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列方程解应用题学生姓名 授课日期教师姓名 授课时长知识定位有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用算术方法求解比较困难。此时,如果能恰当地假设一个未知量为 x(或其它字母),并能用两种方式表示同一个量,其中至少有一种方式含有未知数 x,那么就得到一个含有未知数 x 的等式,即方程。利用列方程求解应用题,数量关系清晰、解法简洁,应当熟练掌握。方程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对于解题有相当大的帮助,并且在代数学中乃至整个数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列方程与方程组解应用题关键注意以下几点:1、设未知数的主要技巧和手段:把与其他数量关系紧密的关键量设为“x”.2、用代数法来表示各个量:利用“x”表示出所有未知量或变量.3、找准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明显的等量关系与隐含的等量关系的寻找知识梳理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方程是代数学最基本的模型,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中最简单的种类.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 12、二元一次方程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基本没有区别,由于可以多设未知数,所以通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解方程组的过程更需要一些技巧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消元,“消元”顾名思义减少方程组中未知数的个数,解方程组的消元方法主要有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将方程组中的某个未知数的系数调整为相等,将方程组中方程的相减达到消元目的.代入消元法:利用方程组中的某条方程得到某项未知数的代数表达式,然后将它代入方程组中的其他方程达到消元目的.消元后,把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3、重点难点解析重点:列方程及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1)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各个量中的关键量,这个量最好能和题目中的其他量有着紧密的数量关系.(2)设这个量为 x,用含 x 的代数式来表示题目中的其他量.(3)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4)解方程.(5)通过求到的关键量求得题目答案.难点:(1)恰当的假设未知数(2)从已知条件中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并求解。4、竞赛考点挖掘(1)找关键量设为未知数(2)联系其他知识点,寻找等量关系构建方程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已知足球、篮球、排球三种球平均每个 35元.篮球比排球每个贵 10 元,足球比排球每个贵8 元.问:每个篮球多少元?【答案】29【解析】找等量关系,足球+篮球+排球等于平均价格乘以 3设每个排球 x 元,则每个篮球为 x+10 元,每个足球 x+8元,由已知列方程:x+x+8+x+10=35×3,解得 x=29.所以每个篮球 x+10=29+10=39 元。【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1【试题来源】【题目】有一些糖,每人分 5 块多 10 块;如果现有的人数增加到原人数的 1.5 倍,那么每人 4 块就少 2块.问这些糖共有多少块 【答案】70【解析】这道题属于盈亏问题,盈亏问题用方程解决很容易。等量关系为两种分法的糖总数不变设开始共有 x 人,5x+10=4×1.5x-2,解得 x=12,所以这些糖共有 12×5+10=70 块.【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甲、乙、丙、丁四人今年分别是 16、12、11、9岁。问:多少年前,甲、乙的年龄和是丙、丁年龄和的 2倍?【答案】6 年前【解析】这是一道年龄问题,也可以用方程来解决。等量关系为:多少年前,甲、乙的年龄和是丙、丁年龄和的 2 倍。关键:在相同的时间内,每个人增加或减少的年龄是相同的。设 x 年前,甲乙的年龄和是丙、丁年龄和的 2 倍.16+12-2x=2×(11+9-2x),解得 x=6.所以,6 年前,甲、乙的年龄和是丙、丁年龄和的 2 倍.【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有一队伍以 1.4 米/秒的速度行军,末尾有一通讯员因事要通知排头,于是以 2.6 米/秒的速度从末尾赶到排头并立即返回排尾,共用了 10 分 50 秒。问:队伍有多长?【答案】600【解析】这是一道“追及又相遇”的行程问题,通讯员从末尾到排头是追及问题,他与排头所行路程差为队伍长;通讯员从排头返回排尾是相遇问题,他与排尾所行路程和为队伍长。如果设通讯员从末尾到排头用了 x 秒,那么通讯员从排头返回排尾用了(650-x)秒,于是不难列方程。解:设通讯员从末尾赶到排头用了 x 秒,依题意得2.6x-1.4x=2.6(650-x)+1.4(650-x)。解得 x=500。所以队伍长为(2.6-1.4)×500=600(米)。【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如图 18—2 中的短除式所示,一个自然数被 8除余 1,所得的商被 8 除余 1,再把第二次所得的商被 8 除后余 7,最后得到的一个商是a.图 18-3中的短除式表明:这个自然数被 17除余 4,所得的商被 17除余 15,最后得到的一个商是a的 2 倍.求这个自然数.【答案】1993【解析】由题意知 8a 7 8 1 8 1 17 2a 17 4, 整理得 512a+457=578a+259,即66a=198,a=3.于是,[(80+1)×8+1]× 8+1=1993.【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1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 122,如果分子、分母郡减去 19,得到的分数约简后是 .那5么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33【答案】89【解析】a方 法 一 : 设 这 个 分 数 为 , 则 分 子 、 分 母 都 减 去 19 为122 aa 1 9 = a 1 9 = 1 ,即 5a -95=103-a ,解得 a 33 ,则 122-33=89.所(1 2 2 a ) 1 9 1 0 3 a 533以原来的分数是89a a 19方法二:设这个分数为变化后为 ,那么原来这个分数为 ,并且有5a 5a 19(a 19) (5a 19) 33=122, ,解得。=14.所以原来的分数是 .89【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有 43位同学,他们身上带的钱从 8 分到 5 角,钱数都各不相同.每个同学都把身上带的全部钱各自买了画片.画片只有两种:3 分一张和 5 分一张.每 11 人都尽量多买 5 分一张的画片.问他们所买的 3分画片的总数是多少张 【答案】84【解析】钱数除以 5 余 0,1,2,3,4 的人,分别买 0,2,4,1,3 张 3 分的画片.因此,可将钱数 8分至 5角 2分这 45种分为 9组,每连续 5个在一组,每组买 3分画片 0+2+4+1+3=10张,9 组共买 10×9=90 张,去掉 5 角 1 分钱中买的 2 张 3 分画片,5 角 2 分中买的 4 张 3分画片,43 个人买的 3 分画片的总数是 90-2-4=84 张.【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 16 个,或制盒底 43个,一个盒身和两个盒底配成一个罐头盒,现有 150 张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才能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答案】86 张铁皮制盒身,64张铁皮制盒底【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这个题有两个未知量,一个是制盒身的铁皮张数,一个是制盒底的铁皮张数,这样就可以用两个未知数表示,要求出这两个未知数,就要从题目中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两个方程,组在一起,就是方程组。两个等量关系是:A 做盒身张数+做盒底的张数=铁皮总张数B 制出的盒身数×2=制出的盒底数解:设用 x 张铁皮制盒身,y 张铁皮制盒底。 x y 150 x 86 解得 16x 2 43y y 64所以 86 张铁皮制盒身,64张铁皮制盒底【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运来三车苹果,甲车比乙车多 4 箱,乙车比丙车多 4 箱,甲车比乙车每箱少 3 个苹果,乙车比丙车每箱少 5个苹果,甲车比乙车总共多 3 个苹果,乙车比丙车总共多 5个苹果,这三车苹果共有多少个 【答案】673【解析】设乙车运 x 箱,每箱装 y 个苹果,列表如下:车别 甲 乙 丙箱数 x+4 x x-4每箱苹果数 y-3 y y+5根据上表可列出如下方程:(x+4)(y-3)-xy=3xy-(x-4)(y+5)=5化简为: 4y-3x=15, ① 5x-4y=15, ②①+②,得:2x=30,于是 x=15.将 x=15 代人①或②,可得:y=15.所以甲车运 19箱,每箱 12个;乙车运 15 箱,每箱 15个;丙车运 11 箱,每箱 20个.三车苹果的总数是:12×19+15×15+20×1 1=673(个).【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4【试题来源】【题目】有甲、乙、丙、丁 4 人,每 3 个人的平均年龄加上余下一人的年龄分别为 29,23,2l和 17.这4 人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的差是多少 【答案】18【解析】设这些人中的年龄从大到小依次为 x、 y 、 z 、w,①+②+③十④得:2( x +y+z+w )=90,x y z w则 =15…………………………………………⑤32①-⑤得: x 14 , x =21;32④-⑤得: z 2, z=3;3所以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的差为 x w =21—3=18(岁)【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4【试题来源】【题目】有一队伍以 1.4米/秒的速度行军,末尾有一通讯员因事要通知排头,于是以 2.6 米/秒的速度从末尾赶到排头并立即返回排尾,共用了 10 分 50 秒。问:队伍有多长?【答案】600【解析】这是一道“追及又相遇”的问题,通讯员从末尾到排头是追及问题,他与排头所行路程差为队伍长;通讯员从排头返回排尾是相遇问题,他与排尾所行路程和为队伍长。如果设通讯员从末尾到排头用了 x 秒,那么通讯员从排头返回排尾用了(650-x)秒,于是不难列方程。设通讯员从末尾赶到排头用了 x 秒,依题意得2.6x-1.4x=2.6(650-x)+1.4(650-x)。解得 x=500。推知队伍长为(2.6-1.4)×500=600(米)。答:队伍长为 600 米。【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铁路旁的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 3.6 千米/时,骑车人速度为 10.8千米/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 22秒,通过骑车人用 26 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答案】286【解析】本题属于追及问题,行人的速度为 3.6 千米/时=1 米/秒,骑车人的速度为 10.8千米/时=3米/秒。火车的车身长度既等于火车车尾与行人的路程差,也等于火车车尾与骑车人的路程差。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 x 米/秒,那么火车的车身长度可表示为(x-1)×22或(x-3)×26,由此不难列出方程。设这列火车的速度是 x 米/秒,依题意列方程,得(x-1)×22=(x-3)×26。解得 x=14。所以火车的车身长为(14-1)×22=286(米)。答: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为 286米。【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如图,沿着边长为 90 米的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甲从 A 出发,每分钟走 65 米,乙从 B出发,每分钟走 72 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哪一条边上?【答案】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 DA边上【解析】这是环形追及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先看成“直线”追及问题,求出乙追上甲所需要的时间,再回到“环行”追及问题,根据乙在这段时间内所走路程,推算出乙应在正方形哪一条边上。设追上甲时乙走了 x 分。依题意,甲在乙前方3×90=270(米),故有72x=65x+270。x 270 270 1解得 ,在这段时间内乙走了 72 2777 (米)7 7 7由于正方形边长为 90米,共四条边,故由可以推算出这时甲和乙应在正方形的 DA边上。答: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 DA边上。【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4【试题来源】【题目】一条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由甲至乙是顺水行驶,由乙至甲是逆水行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8千米/时,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为 2∶1。某天恰逢暴雨,水流速度为原来的 2 倍,这条船往返共用 9时。问: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答案】20【解析】这是流水中的行程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先求出水流速度。设甲、乙两港相距 x 千米,原来水流速度为 a 千米/时根据题意可知,逆水速度与顺水速度的比为 2∶1,即8(8-a)∶(8+a)=1∶2,于是有 8+a=2(8-a),解得 a=3x x再根据暴雨天水流速度变为 2a 千米/时,则有 98 2a 8 2a8 x x把 a= 代入,得 93 8 2 8 8 2 8 3 3解得 x=20。答:甲、乙两港相距 20 千米。【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5【试题来源】【题目】某人在公路上行走,往返公共汽车每隔 4 分就有一辆与此人迎面相遇,每隔 6 分就有一辆从背后超过此人。如果人与汽车均为匀速运动,那么汽车站每隔几分发一班车?【答案】4.8【解析】此题看起来似乎不易找到相等关系,注意到某人在公路上行走与迎面开来的车相遇,是相遇问题,人与汽车 4 分所行的路程之和恰是两辆相继同向行驶的公共汽车的距离;每隔 6 分就有一辆车从背后超过此人是追及问题,车与人 6 分所行的路程差恰是两车的距离,再引进速度这一未知常量作参数,问题就解决了。设汽车站每隔 x 分发一班车,某人的速度是 v1,汽车的速度为 v2,依题意得由①②,得将③代入①,得x=4.8所以汽车站每隔 4.8分钟发一班车【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4【试题来源】【题目】六(1)班举行一次数学测验,采用 5 级计分制(5 分最高,4 分次之,以此类推)。男生的平均成绩为 4 分,女生的平均成绩为 3.25 分,而全班的平均成绩为 3.6分。如果该班的人数多于 30 人,少于 50人,那么有多少男生和多少女生参加了测验?【答案】该班有 21个男生和 24个女生【解析】设该班有 x 个男生和 y 个女生,于是有4x+3.25y=3.6(x+y),化简后得 8x=7y。从而全班共有学生在大于 30小于 50的自然数中,只有 45可被 15整除,所以推知 x=21,y=24。答:该班有 21 个男生和 24 个女生。【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小明玩套圈游戏,套中小鸡一次得 9 分,套中小猴得 5 分,套中小狗得 2 分。小明共套了10 次,每次都套中了,每个小玩具都至少被套中一次,小明套 10 次共得 61 分。问:小明至多套中小鸡几次?【答案】5【解析】设套中小鸡 x 次,套中小猴 y 次,则套中小狗(10-x-y)次。根据得 61分可列方程9x+5y+2(10-x-y)=61,化简后得 7x=41-3y。显然 y 越小,x 越大。将 y=1 代入得 7x=38,无整数解;若 y=2,7x=35,解得 x=5。答:小明至多套中小鸡 5 次。【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某单位的职工到郊外植树,其中有男职工,也有女职工,并且有寺的职工各带一个孩子参加.男职工每人种 13 棵树,女职工每人种 10 棵树,每个孩子种 6 棵树,他们一共种了 216棵树.那么其中有多少名男职工 【答案】12【解析】设男职工 x人,孩子 y 人,则女职工 3 y - x人(注意,为何设孩子数为 y 人,而不是设女工为 y 人),那么有13x 10 3y x 6y =216,化简为3x 36y =216,即 x 12y =72. x 12 x 24 x 36 x 48 x 60有 y 5 y 4 . y 3 y 2 y 1 x 12但是,女职工人数为3y x 必须是自然数,所以只有 时,3y x 3满足. y 5那么男职工数只能为 12名【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 A、B、C 三道题,25 名参赛者每人至少答对了一题.在所有没有答对 A的学生中,答对 B 的人数是答对 C 的人数的两倍,只答对问题 A 的人数比既答对 A 又至少答对其他一题的人数多 1.又已知在所有恰好答对一题的参赛者中,有一半没有答对 A.请问有多少学生只答对 B 【答案】6【解析】设不只答对 A 的为 x人,仅答对 B 的为 y 人,没有答对 A但答对 B 与 C 的为 z 人. 25 x y 解得: 3 , z 23 3xy z, x 6,x =7 时, y 、 z 都是正整数,所以 x 7, y 6, z 2。故只答对 B 的有 6 人.【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4【试题来源】【题目】幼儿园有 3 个班,甲班比乙班多 4 人,乙班比丙班多 4 人.老师给小孩分枣.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 3个枣;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 5 个枣.结果甲班比乙班总共多分 3 个枣,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 5 个枣.问 3个班总共分了多少枣 【答案】673【解析】方法一:设甲班有 x人,则乙班有 x -4 人,丙班有戈 x -8 人;甲班每人分得 y 个枣,则乙班每人分得 y+3 个,丙班每人分得 y+8 个.那么有甲班共分得 xy 个枣,乙班共分得( x -4)(y+3)个枣,丙班共分得( x -8)( y +8)个枣. xy ( x 4)( y 3) 3 3x 4 y 9 x 1 9xy ( x 8)( y 8) 8 整理得 x y 7 , 解得 y 1 2 .因此,甲班小孩 19 人,每个小孩分枣 12 个;乙班小孩 15 人,每个小孩分枣 15 个;丙班小孩 11人,每个小孩分枣 20 个. =19×12+15×15+11×20=673(个).所以,三班共分 673个枣.方法二:人数 每人枣数 共分枣数甲班 x+8 y-8 z+8乙班 x+4 y-5 z+5丙班 x y z先看甲、丙两班,有甲班戈人比丙班 x 人少分 8 x 个枣,而甲班共分得枣比丙班多 8个,所以甲班多出的 8 人共分得 8 x+8 个枣,即每人分得 x+1个枣.那么有:人数 每人枣数甲班 x+8 x+1乙班 x+4 x+4丙班 x x+9再看乙、丙班,乙班 x 人比丙班 x 人少分 5 x 个枣,而乙班共分得的枣比丙班多 5 个枣,所以乙班多出的 4 人共分得 5x+x 个枣,即每人分得(5x+5)÷4 个枣.有(5x+5)÷4=x+4,解得 x =11.因此,甲班小孩 19 人,每个小孩分枣 12 个;乙班小孩 15 人,每个小孩分枣 15 个;丙班小孩 11人,每个小孩分枣 20 个.19X 12+15×15+11×20=673(个).所以,三班共分 673个枣.方法三:将甲、乙、丙三个班的两组数据标在图中,并设甲班每人分得枣的个数为 a,丙班人数为b,不难得到如下每个小图形的面积,如下图所示·每班分得的枣的总数为每班人数×每班每人分得枣的个数,在图中体现为图形的面积.三个班分得的枣的总数对应的图形均包含阴影部分,所以有:甲班枣的总数对应为阴影+8a;乙班枣的总数对应为阴影+4a +12+3b;丙班枣的总数对应为阴影+8b;甲班比丙班多分得 8a -8b=3+5=8,所以有a - b =1 …………………①;乙班比丙班多分得 4a +12-5b=5 ………………………………… ②,a 12由①、②得 b 11三班分得的枣的总数为:(11+8)×12+(1l+4)×(12+3)+11×(12+8)= 673(个) .【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5【试题来源】【题目】在同一路线上有 4 个人:第一个人坐汽车,第二个人开摩托车,第三个人乘助力车,第四个人骑自行车,各种车的速度是固定的,坐汽车的 12 时追上乘助力车的,14时遇到骑自行车的,而开摩托车的相遇是 16 时.开摩托车的遇到乘助力车的是 17 时,并在 18 时追上了骑自行车的,问骑自行车的几时遇见乘助车的 【答案】骑自行车的在 15时 20分遇见骑助力车的【解析】12 时以前的位置关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我们从 12 时开始考虑.设汽车、摩托车、助力车、自行车的速度分别为 a,b,c,d,设在 12 时骑自行车的与坐汽车的距离为 x,骑自行车的与开摩托车的之间的距离为 y.有(①+③)×2 一(②+④),得3x 10(c d ) x 10,即 (c d )3设骑自行车的在 t 时遇见骑助力车的,则x (t 12) (c d ), t 12 10 t 15 1即 ,所以 .3 3所以骑自行车的在 15时 20 分遇见骑助力车的.【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5习题演练【试题来源】【题目】三个连续自然数,其中最小的那个数的 5 倍等于其他两个数和的 2 倍,那么,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答案】 6、7、8【解析】6、7、8【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 1【试题来源】【题目】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正方形每条边比三角形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小红的五分硬币共价值几元?【答案】 3【解析】3【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用气枪打气球,打中一个得 5 分,如果未打中,则一枪倒扣 2 分。小明发射20抢,共得 51 分。他打中了几枪?【答案】13【解析】13【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教室里有若干学生,走了 10个女生后,男生是女生人数的 2 倍,又走了 9 个男生后,女生是男生人数的 5 倍。问:最初有多少个女生?【答案】15【解析】15【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要将一批《小学数学》杂志打包后送往邮局(要求每包所装册数相同),这批杂志的3够打包还多 44本.如果这批杂志刚好可以打 9 包,这批杂志共多少本?5【答案】990【解析】990【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 某公路干线上,分别有两个小站 A 和 B,A、B 两站相距 63 千米,A 站有一辆汽车其最大时速为45千米/小时,B站有一辆汽车其最大时速为36千米/小时.如果两车同时同向分别以最大时速从两站开出.求经过多长时间后,两车相距 108千米?【答案】5 或 19【解析】5 或 19【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体育组第一次买了 6 个排球和 1 个足球共用去 155元,第二次买了 13个排球和 3 个足球共用去 365元。求每个足球、排球各多少元?【答案】排球 20,足球 35。【解析】排球 20,足球 35【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2【试题来源】【题目】养鸡场新买来 100 只小鸡,其中母鸡只数的 4 倍比公鸡只数的 3 倍多 120 只,买来母鸡,公鸡各多少只?【答案】母鸡 60,公鸡 40【解析】母鸡 60,公鸡 40【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 小名有 5 盒奶糖,小强有 4 盒水果糖共值 44元,如果小名和小强对换一盒,则各人手里的糖的价格相等。一盒奶糖和一盒水果糖各值多少元?【答案】奶糖 4 元,水果糖 6 元【解析】奶糖 4 元,水果糖 6 元【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一家公司购买了 20台设备,包括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共计 80000 元,其中每台计算机价格 4000 元,投影仪每台 6000元,打印机每台 2000 元,已知计算机购买的数量是打印机与投影仪数量和的 4 倍,求各台设备购买的数量.【答案】计算机 16台,投影仪 2 台,、打印机 2 台【解析】计算机 16台,投影仪 2 台,、打印机 2 台【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4【试题来源】【题目】河水是流动的,在 Q 点处流入静止的湖中,一游泳者在河中顺流从 P 到 Q,然后穿过湖到 R,共用 3 小时.若他由 R 到 Q 再到 P,共需6小时.如果湖水也是流动的,速度等5于河水的速度,那么从 P 到 Q 再到 R 需 小时.问在这样的条件下,从 R 到 Q 再到 P 需几2小时 【答案】 7.5【解析】7.5【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5列方程解应用题学生姓名 授课日期教师姓名 授课时长知识定位有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用算术方法求解比较困难。此时,如果能恰当地假设一个未知量为x(或其它字母),并能用两种方式表示同一个量,其中至少有一种方式含有未知数x,那么就得到一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利用列方程求解应用题,数量关系清晰、解法简洁,应当熟练掌握。方程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对于解题有相当大的帮助,并且在代数学中乃至整个数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列方程与方程组解应用题关键注意以下几点:1、设未知数的主要技巧和手段:把与其他数量关系紧密的关键量设为“x”.2、用代数法来表示各个量:利用“x”表示出所有未知量或变量.3、找准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明显的等量关系与隐含的等量关系的寻找知识梳理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方程是代数学最基本的模型,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中最简单的种类.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12、二元一次方程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基本没有区别,由于可以多设未知数,所以通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解方程组的过程更需要一些技巧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消元,“消元”顾名思义减少方程组中未知数的个数,解方程组的消元方法主要有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将方程组中的某个未知数的系数调整为相等,将方程组中方程的相减达到消元目的.代入消元法:利用方程组中的某条方程得到某项未知数的代数表达式,然后将它代入方程组中的其他方程达到消元目的.消元后,把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3、重点难点解析重点:列方程及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1)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各个量中的关键量,这个量最好能和题目中的其他量有着紧密的数量关系.(2)设这个量为x,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题目中的其他量.(3)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4)解方程.(5)通过求到的关键量求得题目答案.难点:(1)恰当的假设未知数(2)从已知条件中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并求解。4、竞赛考点挖掘(1)找关键量设为未知数(2)联系其他知识点,寻找等量关系构建方程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已知足球、篮球、排球三种球平均每个35元.篮球比排球每个贵10元,足球比排球每个贵8元.问:每个篮球多少元?【试题来源】【题目】有一些糖,每人分5块多10块;如果现有的人数增加到原人数的1.5倍,那么每人4块就少2块.问这些糖共有多少块 【试题来源】【题目】甲、乙、丙、丁四人今年分别是16、12、11、9岁。问:多少年前,甲、乙的年龄和是丙、丁年龄和的2倍?【试题来源】【题目】有一队伍以1.4米/秒的速度行军,末尾有一通讯员因事要通知排头,于是以2.6米/秒的速度从末尾赶到排头并立即返回排尾,共用了10分50秒。问:队伍有多长?【试题来源】【题目】如图18—2中的短除式所示,一个自然数被8除余1,所得的商被8除余1,再把第二次所得的商被8除后余7,最后得到的一个商是.图18-3中的短除式表明:这个自然数被17除余4,所得的商被17除余15,最后得到的一个商是的2倍.求这个自然数.【试题来源】【题目】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22,如果分子、分母郡减去19,得到的分数约简后是 .那么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试题来源】【题目】有43位同学,他们身上带的钱从8分到5角,钱数都各不相同.每个同学都把身上带的全部钱各自买了画片.画片只有两种:3分一张和5分一张.每11人都尽量多买5分一张的画片.问他们所买的3分画片的总数是多少张 【试题来源】【题目】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3个,一个盒身和两个盒底配成一个罐头盒,现有150张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才能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试题来源】【题目】运来三车苹果,甲车比乙车多4箱,乙车比丙车多4箱,甲车比乙车每箱少3个苹果,乙车比丙车每箱少5个苹果,甲车比乙车总共多3个苹果,乙车比丙车总共多5个苹果,这三车苹果共有多少个 【试题来源】【题目】有甲、乙、丙、丁4人,每3个人的平均年龄加上余下一人的年龄分别为29,23,2l和17.这4人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的差是多少 【试题来源】【题目】有一队伍以1.4米/秒的速度行军,末尾有一通讯员因事要通知排头,于是以2.6米/秒的速度从末尾赶到排头并立即返回排尾,共用了10分50秒。问:队伍有多长?【试题来源】【题目】铁路旁的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时,骑车人速度为10.8千米/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骑车人用26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试题来源】【题目】如图,沿着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甲从A出发,每分钟走65米,乙从B出发,每分钟走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哪一条边上?【试题来源】【题目】一条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由甲至乙是顺水行驶,由乙至甲是逆水行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为2∶1。某天恰逢暴雨,水流速度为原来的2倍,这条船往返共用9时。问: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试题来源】【题目】某人在公路上行走,往返公共汽车每隔4分就有一辆与此人迎面相遇,每隔6分就有一辆从背后超过此人。如果人与汽车均为匀速运动,那么汽车站每隔几分发一班车?【试题来源】【题目】六(1)班举行一次数学测验,采用5级计分制(5分最高,4分次之,以此类推)。男生的平均成绩为4分,女生的平均成绩为3.25分,而全班的平均成绩为3.6分。如果该班的人数多于30人,少于50人,那么有多少男生和多少女生参加了测验?【试题来源】【题目】小明玩套圈游戏,套中小鸡一次得9分,套中小猴得5分,套中小狗得2分。小明共套了10次,每次都套中了,每个小玩具都至少被套中一次,小明套10次共得61分。问:小明至多套中小鸡几次?【试题来源】【题目】某单位的职工到郊外植树,其中有男职工,也有女职工,并且有寺的职工各带一个孩子参加.男职工每人种13棵树,女职工每人种10棵树,每个孩子种6棵树,他们一共种了216棵树.那么其中有多少名男职工 【试题来源】【题目】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A、B、C三道题,25名参赛者每人至少答对了一题.在所有没有答对A的学生中,答对B的人数是答对C的人数的两倍,只答对问题A的人数比既答对A又至少答对其他一题的人数多1.又已知在所有恰好答对一题的参赛者中,有一半没有答对A.请问有多少学生只答对B 【试题来源】【题目】幼儿园有3个班,甲班比乙班多4人,乙班比丙班多4人.老师给小孩分枣.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结果甲班比乙班总共多分3个枣,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5个枣.问3个班总共分了多少枣 【试题来源】【题目】在同一路线上有4个人:第一个人坐汽车,第二个人开摩托车,第三个人乘助力车,第四个人骑自行车,各种车的速度是固定的,坐汽车的12时追上乘助力车的,14时遇到骑自行车的,而开摩托车的相遇是16时.开摩托车的遇到乘助力车的是17时,并在18时追上了骑自行车的,问骑自行车的几时遇见乘助车的 习题演练【试题来源】【题目】三个连续自然数,其中最小的那个数的5倍等于其他两个数和的2倍,那么,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试题来源】【题目】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正方形每条边比三角形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小红的五分硬币共价值几元?【试题来源】【题目】用气枪打气球,打中一个得5分,如果未打中,则一枪倒扣2分。小明发射20抢,共得51分。他打中了几枪?【试题来源】【题目】教室里有若干学生,走了10个女生后,男生是女生人数的2倍,又走了9个男生后,女生是男生人数的5倍。问:最初有多少个女生?【试题来源】【题目】要将一批《小学数学》杂志打包后送往邮局(要求每包所装册数相同),这批杂志的够打包还多44本.如果这批杂志刚好可以打9包,这批杂志共多少本?【试题来源】【题目】 某公路干线上,分别有两个小站A和B,A、B两站相距63千米,A站有一辆汽车其最大时速为45千米/小时,B站有一辆汽车其最大时速为36千米/小时.如果两车同时同向分别以最大时速从两站开出.求经过多长时间后,两车相距108千米?【试题来源】【题目】体育组第一次买了6个排球和1个足球共用去155元,第二次买了13个排球和3个足球共用去365元。求每个足球、排球各多少元?【试题来源】【题目】养鸡场新买来100只小鸡,其中母鸡只数的4倍比公鸡只数的3倍多120只,买来母鸡,公鸡各多少只?【试题来源】【题目】 小名有5盒奶糖,小强有4盒水果糖共值44元,如果小名和小强对换一盒,则各人手里的糖的价格相等。一盒奶糖和一盒水果糖各值多少元?【试题来源】【题目】一家公司购买了20台设备,包括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共计80000元,其中每台计算机价格4000元,投影仪每台6000元,打印机每台2000元,已知计算机购买的数量是打印机与投影仪数量和的4倍,求各台设备购买的数量.【试题来源】【题目】河水是流动的,在Q点处流入静止的湖中,一游泳者在河中顺流从P到Q,然后穿过湖到R,共用3小时.若他由R到Q再到P,共需6小时.如果湖水也是流动的,速度等于河水的速度,那么从P到Q再到R需小时.问在这样的条件下,从R到Q再到P需几小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五年级奥数589 列方程解应用题(学生版).docx 五年级奥数589 列方程解应用题(讲师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