼苗的茎尖向上生长,所以乙应该是下面,丁应该是上面,这样才能满足茎的向上生长,所以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乙。
故答案为:B。
2.(2021八上·东阳期中)科学小组同学在做植物茎的向性实验时,原来放置在暗箱中的直立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 出现了如图的弯曲生长情况。下列分析判断合理的(  )
A.暗箱当初可能在甲侧开有一通光孔
B.暗箱当初可能在丙侧开有一通光孔
C.暗箱当初放置时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甲
D.暗箱当初放置时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丁
【答案】A
【解析】【分析】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从而使根表现出向地性;
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
【解答】因为植物放置在暗箱,没有光照,茎具有背地性,幼苗的茎尖向上生长;
由图可知,植物向着甲的方向生长,根据植物的向光性,暗箱当初可能在甲侧开有一通光孔。
根具有重力性,装根向下生长,由图可知,植物向着甲的方向生长,加上茎具有背地性,幼苗的茎尖向上生长,所以丙应该是下面,所以该暗箱当初放置时最有可能接触水平地面的一侧是丙。
故选A。
3.(2021八上·杭州期中)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②中青菜幼苗的向光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答案】C
【解析】【分析】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变量唯一的原则,实验①是对照组,实验②③④是实验组。②与③对照,变量是单侧光,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④实验证明植物具有向重力性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根的向地性中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故证明生长素具两重性。
【解答】A.实验②③对照,单一变量是单侧光,又看到植物向光源弯曲,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A正确。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因为光也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照,叶绿素不能合成,B正确。
C.实验①和实验④对照,可以证明根具有向地性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C错误。
D.实验①的是植物自然条件的生长,目的是与实验②③④起对照作用,D正确。
故选:C。
4.(2021八上·拱墅期末)小乐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暗箱中植株生长情况最接近选项中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1)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茎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2)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特性可以使植物的叶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植物具有向光性,所以它的茎和叶会弯向光源生长;
植物具有向地性,所以它的根会汇沿着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生长。
A.向光性和向地性均未体现,错误。
B.只体现了向光性,错误。
C. 均正确的体现了向光性和向地性,正确。
D. 茎和叶的生长方向正确,但根的生长方向不正确,错误。
故选C。
5.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右上方生长(如右图)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
B.把花盆放在窗台让它受单侧光照射
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长
D.把花盆在室外空旷处横放一段时间后再正放
【答案】A
【解析】【分析】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植物的根向地生长和向水性、向肥性,植物的叶有向光性,都属于应激性。
【解答】A、植物的根向地生长和向水性、向肥性,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会看到浇水施肥一侧的根长得旺盛,而植株不会向右上方生长,A错误,符合题意;
B、植物的叶有向光性,把花盆放在窗台让其单侧(光源位于右上方)照光,幼嫩植株会向有光源的右上方生长,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长,也能达到目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把花盆在室外空旷处横放一段时间,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生长素向近地侧横向运输,导致近地侧生长素多,细胞伸长加快,幼苗向上弯曲,再摆正花盆后,也能达到目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B.该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C.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向左右两边个放一次
D.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答案】D
【解析】【分析】 探究实验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这样两组所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说明是由这一环境因素引起的。控制单一变量是探究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解答】向地性是植物因为重力作用所做出的生长反应。即植物的根在重力作用下,会顺着重力的方向生长。据图可知:该实验证明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故答案为:D
7.(2019八上·余杭期末)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度、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  )
A.根水平生长,茎水平生长
B.根水平生长,茎向光源一侧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水平生长
D.根向下弯曲,茎向光源一侧弯曲
【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体在单测光的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
【解答】该实验中暗室缓慢匀速旋转,重力将对玉米幼苗失去影响,它的根将水平生长。而光源随暗室同步匀速旋转,玉米幼苗茎尖将弯向光源生长。
故答案为:B
8.(2018八上·天台月考)将红豆放在玻璃管中,置于仅有唯一光源的暗室中。经过一段时间,根的生长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推论中正确的是(  )
A.在玻璃管内发芽的红豆,根只会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B.根表现向水性,所以有水时就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C.将红豆水平放进玻璃管,所以根要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D.根同时表现向地性和背光性,因而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生长素的双重性、非生物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生长素具有双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和背光性,是生长素双重性的良好体现;向地性即在重力的作用下,背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快,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慢;背光性,即靠近光源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远离光源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据图可知,唯一光源灯泡位于种子的下方,会促使根远离光的一侧生长,即向上生长;而重力的作用是向下,促进根向下生长,最终导致生长素的上、下运输出现抵消,因而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故答案为:D。
9.(2021八上·淳安期末)如图甲所示, 把一盆幼苗放在硬纸盒里, 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 1 厘米的小孔, 并 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方向应是如图乙中的   (填序号),影响幼苗生长方向的激素是   。
【答案】①;生长素
【解析】【分析】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植物茎具有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茎生长得快,所以弯向光源生长。
【解答】植物具有向光性,几天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方向应是如图乙中的①;
影响幼苗生长方向的激素是生长素。
10.(2019八上·江干月考)如下图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   ,影响幼苗生长方向的是   (填激素名称)。
【答案】②;生长素
【解析】【分析】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解答】该实验中,花盆随着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暗箱不动,幼苗均匀接受光照,因此其体内生长素分布均匀,幼苗将直立生长。
故答案为:②;生长素
11.(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
(1)根据图甲中植物的生长变化,说明植物根的生长具有   (选填“向光性”“向地性”或“背地性”)。
(2)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向水性,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水分,以维持其生存。图乙是植物向水性的示意图。则装有潮湿土壤的一侧是   (选填“A”或“B”)侧。
【答案】(1)向地性
(2)B
【解析】【分析】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解答】(1)由甲图可知,植物的根朝向地心生长,说明根具有向地性;
(2)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说明植物的根会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因此图乙种B侧是潮湿土壤;
故答案为:(1)向地性;(2)B。
12.(2020八上·余杭月考)对胚芽作如下处理:A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B的尖端下部套上锡箔套;C的下段用锡箔遮住;D切掉尖端。
(1)在单侧光照射下,仍能直立生长的是   ;
(2)下面的四幅图中,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
(3)这四幅图中,不弯曲也不生长的是   。
【答案】(1)A
(2)BC
(3)D
【解析】【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能弯曲生长的本质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先横向背光运输,然后向下运输导致的。
【解答】(1)有单侧光照时,由于A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能直立生长的只有A。
(2)有单侧光照时,B和C的尖端没有锡箔遮住,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发生弯曲生长的是BC。
(3)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因此C切掉尖端导致缺乏生长素不能生长,所以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D。
故答案为 (1)、A(2)、BC(3)、D
13.某科学兴趣小组研究植物向光性现象,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用一个花盆种小麦,当小麦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时,把这盆小麦幼苗放在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方向。多次重复图示实验,得出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的结论。
(1)甲同学觉得用成熟小麦取代小麦幼苗进行实验现象会更明显,马上被科学兴趣小组否定,你认为科学小组否定的理由是   。
(2)乙同学提出该实验缺少对照组,可把小麦幼苗放在完全密闭的硬纸盒里作为对照实验进行观察,你认为是否正确   。
(3)丙同学提出该实验尚不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该如何完善实验   。
【答案】(1)小麦幼苗长势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
(2)不正确,由于在完全密闭的硬纸盒内没有阳光,小麦生长缓慢,无法形成对照
(3)同样条件下多做几组该实验
【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又叫对照比较实验或单一变量实验,是探究实验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指在研究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有何影响处理意义或作用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了。
【解答】(1)成熟小麦长势缓慢,实验现象不明显。小麦幼苗长势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可见该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2)乙同学的设计不正确,原因是在密闭的硬纸盒内没有阳光,小麦生长缓慢,无法形成对照。
(3)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的数据更加准确,需要进行重复试验。
故答案为:(1) 小麦幼苗长势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 (2) 不正确,由于在完全密闭的硬纸盒内没有阳光,小麦生长缓慢,无法形成对照 (3) 同样条件下多做几组该实验
14.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
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等。
方法步骤:
⑴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 cm左右时备用。
⑵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l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的特性。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的特性。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
(4)继续探究: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内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   ,丁   。
【答案】(1)弯向光源生长
(2)向背地方向生长
(3)重力对芽生长的影响大于光照对芽生长的影响
(4)直立生长;水平向前生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和背地性。
【解答】(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弯向光源生长的特性,因为弯向光源生长的,单侧光照使芽内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使背光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向背地方向生长的特性,因为向背地方向生长的,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较多,使近地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3)因为重力影响大于光照,因此玉米苗会开始向上弯曲生长。
(4)若整个实验装置处于失去重力状态,即没有重力情况下,甲、乙变化不大,即甲直立生长,乙弯向光源生长;但丙幼苗会弯向光源生长,原因是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分布不均;而丁幼苗则会水平向前生长,原因是失重状态下,植物体生长素分布均匀。
故答案为:(1)弯向光源生长(2)向背地方向生长(3)重力对芽生长的影响大于光照对芽生长的影响(4)直立生长;水平向前生长
15.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
实验一:把一盆栽的植物放倒,然后用一个无底的硬纸盒扣起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植物的茎背地生长了(如图甲所示)。
实验二:把两株盆栽的长势相同的植物幼苗放倒,然后分别用无底的硬纸盒扣起来。这两个硬纸盒的大小、形状均相同,只是给其中一硬纸盒上方穿一个小孔,让光线从小孔射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两株植物的茎背地生长了。同时还发现:打有小孔的硬纸盒内的植物幼苗,背地生长较快(如图乙所示)。
实验三:把两盆同种且长势相同的植物幼苗,分别用两个无底硬纸盒扣起来。这两个硬纸盒的大小、形状均相同,只是将其中一硬纸盒壁的一侧高度与幼苗顶端相同的地方穿一个小孔,让光线从小孔射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未穿小孔的盒内的植物幼苗的茎向上直立生长;而有小孔的硬纸盒内的植物幼苗的茎向着小孔一侧弯曲生长(如图丙所示)。请回答:
(1)从实验一得出:在无光照的情况下,植物的茎   生长。
(2)从实验二得出:在重力和   同时存在时,植物的茎   生长。
(3)从实验三得出:在   对植物茎影响相同的情况下,植物的茎   生长,是由于   。
【答案】(1)背地
(2)光照;背地
(3)重力;向光;单侧光引起生成素分布 造成的结果
【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解答】(1)从实验一可以得出:在无光照的情况下,植物的茎背地生长,是植物对重力发生的反应。
(2)从实验二可以得出:在重力和单侧光同时存在时,植物的茎背地生长,在于重力和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3)从实验三可以得出:在重力对植物茎影响相同的情况下,植物的茎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故答案为:(1)背地 (2)光照;背地 (3)重力;向光; 单侧光引起生成素分布 造成的结果
16.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处理:A. 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B. 切去胚芽鞘尖端;C. 胚芽鞘下部用锡箔纸遮住;D. 胚芽鞘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平台静置不动,如图所示给以单侧光照,燕麦胚芽鞘生长情况是:A   ;B    ;C    ;D    。
(2)开动电机让平台每10分钟匀速旋转一周,仍如前给以单侧光照,两周之后观察燕麦胚芽鞘生长情况:A   ;B    ;C    ;D    。
【答案】(1)直立生长;不生长不弯曲;弯向光源生长;弯向窗口生长
(2)直立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弯向窗口生长
【解析】【分析】植物的向光性是: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一侧。
【解答】(1)A、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尖端感受不到单侧光,不能发生横向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
B、切去胚芽鞘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C、胚芽鞘下部用锡箔纸遮住,尖端依然感受到光,受单侧光的影响,尖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余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D、胚芽鞘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光只能从小窗射入,使得背向小窗的一侧的生长素多,胚芽鞘弯向窗口生长。
(2) 开动电机让平台每10分钟匀速旋转一周,仍如前给以单侧光照。
A、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因为装置在匀速旋转,胚芽鞘接受的实际上不是单侧光,胚芽鞘直立生长。
B、切去胚芽鞘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C、胚芽鞘下部用锡箔纸遮住,尖端依然感受到光,因为装置在匀速旋转,实际接受的不是单侧光,胚芽鞘直立生长。
D、胚芽鞘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虽然装置在匀速旋转,但光只能从小窗射入,胚芽鞘弯向窗口生长。
故答案为:(1)直立生长;不生长不弯曲;弯向光源生长;弯向窗口生长 (2)直立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弯向窗口生长
三、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1.(2020八上·嘉兴期中)早在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时,发现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在达尔文之后,经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的物质是(  )
A.维生素 B.DNA C.酶 D.生长素
【答案】D
【解析】【分析】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高的部位,生长快。当单侧光照射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细胞生长快,从而导致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解答】生长素的明显作用是促进生长,经研究发现,单侧光照射时,影响植物弯曲生长的是生长素.
故选D。
2.下列有关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侧光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B.单侧光使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C.单侧光使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D.单侧光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答案】D
【解析】【分析】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生长素主要是在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的,然后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单方向的。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解答】当单侧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使该侧茎生长加快。
故答案为:D
3.(2021八上·三门期末)如图所示,神仙居人工湖旁边的向日葵盛开,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日葵的花盘会向着太阳是由于生长素浓度分布不均匀
B.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是向日葵对重力的刺激作出的反应
C.向日葵的根向下生长是植物的向地性
D.向日葵的茎向上生长是植物的负向地性
【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的感应性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其中向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有关。
【解答】A、向日葵的花盘会向着太阳是由于生长素向背光一侧移动,导致分布不均匀,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是向日葵对单侧光照刺激作出的反应,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向日葵的根向下生长是植物的向地性, 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日葵的茎向上生长是植物的负向地性 ,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1八上·义乌月考)单侧光之所以能引起植物向光性生长,是因为单侧光能(  )
A.促使植物的胚芽尖端产生生长素
B.使胚芽尖端产生更多的生长素
C.使胚芽尖端的某侧不产生生长素
D.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答案】D
【解析】【分析】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一侧。
【解答】单侧光可以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侧浓度高,长的快,就会向光弯曲。所以单侧光之所以能引起植物向光性生长,是因为单侧光能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故选D。
5.(2020八上·拱墅期末)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幼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答案】D
【解析】【分析】当植物幼苗两侧的生长素相同时,它竖直向上生长。当两侧的生长素分别不均衡时,生长素多的一次,细胞生长快,另一侧生长慢,因此幼苗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折。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植物幼苗向有光的左侧偏折,这是因为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别少,细胞生长慢,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索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答案】A
【解析】【分析】 该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从这个实验能得出胚芽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解答】A、该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因此该实验能得出胚芽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特点,A正确,符合题意;
B、若要研究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应需设置对照实验,即在胚芽鞘尖端和胚芽鞘下方分别用锡箔纸罩住,再观察胚芽在单侧光下的生长状况,B错误,不符合题意;
C、D项,从该实验能得出胚芽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特点,无法得出生长素的分布状况以及生长素的功能的结论,C、D均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体积大小,那么结果应该是(  )
  生长素浓度 细胞体积大小
靠近物体侧 远离物体侧 靠近物体侧 远离物体侧
A 高 低 小 大
B 低 高 小 大
C 高 低 大 小
D 低 高 大 小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分析】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说明其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快,从而推断出生长素浓度靠近物体的一侧低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解答】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特别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牵牛花的茎靠近物体的一侧长的慢,远离物体的一侧长得快,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因此靠近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低,长得慢,细胞体积小,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细胞体积大。
故答案为:B
8.如图所示,用一个花盆种小麦,当小麦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时,把这盆小麦幼苗放到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的幼苗向着什么方向生长,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
B.实验材料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C.该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D.该实验能得出在单侧光照射下导致植物内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答案】D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特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硏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A、该实验根据小麦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可以研究小麦的向光性,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幼嫩植株由于生长迅速,所以向光性反应较快,因此实验材料选用小麦幼苗,B不符合题意。
C、本实验只有一组单侧光照射的实验组,缺乏自然光照射的对照组,C不符合题意。
D、本实验不能仅靠幼苗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就推断出植物内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结论,还需要辅助实验加以说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19八上·温州月考)植物的根受单侧光照射时,也会出现弯曲生长的现象。为探究“水稻根弯曲生长程度的影响因素”,某研究小组选取了90株性状相似的水稻,平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强单侧光、弱单侧光、黑暗三种环境(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记录相关数据如表:
实验结果处理方式 根部生长素浓度(ng/g) 根的弯曲角度α(度)
向光侧 背光侧
强单侧光 184.5 498.2 35.5
弱单侧光 210.5 421.6 17.5
黑暗 418.7 418.9 0
(1)根据表格分析,该研究小组的猜想是   。
(2)本次研究中通过观察   来反映环境因素对根的生长情况的影响。
(3)实验中,研究小组将所有的水稻都竖直放置,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   。
(4)已知植物的根在生长素浓度适宜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请根据实验数据试着解释光照条件下,水稻根会背光弯曲生长的原因:   。
【答案】(1)光照强弱会影响水稻根生长过程中生长素分布及弯曲角度
(2)水稻根的弯曲程度
(3)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根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而生长速度快,背光测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速度慢,说明生长素既有抑制也有促进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多。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根据其作用取名为生长素。本题研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对根的影响。主要采用对照实验。
【解答】(1)、根据表格分析,该研究小组的猜想是 光照强弱会影响水稻根生长过程中生长素分布及弯曲角度。
(2) 、 本次研究中通过观察水稻根的弯曲程度来反映环境因素对根的生长情况的影响。
(3)、根据控制变量原理,实验中,研究小组将所有的水稻都竖直放置,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
(4)、 根据植物的根在生长素浓度适宜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水稻根会背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根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而生长速度快,背光测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速度慢,说明生长素既有抑制也有促进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10.(2019八上·温州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根的向地性,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株绿豆幼苗的幼根,从根尖的尖端开始每隔 2 mm 做一个记号,分成 10 个区域。
②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这株绿豆苗水平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如图甲, 整个装置放置在 23 ℃左右的黑暗房间里。
③3 小时内,每隔 20 分钟,拍摄一张幼根的照片,将照片处理汇总成如图乙。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一幅幼苗根尖细节的模型图,如图丙。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要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原因是   。
(2)根据图丙,可知该幼根远地一侧的生长速度   近地一侧的生长速度,于是根就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受到重力影响,所以水平放置的幼根近地部位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部位”,请你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解释本实验中生长素对根向地生长的影响:   。
【答案】(1)防止光照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2)大于
(3)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由于近地部位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部位,所以远地部位生长速度大于近地部位生长速度,向地生长
【解析】【分析】植物由于重力作用使根近地的一面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所以向近地的一面弯曲生长,表现为向下生长即向地性。
【解答】(1)实验探究植物根的向地性,若是植物处于光照中,实验会有两个变量,实验无法进行。
(2)观察图片可知,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是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所以幼根向地弯曲生长的部位就是根的伸长区,是生长最快的部位。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根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超过了根生长所需要的最适浓度,抑制这一侧根的生长,而远离地的一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根的生长,所以根出现向地生长的现象,因此该幼根远地一侧的生长速度大于近地一侧的生长速度,于是根就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
(3)本实验中生长素对根向地生长的影响: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由于近地部位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部位,所以远地部位生长速度大于近地部位生长速度,向地生长。
故答案为:(1)防止光照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2)大于(3)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由于近地部位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部位,所以远地部位生长速度大于近地部位生长速度,向地生长
四、植物激素对植物的影响
1.(2021八上·天台期末)如图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茎
B.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B点
C.D点对芽和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
D.生长素浓度越高,对各器官的促进作用越强
【答案】C
【解析】【分析】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2.观察图片可知: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芽和茎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而图中A、B和C分别对根、芽和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
【解答】A.由图可知 ,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根,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B不符合题意。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符合题意。
D. 生长素 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1八上·杭州期中)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C.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
D.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答案】C
【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但是生长素超过一定的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有抑制的作用,从图中可得到根、茎、芽生长随着浓度增大具有促进作用,到达一定浓度反而有抑制作用,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更加敏感。
【解答】A.从图中可得到根、芽、茎浓度都是先促进生长后抑制生长,故可以得到结论;
B.图中D点对于芽、茎是促进生长的浓度,对于根对应的是抑制生长,可以得到结论;
C.从图中可得到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而根部有嫩细胞也有成熟细胞,无法从图像得到嫩和成熟细胞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D.A、B、C三点对应的是对于根的最高促进生长素浓度、芽的最高促进生长素浓度、茎的最高促进生长素浓度,故可以得到最适宜的浓度。
故答案为:C。
3.(2020八上·椒江期中)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各种果实生长发育等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的描述中合理的是(  )
A.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素都起主导作用
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只有乙烯
D.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较高
【答案】A
【解析】【分析】激素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图线可得出激素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图线可判断选项。
【解答】A: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图线中有多种激素在对果实的生长发育起作用,描述合理,A正确;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素都起主导作用。生长素的浓度是一个下降的过程,反映出生长素在中后期不再起主导作用,B错误;
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只有乙烯。成熟时期乙烯和脱落酸浓度都增加,C错误;
D: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较高。细胞伸长期浓度较高的是赤霉素和生长素,D错误。
故选A
4.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
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答案】B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素是一类促进胞质分裂的物质,促进多种组织的分化和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有协同作用。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
植物顶端优势的原理是植物顶端的芽会向下输送营养,并且使它积累在侧芽的部分,由于侧芽比顶芽的敏感度要强,所以就会压制侧芽进行生长。它的表现就是顶芽会优先于侧芽进行生长,从而导致侧芽生长受到压制。
【解答】A、对比甲丙两组可知,摘除顶芽后,侧芽生长加快,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甲侧芽生长快是由于摘除了顶芽,解除了顶端优势,使得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其生长,B正确,符合题意;
C、对比乙丙两组可知,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有关,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甲、乙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为实验组,丙不做处理,为对照组,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18八上·天台月考)瓶插鲜花的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分析下图可知,最有利于插花保鲜的措施是(  )
A.只添加清水 B.只添加蔗糖
C.同时添加清水和细胞分裂素 D.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插花保鲜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据图可知,清水的保鲜效果最差,细胞分裂素和蔗糖都有利于插花保鲜,其中蔗糖和细胞分裂素一同使用,效果最佳。
故答案为:D。
6.(2020八上·椒江月考)根据所学,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a、c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抑制生长作用,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促进生长作用
C.单侧光是引起胚芽尖端生长素浓度不均匀的内在因素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答案】D
【解析】【分析】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
【解答】A、d点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e点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高;a点和c点生长素浓度相同;故A错误;
B、c点生长素浓度最高,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而a点生长素浓度低,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故B错误;
C、单侧光是外界条件;故C错误;
D、d点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速度慢,而e点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快,因此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的是b点浓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0八上·婺城期中)在农业上可以利用生长素除去杂草,其原因是(  )
A.生长素能分泌杀死杂草的毒素
B.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
C.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导致杂草的死亡
D.任何浓度下的生长素都会导致杂草的死亡
【答案】C
【解析】【分析】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帮助扦插的枝条更快的生根,还能很好的帮助植物果实生长,也能避免植物出现落花的情况。不过在施加生长素的时候,需要注意施用浓度不能太大,若使用的时候浓度太高,反而就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解答】生长素本身不具有毒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故ABD不符合。
故答案为:C。
8.(2021八上·吴兴期末)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为   mol/L;
(2)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最弱的是   。
【答案】(1)10-10
(2)茎
【解析】【分析】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
【解答】(1)从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是 10-10mol/L。
(2)由图可知,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故三者敏感程度最弱的是 茎 。
9.如图是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   (选填“相同”或“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是:低浓度   (选填“促进”或“抑制”,下同)植物生长,高浓度   植物生长。
(2)枝条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   摩/升。要使甘薯迅速育出薯秧,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   摩/升。
(3)比较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不同影响,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程度依次增强的顺序是   。
【答案】(1)不同;促进;抑制
(2)10-10;10-8
(3)茎、芽、根
【解析】【分析】 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不同浓度对植物各器官的影响(促进或抑制生长)是不同的.对不同器官来说,都有各自对应的使生长最旺盛的生长素浓度,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根、芽、茎对生长素敏感性依次减弱。
【解答】(1)分析题图可知,过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根、芽、茎的生长,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只有在较低浓度的范围内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
(2)分析题图可知,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是 10-10 摩/升,所以枝条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10-10摩/升; 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的10-8摩/升,所以要使甘薯迅速育出薯秧,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10-8摩/升。
(3)分析题图可知,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10-10摩/升,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的10-8摩/升,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摩尔/升,由此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程度依次增强是茎、芽、根。
故答案为:(1)不同;促进;抑制 (2) 10-10 ;10-8 (3) 茎、芽、根
10.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   浓度促进生长,   浓度抑制生长(填“高”或“低”)。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   (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   左右(用字母表示)。
【答案】(1)低;高
(2)②
(3)D
【解析】【分析】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它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类群的植物以及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又是不同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其中单子叶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较高,而双子叶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可以制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在微量的情况下,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但量稍高时,就会严重地破坏植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因此,生长素类似物可被当做除草剂使用,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解答】(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难度抑制生长。
(2)单子叶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较高,而双子叶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较低。从图中可见,曲线②所代表的植物适宜的生长素浓度高于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所以曲线②所代表的植物是单子叶植物。
(3)要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植物,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最好在D,这个浓度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1)低;高;(2)②;(3)D
五、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探究
1.(2021八上·兰溪月考)温特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2小时之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发现知识,植物生长素是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生长速度和方向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主要作用是使植物细胞壁松弛,从而使细胞生长伸长。
【解答】据图分析,尖端产生的物质进入琼脂快,然后进入到尖端以下区域,促进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生长,与未放琼脂块的一侧形成对照。本题中没有光照,B错误。
故选B。
2.(2021八上·萧山月考)根据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实验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胚芽的基部能产生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物质
B.切去胚芽尖端,胚芽就不生长,也不弯曲
C.用铝箔小帽罩住胚芽尖端后,胚芽能弯曲,但不生长
D.没有切去尖端的胚芽能生长,但不弯曲
【答案】B
【解析】【分析】1880年,英国科学家 在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提出:“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 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通过实验证实;“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并把这种化学物质称为 生长素。
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胚芽鞘实验中四个重要部位
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②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下部的一段。
③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④弯曲生长的部位——下部的一段。
【解答】A.胚芽的基部能产生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物质,产生的部位是尖端,错误。
B.切去胚芽尖端,胚芽就不生长,也不弯曲,正确。
C.用铝箔小帽罩住胚芽尖端后,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但并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所以胚芽能生长,错误。
D.没有切去尖端的胚芽能产生生长素,可以生长,弯曲,错误。
故选B。
3.(2021八上·椒江期中)某实验小组进行如图所示的生长素相关实验,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B.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C.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尖端
D.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答案】B
【解析】【分析】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为IAA,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另外,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
【解答】由图可知,两组实验的变量是生长素,由实验结果可知,含有生长素的一侧植物的生长速度更快;所以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故答案为:B。
4.(2020八上·杭州月考)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的实验,并通过解答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解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在设计实验时,从这个实验能得出胚芽的生长具有向光性。但该实验并未设置对照组,即没有在胚芽鞘尖端和胚芽鞘下方分别用锡箔罩住,因此不能研究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匈牙利学者帕尔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
D.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答案】A
【解析】【分析】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解答】匈牙利学者帕尔所做实验的变量为胚芽鞘顶端在切口的位置,实验显示,切口有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一侧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这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故答案为:A
6.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A.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B.胚芽鞘能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
C.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D.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的有无和是否照光,通过比较②和③可以得知胚芽鞘向光性是由于具有尖端的缘故;通过比较②和④可以得知感光部位在尖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A、由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A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①④组实验都有胚芽鞘,但都没有弯向光源,可得出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不能完全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还取决于尖端是否能感受到单侧光照,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②④组实验可得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某同学探究植物的向光性时,通过改变放置在胚芽鞘切面一侧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测定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表格数据能说明(  )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mg/L)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角度(°) 0 2.85 5.76 9.24 13.01 13.02 9.72 5.13
A.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只与生长素有关,与其它激素无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胚芽鞘的弯曲是由于生长素促进了一侧细胞的纵向伸长
【答案】A
【解析】【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达到最适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到达一定浓度,则抑制生长了。
【解答】A、由表格可知,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25mg/g时,胚芽鞘弯曲角度为最大(13.02),因此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A正确,符合题意;
B、该实验只是用生长素作实验,没有涉及其它激素,故不能说明胚芽鞘弯曲的程度只与生长素有关,与其它激素无关,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比生长素浓度为0.30mg/L时胚芽鞘弯曲角度要小,说明生长素促进作用减弱,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变慢,并不是抑制生长;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胚芽鞘的弯曲是由于两侧生长素浓度不同,一侧生长快而另一侧生长慢所致,而不是生长素促进了一侧细胞的纵向伸长;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某同学从科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甲株、乙株、丙株②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③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④将去掉顶芽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⑤将甲、乙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竹保留幼叶⑥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评价。
【解答】验证:“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要进行对照实验,首先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甲株、乙株、丙株,然后控制变量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将甲、乙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竹保留幼叶,最后进行观察植株叶柄脱落情况,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0八上·萧山期末)玉米胚芽向光弯曲生长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为了了解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的关系,某同学根据实验方案绘出实验设计示意图。(说明:甲乙胚芽完整;丙、丁、戊切去尖端;丁戊琼脂中含有等量的、由玉米胚芽尖端提取的生长素,)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
B.乙丙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胚芽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
C.丁和戊的结果分别是丁直立生长(与丙生长情况一样);戊弯向琼脂块一侧生长
D.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胚芽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
【答案】C
【解析】【分析】玉米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外因是:有单侧光照;内因是有感光部位-尖端。
【解答】A、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A不符合题意;
B、乙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因变量是:幼苗是否弯向光源生长,两组对照,实验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关,B不符合题意;
C、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丁组直立生长,戊含生长素的一侧生长快,弯向琼脂块对侧生长,C符合题意;
D、戊装置中,幼苗左侧含有生长素,向右弯曲生长,甲组实验中幼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两侧分布均匀,直立生长,用戊装置和甲对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的分布量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1八上·兰溪月考)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1)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
(2)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是否有关系。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答案】(1)3、4、5;2
(2)1;3;1;2;1;4;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解析】【分析】植物具有向光性,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六组实验中保持了其他变量唯一,1是单侧光照射,2是去除胚芽鞘尖端,3是均匀照射;4中是单侧光照射锡箔小帽,5是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无光照,6中是单侧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
【解答】(1)1中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浓度不均匀,会弯曲生长,2去掉了尖端无生长素,故会停止生长,3中光照均匀,也有尖端产生生长素,2会直立生长,4中植物感受不到光的不均匀刺激,直立生长,5中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无光照影响生长素不均匀,会直立生长,6是琼脂块位于单侧,会分布不均匀,弯曲生长,直立生长的是3、4、5,停止生长的为2;
(2)①向光性生长是单侧光引起的,变量为光照是否单侧光,其他变量都保持不变,故选择1和3;
②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是否有关系,变量为有无尖端,1和2变量为有无尖端,都是单侧光照射;③玉米幼苗感光部位是否在尖端,单侧光照射,变量为尖端是否遮光处理,故1和4进行对照;④中5和6号对照,变量为生长素的分布,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植物的弯曲生长。
故答案为:(1)3、4、5,2;(2)1、3,1、2,1、4,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11.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   。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   。
(3)E、F实验的推论是:   。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   。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   ,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   (填字母)。
【答案】(1)向光性
(2)CD
(3)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
(5)向右弯曲;CDG
【解析】【分析】单侧光照射使植物幼苗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使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一侧高,造成背光一侧生长快,因此出现弯向光源的生长现象,显示出向光性。
【解答】(1) A、B实验中,A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B虽然有单侧光,但整个植株被不透光的装置罩着,B直立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具有向光性。
(2) 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尖端是否接受光照是自变量,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CD。
(3) E、F实验的推论是: 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A中胚芽鞘以为单侧光的刺激表现为向光源弯曲生长,G中是接触过胚芽鞘的琼脂块放在右侧,也能引起弯曲,可以说明向光性是因为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5)H是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左侧,应该向右侧弯曲。 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CDG。因为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实质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光部位,所以从C、D、G可以判断H琼脂块放在左侧,向右弯曲。
故答案为:(1)向光性 (2)CD (3) 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 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 (5) 向右弯曲 ;CDG
12.(2021八上·兰溪月考)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在浓度较高时,可以使一些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卷缩并逐渐发黄,最后死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实验目的:   。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浓度为a、b、c的3组2,4—D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a>b>c;
第二步,选取株高、长势等相同的芹菜幼苗若干,均分为4组,编号①、②、③、④;
第三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浓度为a、b、c的2,4-D溶液喷洒①、②、③组的芹菜幼苗,用等量的清水喷洒④组的芹菜幼苗;
第四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株芹菜幼苗的   ,对所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