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浩瀚的宇宙 预习案2022-2023学年北京课改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1浩瀚的宇宙 预习案2022-2023学年北京课改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有答案)

资源简介

14.1浩瀚的宇宙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预习范围
教材第14章第一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阳系有 大行星,地球离太阳较 的第 条轨道上。
2.1970年4月24日,我国_______颗人造地球卫星飞上了天
三、预习检测
1.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说明(  )
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B.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C.宇宙处在不断的膨胀中
D.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也会走向死亡
2.下列排列顺序由大到小的是(  )
A.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B.中子、原子、原子核、夸克
C.银河系、太阳系、地球、高山
D.太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月球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PM2.5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B.分子 PM2.5 原子核 电子
C.分子 原子核 PM2.5 电子
D.分子 原子核 电子 PM2.5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
(1)古代天圆地方说
(2)地圆说:
(3)地心说 :托勒密地心体系图
(4)日心说 : 《天体运行论》
(5)宇宙大爆炸理论(伽莫夫) :奇点——原子核的形成——原子的形成——星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
2.飞向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我国古代人的飞天梦想(嫦娥奔月+敦煌飞天)
(2)人类飞向太空的历史
航天技术之父: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1957.10.4 前苏联)
③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1961.4.12 东方-1 前苏联 加加林)
④人类首次登月(1969.7.20 阿波罗-11 美国 阿姆斯特朗)
(3)简单介绍我国的飞天史,同学吗分组讨论:
(4)古人的探索足迹
学生分组讨论古人们对太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东汉张衡及其浑天仪
②古人绘制的星象图(星象图+夏季星空图)
③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
④哈勃的发现(2图+光的多普勒效应)
⑤伽莫夫的“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模拟图)
⑥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宇宙电磁辐射图
二、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摩擦起电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增加
2.下列各项排列中,按尺度的数量级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原子核、分子、地球、银河系
B.分子、电子、地球、太阳系
C.分子、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
D.分子、原子核、地球、银河系
3.你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吗?下列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地球、太阳、银河系
B.分子、微生物、原子
C.电子、原子核、分子
D.银河系、太阳、地球
参考答案
预习案
C
C
A
探究案
C
A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