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质量单位克的认识预习案1-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质量单位克的认识预习案1-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1.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了解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感受1克的实际质量,培养初步的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预习要点
1.感知1克有多重?
① 想一想,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感知。
② 借助托盘天平。
2.感知几十克、几百克是多少?
①借助生活实例例子感知几十克、几百克?小组内交流。
②借助托盘天平感知。
3. 介绍质量单位——克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 )是多少。克是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表示( )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 )表示
2. 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克“g”。
出示生活中学生喜爱的一些食品图片,让他们发现里面标有的克“g”。
( )克 ( )克
( )克 ( )克
三、预习检测
1.估一估物品的质量。
( )克 ( )克 ( )克
2.判断。
(1)1袋面包重250克。 ( )
(2) 一个西瓜重30g。 ( )
(3) 一根火腿肠重40克。 ( )
探究案
一、体验1克有多重?
1.估计1克有多重?。
(1)同学们,1克有多重?和身边的哪些物品差不多呢?
大概和( )粒花生米差不多,和( )个乒乓球差不多,和( )颗QQ糖差不多等。
2.引出天平称量,并认识天平。。
质疑: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
我们常用(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教师用实物展示砝码:1克、5克、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注意:展示砝码要用镊子)
3.操作体验“1克有多重”?
师:我们先来称一称几种物品来看。
操作1.称一枚2分硬币。
天平左边放( ),右边放入( )。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置上?
操作2.称2粒花生米。
天平左边放( ),右边放入( )。使指针又指在标尺中央.指导观察天平后提问:二粒花生米的重量是多少
操作3.称一张32开白纸。
天平左边放( ),右边放入( )。询问:谁知道,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几克 。用天平验证: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1克。
操作4.称黄豆。
老师手托一把黄豆:谁再猜一猜,这样的黄豆,几粒大约重1克 (生说答案不一)用天平验证(由于黄豆的大小不一样,同学们称出的数量也不相同)。
4.通过掂一掂获得亲身体验。
亲自感知1克的重量:用手亲自掂一掂( )枚2分硬币,( )粒花生米,( )张32开纸,大约( )粒黄豆。
比较:请同学们按老师说的掂一掂。
左手掂一枚2分硬币,右手掂一张纸。
左手掂6粒黄豆,右手掂2粒花生米。
问:这两种物品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什么了?
引导学生得出两种物品( )相等,( )不相等。
判断题:①大的物品比小的物品重。( )
②个数少的物品一定比个数多的轻。( )
二.感受几克的轻重。
(1) 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硬币( )克、1元( )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三.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 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四.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
五.随堂检测
1. 用手掂一掂,估计下面的物品比1克重还是轻。
2.火眼金睛辩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 )
(2)一根火腿肠重200克。( )
(3)一头牛重30克。( )
(4)一包话梅重80克。( )
3.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么,互相说一说。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300 550 600
√ × √
随堂检测:
1. 重 轻 轻 重 重 轻
2. √ × × √
3. 130g 450g 50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