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散文诗两首 荷叶·母亲(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散文诗两首 荷叶·母亲(教案)

资源简介

7.2 荷叶·母亲 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在享受母爱同时,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2.在享受母爱同时,学会感恩。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纸船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写作背景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往事》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发出诗的情思,在精美流畅的言辞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四、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并蒂( dì ) 姊妹( zǐ )
梗上( gěng ) 菡萏( hàn dàn )
荫蔽( yīn ) 攲斜( qī )
徘徊( pái huái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荫蔽:遮蔽。
五、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写父亲的朋友送“我 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4-7):描绘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8-9):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六、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第2、3段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作铺垫。
2.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此处为什么要写白莲
明确:这是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攲斜”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攲斜”是“倾侧,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红莲的样子,为下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埋下伏笔。
4.怎样理解“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
明确:“我不宁的心绪”是因为红莲遭受雨打而“左右攲斜”,现在由于荷叶的遮蔽,红莲安然无恙,“我不宁的心绪”自然就散尽了。这句话,表明“我”内心已被荷叶对红莲的勇敢呵护所触动,涌起对荷叶的爱恋,对精心呵护子女的母亲的爱恋。
5.第5、7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写雨势之大
明确:强调雨势之大,更反衬出荷叶对莲的荫蔽之情有多重要,同时突出荷花的无助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6.“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明确: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如此脆弱的水珠而已。
7.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七、人物形象
1.《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形象?
明确:《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象征了母亲对儿女的庇护。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膩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饱含情感的文字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母亲”正是母爱的化身。
八、合作探究
1.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明确:(1)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2)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3)“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着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明确:(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红莲,而母亲是替红莲抵挡风雨的荷叶。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对象。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从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起,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着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明确:文章美在三处:(1)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
(2)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
(3)情感美,母亲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
九、本文主旨
《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既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十、文本特色
1.象征手法,托物抒情。
作者看到雨中荷叶遮蔽红莲,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红莲,母亲是给红莲遮风挡雨的荷叶。作者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以此贴切形象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与赞美。
2.语言清雅,意蕴丰富。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一朵红莲被雨点打得左右攲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斜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文章语言清雅,富有生活气息,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课后作业
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亲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挡风雨的人。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抒发对母爱的感受。100字左右。
答案:当我们来到这世上时,有一种伟大无私的爱萦绕在我们身边。没错,那就是母亲的爱。母亲把她所有的爱都慷慨地给予了我们。母亲用她最淳朴的爱来呵护我们,哺育我们成长,却从不计回报。母爱是不能用世俗的金钱来衡量的。拥有母爱,胜过拥有世间一切财富。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