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选择题
1.联合国确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水与气候变化”。水与气候密不可分,气候变化会影响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变化,所体现的自然资源的特征是( )
A.有限性 B.综合性 C.整体性 D.联系性
2.下列不属于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是( )
A.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特征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
B.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C.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D.陆地上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3.我国东南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多外流河,其自然特征体现( )
A.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 )
A.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B.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
C.彼此间杂乱无序的 D.彼此孤立存在的
5.下图为某地区某些生物体态特征图,据此推测其可能在我国生长的地区是( )
A.新疆 B.海南 C.上海 D.辽宁
6.开采煤矿时,表土被大量剥离,处理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 B.自然资源具有整体性
C.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7.“无尽夏”是绣球花的一个变种,有花友发现,酸性土壤以蓝色花为主,碱性则以粉红花为主,中性既有粉红花又有蓝色花。其花色随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变化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区域性
8.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含珊瑚化石的地层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
A.湿热的还原环境 B.干热的氧化环境 C.湿热的滨海环境 D.温暖的浅海环境
9.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榕城”,“独木成林”而闻名的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据此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
A.树冠扁窄,树根深 B.树冠扁窄、树根浅
C.树冠广展、树根浅 D.树冠广展、树根深
10.坐落在北京的皇城根遗址公园,公园绿化率在90%以上。公园内植被垂直层次明显,形成这一布局特点的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留尼汪岛是300万年前的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位于印度洋西部,是一座充满朝气的“植物金矿”。大部分为山地、高原,沿海有狭窄平原。留尼汪岛内地属山地气候,温和凉爽;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岛上气流上升运动异常激烈,是世界暴雨多发区;工业化程度较低。下图为留尼汪岛略图。
(1)分析该岛多暴雨的原因有哪些?
(2)留尼汪岛成为“植物金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由于气候变化引起水资源的变化,这个过程体现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影响其它要素的变化,体现自然资源的整体性特征。故选C。
2.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地上是不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的,且这是差异性的表现,D项的内容不属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故选D项。
3.C
【解析】材料内容体现了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环境的整体特征相一致,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C。
4.A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故选A。
5.A
【解析】据图知,该植物根系发达,且埋藏较深,是适应干旱环境的表现,最可能分布在我国干旱的荒漠地区,故选A。
6.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特征。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反映了整体性中“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特性,故选B。
7.B
【解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材料中土壤性质的变化导致植被颜色特点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
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其生活的地理环境特征。珊瑚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温暖的浅海区域。所以推测沉积时的地理环境是温暖的浅海环境。故D选项正确。
9.C
【解析】“独木成林”说明榕树的树冠广展;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说明树根比较浅,易被大风吹倒,故选C。
10.A
【解析】水分和热量在一棵树高度的垂直范围内差距很小,土壤也不会影响垂直结构。公园内植被垂直层次明显,是为了让各类生物都能得到良好的光照,比如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的布局层次就不一样,故选A。
二、综合题
11.(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大气对流运动强烈;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为山地、高原),受地形抬升水汽冷凝,多地形雨;周围海域广阔,蒸发强烈,水汽充足。
(2)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植物种类较多;岛屿中部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较明显;受火山喷发的影响,土壤肥沃,利于植物生长;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时间短,自然植被发育较好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暴雨形成条件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留尼汪岛暴雨形成原因主要从大气运动状况、地形及水汽来源等方面来回答。该地主要位于低纬度,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蒸发旺盛,岛屿周围海域广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岛上气流上升运动异常激烈,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综上,留尼汪岛多暴雨。(2)该地被称为“植物金矿”,说明植物种类丰富,因此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该地植物丰富的原因。结合材料,该岛形成于300万年前的海底火山喷发,火山土土壤肥沃,利于植物生长;岛内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山地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利于形成多样的植物类型;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利于植物生长;该地工业化程度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自然植被发育良好。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1~2题。
1.该景观图反映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寒带苔原带 D.热带疏林草原带
2.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东非高原 C.亚马孙雨林 D.青藏高原
下图示意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澳大利亚大陆 B.亚欧大陆 C.非洲大陆 D.北美大陆
4.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5~6题。
5.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太阳辐射
6.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受东南信风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由东向西海拔增加   B.由东向西降水减少
C.由东向西气温降低 D.由东向西降水增多
8.此景观反应的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地区是( )
A.澳大利亚大陆    B.低纬度地区
C.亚欧大陆中部 D.高纬度地区
下图为沿某经线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
A.温带草原 B.针阔混交林
C.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0.导致图示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水热组合 D.植被高度
二、综合题
11.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C________,H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F________, G________
(2)图中________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的是,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G—H—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4)H—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
参考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树木高大稀疏,草原广阔,且主要动物为斑马、长颈鹿、狮子等大型动物,可判断为热带草原带。
2.B
【解析】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景观是热带草原带。
3.B
【解析】图示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亚欧大陆。
4.A
【解析】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
5.A
【解析】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沿EF线自然带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6.D
【解析】洋流会对沿海地区的气候等环境特征带来影响。非洲南部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在此影响下,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
7.B
【解析】由图可知,从东向西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分异的基础是水分。
8.C
【解析】亚欧大陆陆地广阔,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大 ,故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最为明显。
9.D
【解析】据图可知,①位于温带落叶林和苔原之间,是亚寒带针叶林,D正确,B错误;①是树木而不是草原,A错误;常绿硬叶林位于亚热带,位于温带落叶林以南,而①位于温带落叶林以北,C错误。
10.B
【解析】图示景观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自然地理景观,随着纬度的升高,热量条件在降低,依次出现了热带景观、亚热带景观、温带景观、亚寒带景观、寒带景观,这种景观是南北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故B正确,A、C、D错误。
二、综合题
11. (1)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H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E温带草原带,F温带荒漠带,G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G、H  海陆的热力差异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二课时)
选择题
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 ,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影响该山地地表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坡向 B.坡度 C.光照 D.人类活动
2.造成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
A.“阳脸”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B.“阴脸”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够抵御-21℃的低温、15-25℃生长旺盛,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190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下图是天山自然带谱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天山南北坡永久积雪和冰川带谱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海拔 C.水分 D.坡度
4.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在( )
A.高山冰雪带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地草甸草原带
读喜马拉雅山垂直带谱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的自然带M可能为(  )
A.热带雨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6.喜马拉雅山南北两坡自然带谱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好
B.北坡为阴坡,水热条件差
C.南坡相对高度大,分布海拔高
D.北坡相对高度大,分布海拔低
下图是甲、乙两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甲山地的雪线可能(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不确定
8.有关乙山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南半球 B.在中高纬度
C.在中低纬度 D.在大陆西岸
读“某区域图”,回答9—10题。
9.造成甲、乙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地形
③大气环流 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下列地区的自然带与甲处自然带成因不一致的是( )
A.澳大利亚东北部 B.刚果盆地 C.巴西东南部 D.中美洲东侧沿海地区
二、综合题
11.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狭长的原因。
(2)乙地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应为______________(填自然带),但实际分布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 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阴坡往往植被茂盛。因为阴坡热量差,蒸发弱,水分保存好。山顶如有积雪的话,阳面的积雪也会过早的融化,强烈的蒸发使得阳面地表水和土壤水分不断减少。祁连山的阴阳脸属于植被群落景观的差异,应该是山地不同坡向的水分差异造成的,A选项正确。
2.D
【解析】祁连山的“阴阳脸”是山地不同坡向的水分差异造成的。祁连山为西北-东南走向,影响祁连山的夏季风为东南季风,其降水差异主要体现在祁连山的东端和西端,而坡向的水分差异主要受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的影响,在水分充足的一侧形成森林。祁连山的阳坡(山地的南坡,临青藏高原)光照条件较好,热量相对充足,导致蒸发加强,水分较少,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但水分能满足草地的生长,草地青翠,形成“阳脸”;而祁连山的阴坡(山地的北坡,临河西走廊)由于光照少,蒸发弱,故水分较多,发育了森林,形成“阴脸”,所以D选项正确。
3.C
【解析】图中显示天山北坡有森林带分布,自然带谱较南坡复杂,说明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优越。北坡地处潮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雪线较低,南坡为背风坡,雪线较高,主导因素是水分,故选C。
4.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而雪线以上常年冰雪覆盖,温度在0°C以下,雪莲难以生长,所以是生长于雪线下方的高山草甸带,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5.C
【解析】喜马拉雅山的南坡纬度较北坡低,夏季时其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山麓的自然带M可能为常绿阔叶林带。
6.C
【解析】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完整。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低,相对高度大,北坡位于青藏高原之上,相对高度小。
7.A
【解析】影响雪线的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和地貌因素,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山地温度升高,雪线升高。
8.C
【解析】读图可知,南坡基带高,是阳坡,南坡为阳坡的位于北半球;常绿阔叶林是中低纬度大陆东岸的植被。
9.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自然带差异大因素有地形、洋流、信风,一般情况下,信风是干燥的,该地如果没有地形和洋流的影响,就不会出现热带雨林带,故②④正确,本题选D,ABC错。
10.B
【解析】刚果盆地形成的热带雨林带成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故选B。
二、综合题
11.(1)名称:热带荒漠带。原因:沿岸秘鲁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2)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原因: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3) 名称:温带荒漠带。原因:其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量少,出现焚风效应,形成了荒漠景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