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历史与社会部分(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2七下·新昌期末)姜夔《满江红》词中写道:“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指曹操)。”词句所用的典故来自(  )
A.桂陵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指曹操)。”意思是说:却笑人世间那些所谓“英雄”,没有几个是真正有本事的;你看,一篙春水,就把不可一世的曹操给吓走了。联系所学,在赤壁之战中,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结果曹军大败。
ACD三项和题干诗句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赤壁之战是题干词句所用的典故的来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赤壁之战的史实。
2.(2022七下·新昌期末)北方移民带来的水稻插秧与稻麦复种两项技术结束了江南地区火耕水裁的粗放农业,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现象大规模出现开始于(  )
A.秦汉时期 B.东晋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辽宋夏金时期
【答案】B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兴修水利;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双季稻;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东晋南朝时期开始大规模出现题干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3.(2022七下·新昌期末)实地考察是感受历史变化的重要方法,《水经注》就是在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综合性地理学著作。其作者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范缜 D.祖冲之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郦道元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他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郦道元是《水经注》的作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郦道元《水经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郦道元的相关史实。
4.(2022七下·新昌期末)天子门生,在古代是指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录取者。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官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创立科举制,用考试来选拔人才;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科举制与题干信息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及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2七下·新昌期末)“隋皇意欲泛龙舟,千里昆仑水别流。”为此“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营建东都洛阳 B.修筑长城和驰道
C.统一南北币制 D.开凿大运河
【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开凿大运河是“隋皇”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2022七下·新昌期末)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从中可见李白诗歌的特点有(  )
A.淳朴厚重、悲愤凄婉 B.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C.飘逸洒脱、充满想象 D.委婉细腻、清秀真挚
【答案】C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飘逸洒脱、充满想象是李白诗歌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白诗歌的特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李白诗歌的特点。
7.(2022七下·新昌期末)一位将领立志“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这位将领最有可能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李自成
【答案】A
【知识点】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使宋朝再振”“得勒金石”等信息,联系所学,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班师后,南宋与金最终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A项岳飞最有可能是题干中描述的将领,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岳飞抗金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022七下·新昌期末)虞集说:“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它反映的制度实行于(  )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答案】B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代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9.(2022七下·新昌期末)朱元璋建立了极端君主专制的国家权力体系,其核心是“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下列属于其措施的有(  )
①设立锦衣卫
②废除中书省
③设立“三司”
④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地方,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加强对百官和京城百姓的控制,特别设锦衣卫,授予自行侦缉、逮捕、审讯和刑杀的特权。①②③属于朱元璋采取的措施。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交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是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排除含④的选项。
A项①②③属于朱元璋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举措,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022七下·新昌期末)丁文江(1887-1936)评价某著作说:“三百年前言农工业书如此其详且备者一,读此书者,不特可以知当日生活之状况,工业之程度,且以今较昔,吾国经济之变迁,制作之兴废,亦于是中观焉。”这一著作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科学家丁文江曾评价《天工开物》的创造性价值举世无双“三百年前言农工业书如此其详且备者一,读此书者,不特可以知当日生活之状况,工业之程度,且以今较昔,吾国经济之变迁,制作之兴废,亦于是中观焉。”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天工开物》是题干评价的著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
二、历史与社会部分(本题有2大题,共30分)
11.千年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体的中华民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规定“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并下令“革衣服之制”,采用中原的传统服饰,详细规定了官吏的朝服和妇女服饰的具体样式。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增进民族之间的认同感,消除彼此的隔闺感。
——摘自汤夺先《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生活方式》
材料二:清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施行“因俗而治”的政策。这是清代民族政策的基本方针……就是在保持各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笼络和利用其上层分子,根据各少数民族的不同情况进行统治和管理,使之易于接受中央政权的统治,加强对中央王朝的认同。
——党福宝《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看清朝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特点,并据此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以西藏地区的具体措施为例说明“因俗而治”的政策,并指出其作用。
【答案】(1)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特点:汉化。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
(2)措施: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在承德避暑山庄为班禅修建寺庙。
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材料一“‘革衣服之制’,采用中原的传统服饰,详细规定了官吏的朝服和妇女服饰的具体样式”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体现了汉化的特点。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2)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后来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进一步加强,凡西藏的官吏任免,行政、财政、军事及涉外事务等权力均归驻藏大臣。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本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置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故答案为:(1)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特点:汉化。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
(2)措施: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在承德避暑山庄为班禅修建寺庙。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孝文帝改革,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孝文帝改革,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12.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政府采取的“开放国策”,造就了盛唐……在这一时期内,出现了经济社会空前繁荣的局面。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政治制度以及对外交往与交流,都超越了大一统的两汉时期。这其中除了唐朝汲取隋亡的教训原因外,无疑,唐政府采取的开放国策,对繁荣鼎盛局面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一安志宏《盛唐的"开放国策"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统治者深知“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凡大食、古逻、闭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货易。设官员主市舶,并招诸蕃携宝物香料来华与官府贸易。
——据《宋会要辑稿》
材料三:首次下西洋时,郑和“一次遍历诸番国,宜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同时,郑和的船队中既有战船也有大型货船,这种货船被称为“宝船”。每到一个港口,郑和或其他使臣处理外交公务,部下们就在当地开展贸易。
——罗荣邦《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
(1)列举体现唐朝“开放国策"的史实一例,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原因,指出海外贸易对宋朝政府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
【答案】(1)鉴真东渡。原因:汲取隋亡的教训,采取开放国策。
(2)原因: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海陆交通发达,统治者的重视。意义: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及友好往来。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经济重心的南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唐朝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如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根据材料一中的“……这其中除了唐朝汲取隋亡的教训原因外,无疑,唐政府采取的开放国策,对繁荣鼎盛局面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可知,唐朝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是汲取隋亡的教训,采取开放国策。
(2)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原因有: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海陆交通发达,统治者的重视等。结合教材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故答案为:(1)鉴真东渡。原因:汲取隋亡的教训,采取开放国策。
(2)原因: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海陆交通发达,统治者的重视。意义: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及友好往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对外开放,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原因,海外贸易对宋朝政府的意义,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一、历史与社会部分(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2七下·新昌期末)姜夔《满江红》词中写道:“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指曹操)。”词句所用的典故来自(  )
A.桂陵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淝水之战
2.(2022七下·新昌期末)北方移民带来的水稻插秧与稻麦复种两项技术结束了江南地区火耕水裁的粗放农业,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现象大规模出现开始于(  )
A.秦汉时期 B.东晋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辽宋夏金时期
3.(2022七下·新昌期末)实地考察是感受历史变化的重要方法,《水经注》就是在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综合性地理学著作。其作者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范缜 D.祖冲之
4.(2022七下·新昌期末)天子门生,在古代是指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录取者。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官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5.(2022七下·新昌期末)“隋皇意欲泛龙舟,千里昆仑水别流。”为此“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营建东都洛阳 B.修筑长城和驰道
C.统一南北币制 D.开凿大运河
6.(2022七下·新昌期末)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从中可见李白诗歌的特点有(  )
A.淳朴厚重、悲愤凄婉 B.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C.飘逸洒脱、充满想象 D.委婉细腻、清秀真挚
7.(2022七下·新昌期末)一位将领立志“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这位将领最有可能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李自成
8.(2022七下·新昌期末)虞集说:“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它反映的制度实行于(  )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9.(2022七下·新昌期末)朱元璋建立了极端君主专制的国家权力体系,其核心是“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下列属于其措施的有(  )
①设立锦衣卫
②废除中书省
③设立“三司”
④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2七下·新昌期末)丁文江(1887-1936)评价某著作说:“三百年前言农工业书如此其详且备者一,读此书者,不特可以知当日生活之状况,工业之程度,且以今较昔,吾国经济之变迁,制作之兴废,亦于是中观焉。”这一著作是(  )
A. B.
C. D.
二、历史与社会部分(本题有2大题,共30分)
11.千年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体的中华民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规定“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并下令“革衣服之制”,采用中原的传统服饰,详细规定了官吏的朝服和妇女服饰的具体样式。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增进民族之间的认同感,消除彼此的隔闺感。
——摘自汤夺先《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生活方式》
材料二:清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施行“因俗而治”的政策。这是清代民族政策的基本方针……就是在保持各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笼络和利用其上层分子,根据各少数民族的不同情况进行统治和管理,使之易于接受中央政权的统治,加强对中央王朝的认同。
——党福宝《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看清朝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特点,并据此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以西藏地区的具体措施为例说明“因俗而治”的政策,并指出其作用。
12.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政府采取的“开放国策”,造就了盛唐……在这一时期内,出现了经济社会空前繁荣的局面。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政治制度以及对外交往与交流,都超越了大一统的两汉时期。这其中除了唐朝汲取隋亡的教训原因外,无疑,唐政府采取的开放国策,对繁荣鼎盛局面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一安志宏《盛唐的"开放国策"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统治者深知“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凡大食、古逻、闭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货易。设官员主市舶,并招诸蕃携宝物香料来华与官府贸易。
——据《宋会要辑稿》
材料三:首次下西洋时,郑和“一次遍历诸番国,宜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同时,郑和的船队中既有战船也有大型货船,这种货船被称为“宝船”。每到一个港口,郑和或其他使臣处理外交公务,部下们就在当地开展贸易。
——罗荣邦《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
(1)列举体现唐朝“开放国策"的史实一例,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原因,指出海外贸易对宋朝政府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指曹操)。”意思是说:却笑人世间那些所谓“英雄”,没有几个是真正有本事的;你看,一篙春水,就把不可一世的曹操给吓走了。联系所学,在赤壁之战中,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结果曹军大败。
ACD三项和题干诗句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赤壁之战是题干词句所用的典故的来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赤壁之战的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兴修水利;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种双季稻;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东晋南朝时期开始大规模出现题干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3.【答案】B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郦道元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他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郦道元是《水经注》的作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郦道元《水经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郦道元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创立科举制,用考试来选拔人才;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科举制与题干信息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及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开凿大运河是“隋皇”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C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飘逸洒脱、充满想象是李白诗歌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白诗歌的特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李白诗歌的特点。
7.【答案】A
【知识点】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使宋朝再振”“得勒金石”等信息,联系所学,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班师后,南宋与金最终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A项岳飞最有可能是题干中描述的将领,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岳飞抗金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B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代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地方,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加强对百官和京城百姓的控制,特别设锦衣卫,授予自行侦缉、逮捕、审讯和刑杀的特权。①②③属于朱元璋采取的措施。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交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是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排除含④的选项。
A项①②③属于朱元璋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举措,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科学家丁文江曾评价《天工开物》的创造性价值举世无双“三百年前言农工业书如此其详且备者一,读此书者,不特可以知当日生活之状况,工业之程度,且以今较昔,吾国经济之变迁,制作之兴废,亦于是中观焉。”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天工开物》是题干评价的著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
11.【答案】(1)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特点:汉化。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
(2)措施: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在承德避暑山庄为班禅修建寺庙。
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材料一“‘革衣服之制’,采用中原的传统服饰,详细规定了官吏的朝服和妇女服饰的具体样式”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体现了汉化的特点。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2)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后来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进一步加强,凡西藏的官吏任免,行政、财政、军事及涉外事务等权力均归驻藏大臣。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本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置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故答案为:(1)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特点:汉化。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
(2)措施: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在承德避暑山庄为班禅修建寺庙。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孝文帝改革,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孝文帝改革,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12.【答案】(1)鉴真东渡。原因:汲取隋亡的教训,采取开放国策。
(2)原因: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海陆交通发达,统治者的重视。意义: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及友好往来。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经济重心的南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唐朝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如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根据材料一中的“……这其中除了唐朝汲取隋亡的教训原因外,无疑,唐政府采取的开放国策,对繁荣鼎盛局面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可知,唐朝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是汲取隋亡的教训,采取开放国策。
(2)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原因有: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海陆交通发达,统治者的重视等。结合教材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故答案为:(1)鉴真东渡。原因:汲取隋亡的教训,采取开放国策。
(2)原因: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海陆交通发达,统治者的重视。意义: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及友好往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对外开放,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原因,海外贸易对宋朝政府的意义,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