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流的热效应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通过看书和讨论知道电流热效应并会进行简单计算;2.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电热的几个因素;3.通过实验认识到电热的应用及其危害。【课上学习任务】一、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99---P100第二自然段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生活中很多火灾都和用电有关,想要安全,你给的合理化建议是?2.课本探究电热时是如何显现的?和你设计的一样吗?哪种方案更好?3.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哪些量不变?怎样做到的?实验结论为:4.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要保持哪些量不变?怎样做到的?实验结论为: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 成正比,跟 成 ,跟 成 。用公式表示为二、合作互助学习:请认真阅读教材 P101 仔细观察课本P101例题,可以先讨论做计算题的规范格式,再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1.在什么条件下电热与电流所做的功相等?这个条件下求电热还有哪些公式?你能尝试着去推导一下吗?2.请认真研读课本上 的例题,告诉同学们解答电热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的细节:3.讨论解决课本P101 的“想想议议”,你们小组的解释为:4.结合书本和生活实际,谈谈电热都有哪些利用和危害。【课后作业】1.将规格都是“220 V 100 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家庭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三个电器产生的热量一样多B.电流通过三个电器做功一样多C.三个电器消耗的电能一样多D.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2.陈师傅在检修一只1 000 W的电炉时,发现电炉丝断了一小截,他用一段较细一些但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电炉丝将残缺部分补接至原长,这样再接入原电路中时,其实际发热功率将( )A.小于1 000 W B.等于1 000 WC.大于1 000 WD.无法判断3.当温度下降到很低时,部分导体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假如白炽灯灯丝、电动机内线圈、电饭锅的发热板、电熨斗发热电阻都是用超导材料制作的,则通电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仍发光B.电动机运转且效率比原来更高C.电饭锅仍能煮饭D.电熨斗仍能熨衣服4.关于电热和电热器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电热只有积极作用而无消极作用B.电热器的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它时产生的热量就越多C.电炉、电烤箱、电吹风、电熨斗、电风扇等都是电热器D.500 W的电热器连续正常工作2 h就消耗 1 kW·h 的电能5.下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比左侧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侧容器中电阻丝的阻值比右侧容器中的大B.该装置用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的关系C.该装置可以用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跟电阻大小的关系D.U形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是由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造成的6.小明家新买了一个规格为800 W的电热水壶,他经过几次实验后发现,晚饭后烧开一壶水总比早晨烧开一壶水所用的时间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晚间大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需要的热量比早晨多B.晚间电热水壶两端的电压低于早晨电热水壶两端的电压C.晚间水蒸发更快,带走更多的热量D.晚间环境温度比早晨的温度低7.电炉中的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主要原因是( )A.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阻丝的电流B.导线的绝热皮隔热C.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阻丝的电阻D.导线散热比电阻丝快8.甲、乙两只电炉标有“220 V 500 W”和“220 V 1 000 W”字样,把它们串联在220 V的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热量较多的是 ,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产生热量较多的是 (选填“甲”或“乙”)。串联时甲电炉消耗的电功率与并联时甲电炉消耗的电功率的比值为 。 9.某同学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为6 V的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停表、开关各一个,与U形管相连的塑料盒一个(盒内密封着空气,盒内电阻丝的阻值为10 Ω),导线若干。(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选填“a”或“b”)端。 (3)该实验是通过 来反映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多少的。 (4)该同学设计实验时,将三次实验的通电时间均设定为15 s,三次实验预设的电流分别为I1、I2、I3,则该同学进行第一次实验的操作是闭合开关, 。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A 2.A 3.B4.D 5.C 6.B 7.C 8. 甲 乙 0.449. (1)如图所示(2)a(3)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4)调节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断开开关,冷却适当时间,然后通电15 s,观察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并记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