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班级 姓名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学会用表面积、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二、自主学习1、如今,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 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P16)2、中国比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是 说(天圆地方)和 说。(P16)3、 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P17)4、地球的形状(P18)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稍扁, 略鼓的 球体。5、在图中空白处写出正确的答案。(P18)6、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 缩小后,制作成的地球模型,就是 。(P18)7、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也就是 。(P19)8、在地球仪中找到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北极,南极。三、合作探究1、根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写出船队依次穿过的海洋。并说出你的感想。2、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对下列4个认识过程进行正确的排序。①天圆地方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浑天说 ④地球卫星照片3、除了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和地球的卫星图片,还有什么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 4.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四、课堂检测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造卫星上天 C郑和下西洋 D人类登上月球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B.地球是一个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的球体C.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3. 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8千米C.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毛泽东说过:“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个“地”是指地球上的 ( )A.地球 B.赤道 C.北极 D.南极5.下列事例中,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的是( )A.登高远望 B.月食现象C.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航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6.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下列对地球大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B.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C.地球的直径约为6371千米 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7.有关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可以看到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B.直接读出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 D.可以了解地球上的一切事物8.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空白处填出这些点和线的名称。9.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五、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