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周练过关(一)一、选择题1.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C.生产力的水平 D.生产关系的性质2.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最科学的是(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理想社会B.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那时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关系和谐C.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D.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3.“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在恩格斯所描述的这个时代中( )①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②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暴力机关开始出现③统治阶级以收取地租为主要的剥削方式④被统治阶级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拉法格说:“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的脑筋却不容易。当人们开始思考时,恰恰相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切应归大家。”这段话( )A.揭示了私有观念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B.表明了自私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资本主义的产物C.肯定了自私只能是客观存在的私有制的产物,绝不是一切人的本质的属性D.承认了私有观念并非是天生的5.公元前221年,历经两千余年的奴隶制社会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诞生了。该王朝的显著特点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③等级森严 ④君主专制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君权神授的理论在汉代有了系统的发展,董仲舒提出了“天意”“天志”的概念,并且提出了“天人相与”的理论,这种理论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代帝王至造反的农民领袖,无不假托天命,自称“奉天承运”,或者说“替天行道”,把自己的活动说成是受上天的指使,从而达到神化自己及其活动的目的。这表明( )A.封建等级制度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B.封建等级制度与封建特权制度紧密连接C.地主阶级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农民实施思想统治D.封建国家依靠暴力机关作为封建统治的基础7.[2022·金华十校期末考试]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次。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③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8.英国棉织品的产量从1785年的4 000万码增至1850年的20亿码;生铁产量从1740年的1 700多吨增至1850年的225万吨。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英国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社会财富大大增加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D.工人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9.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立“新和谐公社”,试图把公社建设成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但公社四年以后就宣告失败,根本原因是( )A.欧文经营管理不善B.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C.资产阶级无情剥削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10.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此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A.此时的工人运动已经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指导工人阶级斗争C.工人斗争处在仅仅提出经济要求阶段D.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从资产阶级运动中独立出来11.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 )①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12.在一家资本主义企业里,假如每位工人每天生产的产品可卖100元,其中12元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工人每天所得工资为3元,那么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为( )A.97元 B.88元C.9元 D.85元13.根据《共产党宣言》的相关论述,以下有关共产党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B.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C.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D.共产党代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无自己的特殊利益14.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100年来,闪耀着真理光辉的《共产党宣言》一直在照亮我们的奋斗之路,一直支撑着我们不懈奋斗。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影响是( )①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②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5.习近平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于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表明(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真理 ②科学社会主义依然具有真理的光芒和改造现实的力量 ③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奴隶社会是奴隶主的天堂,广大奴隶的地狱。奴隶的辛勤劳动为奴隶主贵族创造了大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他们本身却被剥夺了一切财富和权利,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奴隶主不但强迫奴隶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繁重劳动,还把他们当作牲畜一样任意屠杀。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叫作“人殉”,妄想让这些奴隶在“阴间世界”伺候他们,守卫他们。在封建社会中,农民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交纳赋税,还要承担国家建设的义务,这就是服徭役。有时,由于贵族官僚、豪门大户恶意圈占土地,广大农民往往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不得不租种豪门大户的土地而接受盘剥。因此,古代农民的幸福程度主要取决于赋税的多少、徭役的多少、土地兼并程度的大小等因素。有人认为,虽然农民与奴隶同为社会中的被统治阶级,但农民的“幸福指数”要大于奴隶的“幸福指数”。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关系的知识,说明农民的“幸福指数”要大于奴隶的“幸福指数”的理由。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真理的味道有点甜,习近平总书记曾五次提及的故事,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恩格斯用诗一般的文字,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170多年来,这部著作所蕴含的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文献之一。1920年农历春节前,义乌人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段佳话,红糖蘸粽子是义乌春节传统食物。一日,母亲送完餐后,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正忙着翻译的陈望道应声答道,“够甜,够甜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陈望道的嘴角满是墨汁,红糖一点儿没动。母子二人相视大笑,陈望道粽子蘸墨汁,还连声说甜的“糗事”,让信仰有了滋味。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第一课 周练过关(一)1.答案:D2.解析:虽然原始社会、原始居民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共同分配食物,过着群居的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没有压迫。但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条件险恶,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个人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脱离了氏族,面对的只有死亡。因此原始社会不是一个理想社会,应选D。答案:D3.解析:“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在恩格斯所描述的这个时代中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暴力机关开始出现,①②观点符合题意。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以收取地租为主要的剥削方式,故③排除。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封建社会被统治阶级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故④排除。答案:A4.解析:自私不是一切人的本质的属性,A选项错误;B、D选项只看到了题干中一部分意思,没有全面反映材料。因此选C项。答案:C5.答案:D6.答案:C7.解析: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④是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答案:A8.解析:产量的增加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正确;A中“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的说法错误;B与题干意思相同,不是原因,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C9.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20年代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用建立公社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欧文的设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这是最为根本的。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符合题意“根本原因”。因此B正确。答案:B10.解析: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尚未产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A、B、C错误。答案:D11.解析: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两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①③正确;②④是唯物史观揭示的内容。答案:B12.解析: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为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出其劳动力价格的剩余部分,因而应为12-3=9(元)。正确答案为C。答案:C13.解析: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故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4.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共产党宣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①④符合题意。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②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错误。答案:B15.解析:“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依然具有真理的光芒和改造现实的力量,②符合题意。“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④符合题意。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真理的观点是错误的,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与题意无关。答案:C16.答案:①从生产资料占有上看,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②从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来看,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尽管农民依附于地主,但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③从产品的分配来看,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④综上所述,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幸福指数”要大于奴隶的“幸福指数”。17.答案: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真理不仅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行动指南,更是为人类社会树起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⑤其内在蕴含的精神追求,能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激发充沛饱满的精神力量,因此真理的味道有点甜。1必修1 一、二课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1.燧人氏是汉族神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简称燧人,据传,燧人氏来到燧木下休息,忽然看见毕方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燧人氏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所以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意义在于( )①改善了原始人的生活 ②使原始人能够从容的支配自然 ③使人类迈出了改造自然的第一步 ④扩大了原始人的活动范围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穿越剧以交错的时空、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给创作者以足够的操作空间,但也存在肤浅、对历史解读不够严谨等问题。下面是一部穿越剧的节选,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第一章 《疯狂原始人》 ①他们(原始人)把我的话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但字写得歪七扭八。 ②我把手表摘下,奖励给他(一个原始人),但他却把手表砸碎,分给大家,共享快乐。第二章 《武王伐纣》 ③他抽出青铜剑,向敌人杀去。 ④一个奴隶走过来说:“节气到了,家里的老婆孩子等着我回家收庄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古老的亚非大陆形成了四大著名的古代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 )①形成了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阶级 ②劳动者沦为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人类历史向前发展进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在人类历史上,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氏族制度的瓦解 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发展 D.个体劳动的出现5.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这里的“一定阶段”是指( )A.土地成为私有财产 B.出现贫富分化 C.产生阶级 D.出现剥削6.土地兼并是中国封建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即所谓“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C.封建社会的土地买卖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严重分离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民与地主如此贫富不均的根源在于( )A.封建统治政权 B.封建等级制度 C.封建地租剥削 D.封建土地所有制8.有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不管西方舆论对新自由主义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痼疾’的功能如何赞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似乎总是不合时宜地袭来……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这些年代,经济和金融危机已成为流行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是(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和广大工人阶级经济上受剥削之间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是( )①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②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循环中逐渐恢复,并走向繁荣 ③促使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逐步趋向协调 ④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①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作为资本 ②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③市场的存在 ④雇佣关系的出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 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12.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里,一是“必然代替”、一是“长过程发展”,这两个关键词语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揭示了社会主义500年的思潮、运动和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不会自主退出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会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运动会出现曲折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因为,五四运动( )①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 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声势最大的爱国群众运动 ④促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毛泽东曾深刻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这就决定了( )①资产阶级必将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③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积极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这种观点( )①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 ②割裂了中国民主革命两个阶段的内在联系 ③看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有相同任务 ④认为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新中国成立后,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的画像就会矗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遥相呼应。这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们分别是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②他们共同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③他们都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他们为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社论《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号召:“同胞们!光荣的日子已经到来了,让我们为伟大的自由的祖国贡献我们的一切!”这一消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伟大意义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C.中国人民站起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D.中国人民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9.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④辛亥革命改变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成果。这些思想理论成果( )①指导制定并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②找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 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2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完成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我们党对于这一课题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艰辛曲折的过程。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走过不少“弯路”,包括( )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照搬苏联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经验 ②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党的八大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有人说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毛泽东思想完全照抄照搬了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完全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C.毛泽东思想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毛泽东思想既对中国又对世界产生了影响23.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当时人们对它的内容有个形象的比喻: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里提到的“一只鸟”“一双翅膀”分别指( )A.总路线、总任务 B.轻工业、重工业C.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 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2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新政协的召开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克思说:“劳动并不向来就是雇佣劳动,即自由劳动。”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社员实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特点是,工人的劳动力成了商品。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换得工资,以求生存;资本家购得劳动力,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以谋取利润。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赚钱发财,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榨取工人的血汗,达到发财的目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基础上的制度。(1)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分析原始社会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的根本原因及资本主义形成雇佣劳动关系的必备条件。(8分)(2)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说明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6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本家雇佣工人,就是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资本家的雇佣奴隶,强迫工人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卖命干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低限度,把工作日延长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的认识。(6分)(2)有人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请你评析这一观点。(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这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了。如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所说,这次大会应当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决定党在当前时期的基本政策,以便“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现在,大会已经圆满地完成了这个光荣的任务。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指什么会议?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指哪一重要事件?(4分)(2)针对材料二中的新形势,这次会议提出了什么新内容?(6分)(3)如何理解这次会议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4分)28.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势崛起,深刻影响着整个世界格局和秩序的演变。某校高一某班学生围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素材。素材一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素材二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素材三 中国如何在很短时间内成功遏制住疫情?关键因素是效率、科学、协调、承诺、人民战争、合作以及党和政府有效的领导……强劲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的商业正在恢复,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7个月上升,世界正在购买“中国制造”,世界比以往更需要中国。——(西班牙《先锋报》)参考素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围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这一主题,撰写一篇小短文。(12分)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论点,保持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50字左右。必修1 一、二课过关检测1.答案:C2.解析:奴隶社会才出现文字,原始社会未出现文字,①不符合史实,排除。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广泛使用,③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④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C3.解析:①是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②表述错误。答案:D4.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答案:B5.解析:有了阶级、阶级斗争,就需要阶级镇压的工具——国家。答案:C6.解析: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是土地兼并的手段,并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土地买卖政策根源于封建土地私有制,故C不符合题意;地权和劳动者分离是其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B7.解析: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故本题应选D。答案:D8.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是其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正确。B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C、D都属于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答案:A9.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痼疾,②③不符合事实。答案:C10.解析:市场伴随着商品的出现即产生,与资本主义建立没有必然联系,③错误;雇佣关系不是资本主义建立的必要条件,④错误。故选A。答案:A11.解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共产党宣言》中揭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答案:D12.解析:十月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飞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正确,④错误。《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错误,②正确。故选B。答案:B13.解析:题干中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不会自主退出,社会主义运动会出现曲折,①③正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②表述错误,排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④表述错误,排除。答案:A14.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促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故①④入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故②不选。选项③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故本题选B。答案:B15.解析: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①错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③符合题意。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负面影响,④错误。故本题选C。答案:C16.解析: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这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故①入选。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这种观点割裂了中国民主革命两个阶段的内在联系,故②入选。题中观点并未看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有相同任务,故③不选。题中观点并未涉及认为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答案:A17.解析:孙中山领导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他们共同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他们为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故②④入选,①不选。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故③不选。故本题选D。答案:D18.解析:中国共产党诞生是1921年,A不符合题意。题干信息是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B符合题意。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改革开放时期,时间是1978年以后,D不符合题意。答案:B19.解析:①正确,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②错误,中国资产阶级并没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③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④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答案:B20.解析: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过渡时期均早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故①③不选。答案:C21.解析: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走过不少“弯路”,包括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照搬苏联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经验;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属于“弯路”,而是正确的经验总结。故选A。答案:A22.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应选C。A、B表述片面。D不符合题意。答案:C23.解析:题干中的“一只鸟”应指“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当时的工作中心,侧重于生产力方面;“一双翅膀”指三大改造,侧重于生产关系方面。故应选C。答案:C24.解析: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答案:D25.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社员实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这说明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原始社会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第(2)问,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答案:(1)①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原始社会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②必备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却又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2)①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②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26.解析:第(1)问,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解答此题首先明确剥削关系的根源。其次明确其表现,即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受资本家剥削。再次明确剥削制度的发展趋势。第(2)问,考查资本主义建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可从立足生产力发展、国家制度变革、民主思想等角度来分析。答案:(1)①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两个对立阶级,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②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取相应的生活资料,这种雇佣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存在的前提;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剥削制度和剥削关系,是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的有力抨击,必将遭到工人的反抗,甚至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2)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说法不准确。①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存在剥削,但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劳动力得到解放;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③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人类思想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新高度。27.答案:(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2)党的八大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8.答案:社会主义终将战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但将经历一个漫长过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着其自身命运。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越不相容,经济危机和阶级对立就愈发不可避免,预示着资本主义终将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成就,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印证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更相适应。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非一蹴而就。资本主义在各领域仍占据明显优势,且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我们既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地发展社会主义,也要做好两种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注:以上仅为参考示例,不可作为标准答案;论点、论据都具有相对开放性)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周练过关部编版必修1.docx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过关检测部编版必修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