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的运动(1)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过程与方法:利用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地球仪、课件教学过程(一) 问题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几个问题:(1)现在这个时间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你们就寝时是白天还是黑夜?这种现象是不是只有今天才有?(2)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都是从哪儿升起,又是从哪儿落下的?实施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完成学案。(设计意图:用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现象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更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上述这些现象都是与地球的运动有关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地球是如何运动的。(二)互授新课: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12页的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归纳出关于地球运动有几种学说?从中找到地球有几种运动方式?分别是什么?实施过程: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学案,展示交流。(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保持良好的求知欲;通过自主阅读,锻炼其归纳总结的能力。)探究新知:地球的自转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11页的内容,找出地球自转的概念、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归纳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完成学案中的表1:运动方式 自 转概念(旋转中心)方 向周 期地理现象(意义)实施过程:学生先尝试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抽4名学生进行回答,学生完成后,教师借助PPT进行评价、总结。(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3.答疑解惑:提出问题(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如果在北极上空,你能观察出地球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吗?如果在南极上空呢?(2)地球自转为什么会产生昼夜交替?(发散:见学案)(3)地球自转为什么会产生时间差异?(发散:见学案)实施过程:小组内讨论交流,通过地球仪演示,总结结论,完成学案。教师抽2-3名学生交流结论,完成后,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和PPT进行评价、总结。(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地理兴趣,发散思维,提升地理分析能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主要内容:(1)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自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周期:约24小时(即一天)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实施过程:学生自主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学案“你知道吗?”(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学生回顾关于地球自转的相关内容,加深印象,巩固提升。)(三)课堂检测:1.下图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365天 B.30天 C.三个月 D.24小时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4.地球自转时( )A.以一年为周期 B.地轴的倾斜方向随季节而变化C.总是自西向东 D.西边总是比东边早见到太阳5.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因为地球( )A.有公转运动 B.有自转运动C.自东向西运动 D.地球本身不发光6.发表天体运动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 哥白尼 D.布鲁诺7.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8.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