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 单摆[学习目标] 1. 理解单摆模型和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知道单摆振动时回复力的来源2. 知道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重点难点]1. 理解单摆的回复力2. 单摆的周期[导学探究] 一、单摆及单摆的回复力1. 单摆的组成:由细线和 组成.2. 理想化模型(1) 细线的质量与小球相比 .(2) 小球的直径与线的长度相比 .3. 单摆的回复力(1) 回复力的来源:摆球的重力沿 方向的分力.(2) 回复力的特点:在摆角很小时,摆球所受的回复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 ,方向总指向 ,即F=-x.从回复力特点可以判断单摆做简谐运动.4. 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推证在偏角很小时,sin θ≈,又回复力F=mgsin θ,所以单摆的回复力为F=-x(式中x表示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l表示单摆的摆长,负号表示回复力F与位移x的方向相反),由此知回复力符合F=-kx,单摆做简谐运动.二、单摆的周期1. 单摆振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 (填“有关”或“无关”),在振幅较小时与振幅(填“有关”或“无关”),但与摆长 (填“有关”或“无关”),摆长 越长,周期 (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 周期公式(1) 提出:周期公式是荷兰物理学家 首先提出的.(2) 公式:T=2π,即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根成 ,与重力加速度g的二次方根成 ,而与振幅、摆球质量 .例1图中O点为单摆的固定悬点,现将摆球(可视为质点)拉至A点,此时细线处于张紧状态,释放摆球,摆球将在竖直平面内的A、C之间来回摆动,B点为运动中的最低位置,则在摆动过程中( )A.摆球受到重力、拉力、向心力、回复力四个力的作用B.摆球在A点和C点处,速度为零,合力与回复力也为零C.摆球在B点处,速度最大,细线拉力也最大D.摆球在B点处,速度最大,回复力也最大例2(多选)如图所示为一单摆的振动图像,则( )A.t1和t3时刻摆线的拉力等大B.t2和t3时刻摆球速度相等C.t3时刻摆球速度正在减小D.t4时刻摆线的拉力正在减小[应用练习] 1. (多选)甲、乙两个单摆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根据振动图像可以判定( )A.若甲、乙两单摆在同一地点摆动,甲、乙两单摆摆长之比是9∶4B.甲、乙两单摆振动的频率之比是3∶2C.甲、乙两单摆振动的周期之比是2∶3D.若甲、乙两单摆在不同地点摆动,但摆长相同,则甲、乙两单摆所在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9∶42. (对单摆回复力的理解)(多选)一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摆球的合外力为零B.t2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C.t3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摆球的回复力最大D.t4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3. (单摆周期公式的应用)如图所示,摆长为L的单摆,周期为T.如果在悬点O的正下方的B点固定一个光滑的钉子,OB的距离为OA长度的,使摆球A(半径远小于L)通过最低点向左摆动,悬线被钉子挡住成为一个新的单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摆在整个振动过程中的周期不变B.单摆在整个振动过程中的周期将变大为原来的倍C.单摆的整个振动过程中的周期将变小为原来的D.单摆的整个振动过程中的周期无法确定4. 如图所示是一个单摆(θ<5°),其周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把摆球的质量增加一倍,其周期变小B.摆球的振幅变小时,周期也变小C.此摆由O→B运动的时间为D.摆球在B→O过程中,动能向势能转化5. 将秒摆(周期为2 s)的周期变为4 s,下面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只将摆球质量变为原来的 B.只将振幅变为原来的2倍C.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4倍 D.只将摆长变为原来的16倍6. 同一地点两个做简谐运动的单摆的摆长分别为l1和l2,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中1和2所示,由此可知,l1∶l2等于( )A.1∶3 B.4∶1 C.1∶4 D.9∶17. 如图所示,在两根等长的细线下悬挂一个小球(体积可忽略),组成了双线摆,若细线长均为l,两线与天花板的夹角均为α,重力加速度为g,当小球垂直纸面做简谐运动时,周期为( )A.2π B.2πC.2π D.2π8. (多选)甲、乙两单摆在同一地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可知( )A.甲、乙两单摆的周期之比为2∶1B.甲、乙两单摆的摆长之比为2∶1C.0.5~1.0 s时间内,甲摆球的速度减小D.t=0.5 s时甲摆球势能最大,乙摆球动能最大9. (多选)如图甲所示,一个单摆做小角度摆动,从某次摆球由左向右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对于这个单摆的振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摆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x=8sin (πt) cmB.单摆的摆长约为1 mC.从t=2.5 s到t=3 s的过程中,摆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D.从t=2.5 s到t=3 s的过程中,摆球所受绳子拉力逐渐减小10.(多选)将一单摆向左拉至水平标志线上,从静止释放,当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摆线碰到障碍物,摆球继续向右摆动.用频闪照相机拍到如图所示的单摆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说明了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9∶4C.摆球经过最低点时,线速度不变,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减小,摆线张力变大D.摆球经过最低点时,角速度变大,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减小,摆线张力不变11.(多选)如图所示,一单摆悬于O点,摆长为L,若在O点正下方的O′点钉一个光滑钉子,使OO′=.将摆球拉至A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将在A、C之间来回振动,若振动过程中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5°,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机械能守恒,可得摆角大小不变B.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C.周期T=2π(+)D.周期T=π(+)2.4 单摆 答案[导学探究] 一、1.小球 2.(1)可以忽略 (2)可以忽略 3.(1)圆弧切线.(2)正比,平衡位置.二、1.无关,无关,有关,越大.2.(1)惠更斯.(2)正比,反比,无关.例1答案 C 解析 摆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拉力作用,A错误;摆球在摆动过程中,在最高点A、C处速度为零,回复力最大,合力不为零,在最低点B处,速度最大,回复力为零,细线的拉力最大,C正确,B、D错误.例2答案 AD 解析 由题图可知,t1和t3时刻摆球的位移相等,根据对称性可知单摆振动的速度大小相等,故摆线拉力大小相等,故A正确;t2时刻摆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t3时刻摆球向平衡位置运动,所以t2和t3时刻摆球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t3时刻摆球正衡位置,速度正在增大,故C错误;t4时刻摆球正远离平衡位置,速度正在减小,摆线拉力也减小,故D正确.[应用练习] 1. 答案 BCD解析 根据题图图像可知,单摆振动的周期关系T甲=T乙,所以周期之比为=,所以频率之比=,故B、C正确;若甲、乙两单摆在同一地点摆动,则重力加速度相同,根据周期公式T=2π,可得摆长之比为4∶9,故A错误;若甲、乙两单摆在不同地点摆动,摆长相同,根据T=2π得:重力加速度之比为9∶4,故D正确.2. 答案 CD解析 由题图可知t1时刻摆球在正向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回复力最大,合外力不为零,故A错误;t2时刻位移为零,说明摆球在平衡位置,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故B错误;t3时刻摆球在负向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回复力最大,故C正确;t4时刻位移为零,说明摆球在平衡位置,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故D正确.3. 答案 C解析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知,未加钉子时,周期T1=T=2π,碰到钉子后,T′=2π =π,所以加了钉子的周期为T2=T+T′=π,所以周期变为原来的,A、B、D错误,C正确.4. 答案 C解析 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A错误;单摆的周期与振幅无关,B错误;此摆由O→B运动的时间为,C正确;摆球在B→O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D错误.5. 答案 C解析 由T=2π可知,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和振幅均无关,A、B错误;对秒摆,T0=2π=2 s,对周期为4 s的单摆,T=2π=4 s,则l=4l0,C正确,D错误.6.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1和2两个单摆的周期之比为T1∶T2=3∶1,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得l1∶l2=T12∶T22=9∶1,选D.7. 答案 D解析 这是一个变形的单摆,可以用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计算,但注意此处的l与题中的细线长不同,公式中的l是指质点到悬点(等效悬点)的距离,此题中单摆的等效摆长为lsin α,代入周期公式,可得T=2π,故选D.8. 答案 AD解析 由题图知,甲、乙两单摆的周期分别为2.0 s、1.0 s,则周期之比为2∶1,A正确;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得摆长l=,可知摆长l与T2成正比,因此甲、乙两单摆的摆长之比为4∶1,B错误;0.5~1.0 s时间内,甲摆球从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故甲摆球的速度增大,C错误;t=0.5 s时,甲摆球在最大位移处,甲摆球的势能最大,乙摆球的位移为0,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则乙摆球的动能最大,D正确.9. 答案 AB解析 由振动图像可读出周期T=2 s,振幅A=8 cm,由ω=得到圆频率ω=π rad/s,则单摆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x=Asin ωt=8sin (πt) cm,故A正确;由公式T=2π,解得l≈1 m,故B正确;从t=2.5 s到t=3 s的过程中,摆球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重力势能减小,摆球的位移减小,回复力减小,速度增大,所需向心力增大,绳子的拉力增大,故C、D错误.10.答案 ABC解析 摆线即使碰到障碍物,摆线的拉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其仍能回到原来的高度,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频闪照片拍摄的时间间隔一定,由题图可知,摆线与障碍物碰撞前后的周期之比为3∶2,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得,摆长之比为9∶4,故B正确;摆球经过最低点时,线速度不变,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变小,根据F-mg=m知,张力变大,根据v=ωr,知角速度变大,故C正确,D错误.11.答案 BD解析 摆球在运动过程中,摆线的拉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其机械能守恒,可知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由于摆长会发生变化,所以摆角大小是变化的,A错误,B正确;摆球从A到B的时间为t1=×2π=,从B到C的时间为t2=×2π=,故摆球的运动周期为T=2(t1+t2)=π(+),C错误,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