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数学广角--集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集合思想;2.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3.感受集合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重点难点重点:感知集合的思想,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探究案三、温故知新1.同学们排成一队玩游戏,从左往右数小兰排第5,从右往左数小兰排第6。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2.房间里面有2个爸爸和2个儿子,但是只有3个人,是怎么回事?四、教学过程(一)合作交流学校要举行趣味运动会啦!我们快来看通知:听到这个好消息,三(1)班同学纷纷报名参加。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参加跳绳的有( )人;参加踢毽的有( )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你会计算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预设:一共有17人,9+8=17(人)。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到底是17、16、15还是14人呢?我们把表格重新整理一下,以便清楚地看出哪些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你能看出哪些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吗?有( )、( )和( )根据下表,现在你能数一数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了吗?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 )人。(三)规律探究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信息。跳绳 即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子 踢毽子陈东 丁旭 杨明 于丽 陶伟王爱华 赵军 刘红 周晓 卢强马超 徐强 李芳 朱小东韦恩图是19世纪英国数学家John Venn(约翰·韦恩)在1881年发明的,韦恩图又称集合圈。现在我们用维恩图来表示各项参赛的人数,与之前的表格比较,它有哪些优点?集合图能直观看出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尤其是重复参加两项比赛人数的部分很清楚。你了解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方法一:跳绳人数-3+踢毽人数列式:方法二:跳绳人数+(踢毽人数-3)列式:方法三:跳绳人数+踢毽人数-3列式:方法四:(跳绳人数-3)+(踢毽人数-3)+3列式:为什么都要减3呢?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小小裁判员判断:三(1)班有学生45人,其中有10人没有参加比赛,其他学生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25人,参加跳绳的有18人。这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45-25-18=2(人)。 ( )小迷糊三(1)班订《数学报》和《语文报》,每人至少订一份,有25人订《数学报》,24人订《语文报》,9人两种都订了,三(1)班有多少人?随堂检测1.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2.两根同样长的木条钉在一起,每根木条长20厘米,中间钉在一起的部分长6厘米,这两根木条钉在一起后从头到尾长多少厘米?3.三(2)班的同学们到游乐园玩,坐碰碰车的有18人,玩旋转木马的有22人,两样都玩的有6人,去游乐园的有多少名同学?4.看图回答问题。商店两天一共进了( )种水果。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5.小雨一家去采摘。爷爷、爸爸、外公、姨妈、小雨、叔叔6人采摘了圣女果,奶奶、妈妈、爷爷、小雨4人采摘了草莓,姑姑、舅舅、外婆3人采摘了小黄瓜。采摘圣女果和小黄瓜的共有( )人。采摘圣女果和草莓的共有( )人。课堂小结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探究案1.5 + 6 - 1 = 10(人)2.小小裁判员×依题意,实际参加比赛的有45-10=35(人),而参加跳绳和赛跑的共有25+18=43(人),二者之差便是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43-35=8(人)。小迷糊25+24-9=40(人)随堂检测1.2.20 +20 -6 =34﹙厘米﹚3.18 + 22 - 6 = 34(名)4.(1)8(2)昨天和今天都进了的水果有几种? 4种(答案不唯一)5.(1)9(2)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