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6内能 能量转化教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2.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具有等效性。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并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及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新课引入 实验视频:热力小车 观察思考:1.加热试管中的水,观察到什么现象?水的内部发生了什么? 2.加热到一定程度,又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呢?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到加热的水有能量,初步建立内能概念。
一、建立内能概念 活动1:分析分子动理论建立内能概念 1.利用分子结构模型,类比宏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分析,建立内能的概念 出示分子间作用力模型,分析分子间存在的能量。 2.分析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微观宏观分子多少物体质量分子运动快慢温度分子间隔、作用力物质状态
3.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a.物体内能会不会为零? 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高吗? 利用类比法认识物体的内能,建立内能概念。 从微观入手,结合宏观现象分析影响物体的因素。达到对内能概念的微观和宏观的认识统一。 通过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讨论,加深对内能的理解。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活动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任务一:改变金属丝和橡皮筋的内能 任务二:改变水和空气的内能 思考:1.根据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改变哪些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物体的内能是否改变,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单》 活动3:改变内能方法归类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完成下表,并列举更多实例。 活动4:解释下列内能改变的现象 观察思考:在下列过程中用什么方法改变了内能,能量形式是怎样变化的? 在《学习任务单》上写出填写能量的变化过程。 在学生理解影响内能大小因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 通过学生列举实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 对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和实例按照改变方法进行分类,加深对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理解。 通过对内能改变的实验和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
三、能量守恒 活动5:分析总结以上改变物体能量的实例 大量事实证明: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思考:下面的设想会实现吗?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若反向转化和转移,还需要消耗其它能量。 讨论:喷泉永动机会成功吗? 小明同学想在他制作的负压喷泉的玻璃瓶中安装一个叶轮,带动发电机工作,然后再用发电机产生电能,带动抽水机把低处的水提到水桶中,就可以使负压喷泉永远运动起来!你认为可行吗?请你帮小明同学分析一下。 分析对比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归纳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初步认识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实例分析和创新设计,发现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培养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微观分子有质量运动作用力 间隔
利用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及能量守恒定律。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
五、实践作业 1.生活中关于“热”的说法很多,请将对应的涵义连线 A.今天真热 内能 B.熔化吸热 温度 C.摩擦生热 热量 2.下列过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 A.用砂轮磨刀 B.煤气灶烧水,水温升高 C.火箭腾空而起 D.陨石坠入大气层,成为流星 3.科技小组的同学学习了能量转化以后,将打火机的点火器安装在了注射器的头部,做成了一只酒精枪。向注射器筒中喷入酒精,盖好活塞,启动点火器,活塞就会被打出。 (1)请你分析一下这个过程中能量发生了哪些变化? (2)如果想再发射一次,需要完成哪些动作? 生活物理的概念辨析 改变内能的方法 创新设计为热机学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