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案

资源简介

1.3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学案
【课表要求】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案例,从区域联系的角度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结合案例,从区域联系的角度了解区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3.结合某一区域的具体情况,掌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及意义。(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课前回顾】:1、描述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特征?
2、描述各产业发展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
一、区域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① 、气候、② 、生物、土壤等,它们相互③ 、彼此④ ,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2)联系方式: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在区域之间的运动和交换。
2.区域人文地理系统的联系
(1)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居民生产生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等方面,它们共同形成了⑤ 特征。
(2)联系形式:人口⑥ 与⑦ ,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⑧ 、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3.区域联系的表现:区域⑨ 和⑩ 。
(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洲联盟(EU)、二十国集团(G20)、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等。
(2)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 、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
温馨提示 区域发展特征是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区域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特征的变化。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往往从有利及不利两个方面入手。
【合作探究】
1、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珠江三角洲拟改变以往“前店后厂”的经贸格局,强化广州、深圳的创新引领,发挥香港、澳门的特有优势,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港珠澳大桥连接深港、广佛、珠澳三大经济圈,沟通珠江口东西两岸。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所在,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
1.说一说,粤港澳各自发展的优势条件分别有哪些?
2.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探究2: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杭州市北部),北到涿郡(今北京市以南),全长2700多千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读图1-27,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隋朝大运河对加强当时我国南方与北方之间的交流联系有哪些重要作用?
(2)议一议,隋朝大运河对我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有人说,该运河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和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繁荣。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探究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秘鲁伊基托斯市位于亚马孙河南岸热带雨林区,终年高温多雨,平均海拔104米,城区周围都是河流。2018年人口43.76万,为洛雷托省省会。这里原为印第安人的一个渔村,1863年设市,为周边地区橡胶等农产品的主要集运港,对外交通主要依靠亚马孙河航运和航空。尽管距离亚马孙河河口有3700千米,但小型海轮还是可以溯流抵达。
伊基托斯的发展与橡胶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初期,该市抓住发展橡胶产业的契机,迅速跻身为亚马孙地区的商业中心。“橡胶热”之后,该市经历过一段萧条时期。为了推动当地发展,秘鲁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这里实行特殊经济政策,1980年辟为自由港,约4000种商品免税进口,经济再度得以繁荣。目前该市建有炼油、木材、造纸、橡胶等工业。
令人好奇的是,该市至今仍未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与外界相连。许多伊基托斯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迈出过这座城市,难以理解外面的世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当地独特的亚马孙民居和习俗很好地保存下来。一些绘有壁画的欧式建筑,如今尚保留着当年的绰约风姿。这里热带雨林风光绚丽,旅游业兴盛。从机场到市内,熙熙攘攘的马路上,各种摩托车川流不息。游览码头停满了各种船只,可载游客去水上观光。
(1)归纳伊基托斯市的地理环境特点。
(2)橡胶产业是伊基托斯市崛起的基础,该市依托橡胶产业发展是否明智?说出你的理由。
(3)该市为何不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以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彰显特色是否合理?人们称伊基托斯为“与世隔绝的天使之城”,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内涵?
【课堂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地球上的一些岛屿或偏僻地区是可以孤立存在的。( )
(2) 江南水乡民居直观地反映了所在区域的地形要素。( )
(3) 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4) 在国家内部,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的存在是长期的。(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图,回答下面两题。
1.若甲、乙两区域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课后反思】
答案:
1.1探究1. 粤港澳:(1)广东: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产业升级空间大,经济增长速度快等。香港:世界级金融中心和港口、优质的高端服务业、科技研发中心等。
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对葡语系国家的商贸服务中心。
(2)有利于实现港澳与内地特别是珠三角的深度融合,使其成为世界级大湾区;
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助力城市群协调发展,对内地城市群的建设能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东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南连东南亚、南亚,北接长江经济带,西到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对于我国区域经济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种空间资源,实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2隋唐大运河:(1)有利于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物资运输,提高运输总量,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加强南方和北方之间的人口流动,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
(2)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加速了商业的发展,使商业的销售范围和销售量得到了提高;降低了运输成本,从而使商品的成本下降,亦加速了商品的售卖;有利于部分人员的就业。总体上繁荣了当时的社会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伊基托斯市:(1)伊基托斯市位于低纬度地区、亚马孙雨林区,平原地形,终年高温多雨,河流密布,盛产橡胶,对外交通以水运和航空为主。
(2)不明智。橡胶产业属于初级工业产品,利润较低;伊基托斯市交通不便,不利于橡胶制品的运输,运费较高;橡胶产业技术门槛较低,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
(3)伊基托斯市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难以跨越,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东部距海遥远,且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沼泽河流密布,需要建设大量桥梁,道路建设的总体投资大,技术难度大。“与世隔绝”是指伊基托斯市的交通不便,与外部的联系较少;“天使之城”是指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当地具有风俗特色的民居与异域风情的欧式建筑交相呼应,热带雨林地区的风光特色十足,游客可以依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摩托或者乘船观赏这些风光,而这座城市也将变为美不胜收的旅游胜地。
年级 高二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课 章节 选择性必修二 标题第三节课时2 制作人 使用日期 2022年8月18日
【课表要求】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案例,从区域联系的角度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结合案例,从区域联系的角度了解区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3.结合某一区域的具体情况,掌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及意义。(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课前回顾】:1、描述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特征?
2、描述各产业发展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
二、区域协调发展
1.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的 ,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
2.意义: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区域 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基本国情。
(2)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施新一轮 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崛起;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3)国家三大战略。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三是“ ”倡议。
(4)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5)推进新型城镇化。
(6)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4.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意义
(1) 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 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东部地区企业在输出 、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特别提醒 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区域发展中的短缺要素,促进区域的持续发展。
【探究活动】探究1:【材料】我国在“七五”期间,依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在“十一五”期间,又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查阅有关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从三大经济地带到四大板块经济区域的调整,其主要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2)比较我国四大板块经济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探究2: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有长江、淮河流经,京杭大运河纵贯其境。历史源远流长,经济文化繁荣,教育科技发达,2016年南京市和省内12个地级市皆进入了全国百强城市行列。但总体来看,苏南发展水平较高,苏中发展水平居中,苏北发展水平较低。江苏省明确提出,加强苏南对苏中和苏北的带动,尤其是加大对苏北地区的发展投入。这些年来,江苏省修建了多条铁路和公路,尤其是徐(州)宿(迁)淮(安)盐(城)高铁、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高铁的修建,大幅度增强了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发展联系,显著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社会的相对均衡发展。读图1-30,完成相关任务。
分析苏南、苏中和苏北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2)徐宿淮盐高铁和连淮扬镇高铁的修建,对促进江苏省内区域均衡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探究3: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国土面积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俄罗斯东西部的发展差异明显。西部经济发达,现代化水平高,拥有全国近4/5的人口和大部分城市,制造业和高科技发达,工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15。东部地广人稀,城市较少,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森林、水能等资源极为丰富。
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异,2007年俄罗斯出台了《俄罗斯联邦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战略构想》,通过交通运输的联网,发展电力等基础设施,在国土北部、东部和南部开发能源项目,改变传统能源基地的单一结构,规范劳务移民,促进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的平衡与多样化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培育地区增长极等,实现东西两大地带的协同发展。
(1)俄罗斯东部与西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举例说明。
(2)从人口数量、城市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比分析俄罗斯东部与西部的特点。
(3)俄罗斯缩小区域差异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课堂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
下图示意“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线路所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C.矿产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 D.河流众多,内河航运发达
2.“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建福州。西气入闽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能源紧缺问题
②有效减轻因获取薪柴而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
③有利于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加快西部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西部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6.下列属于西部地区开发中重要措施的是( )
A.大力进行资源开发 B.更新设备,改造老工业
C.吸引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 D.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1.2探究1:(1)为科学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2)
经济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东部 经济发达,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矿产资源、能源缺乏
中部 承东启西,人力资源丰富 城镇化率偏低,产业层次较低
西部 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如矿产、油气、水能、土地等)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东北 重化工业发达,城镇化水平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枯竭
探究2:(1)伊基托斯市位于低纬度地区、亚马孙雨林区,平原地形,终年高温多雨,河流密布,盛产橡胶,对外交通以水运和航空为主。
(2)完善江苏铁路网,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使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加强物资与人员的流通效率。
探究3:(1)地形:俄罗斯西部是以平原为主的地区,东部地区有平原、山地和高原。气候: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温暖湿润。
(2)俄罗斯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多,城市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资源稀缺;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少,城市稀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资源丰富。
(3)通过交通运输的联网,可以发展东部以电力产业为代表的能源项目,规范劳务移民,促进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培育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东西部协同发展。
参考答案
自我诊断
1.(1)×
解析: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
(2)×
解析:江南水乡民居多沿河而建,直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的水文、气候要素。
(3)×
解析: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了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
解析:在国家内部,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存在差异,区域发展速度不同,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长期并存。
2.答案:C
解析:“南水北调”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反映了区域联系。
互动探究
探究活动一
1.答案:(1)水深且海域广阔,海水腐蚀性强;该海域多台风且风力大,台风破坏力强;珠江口水下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该海域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可能受地震影响。
(2)缩短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域内、外联系,扩大交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快区域发展;促进资源整合、产业集聚和人才汇聚。
(3)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度合作;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利于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提升该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探究活动二
2.答案:(1)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2)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随堂巩固
1.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箭头①由农村地区指向城市地区,沿该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劳动力。
2.答案:A
解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廉价劳动力,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粮食、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
3.答案:A
解析:“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线路主要经过江西、福建两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复杂;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较少,不适合发展钢铁工业;该地区河流众多,但是由于地形复杂,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4.答案:C
解析:西气入闽可有效缓解福建省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排除①。
5.答案:A
解析: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以发展畜牧业为主;但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难以进行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治理,所以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6.答案:C
解析: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资金、技术、人才匮乏,而东部地区具有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