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我爱这土地》同步学案
[基础存盘]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也应该用嘶( )哑的喉咙( )歌唱。
(2)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lí( )明。
(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fǔ( )烂在土地里面。
2.肖筱阅读下面一段赏析文字,发现其中有两处问题,请你依据提示作修改。
这首诗的第一节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含蓄;①第二节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控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②这样,实境和虚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
(1)第①句用词不当,可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第②句词序不当,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画线部分写句子,并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土地是仙女,她纺织着人间风景;土地是____________,她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是__________,她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我爱这土地》,完成下列各题。
4.“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与“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两句中的“暴风雨”和“风”,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在文章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实践]
学完本课后,班级组织开展一次“中华土地情”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6.阅读下列诗句,探究“土地”这个意象蕴含的情感。
(1)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北方》)
(2)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刘畅一直关注中国耕地状况。在活动中,他将这幅漫画张贴在黑板一边。请你欣赏漫画,说说它的创意。
说明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画面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这土地》中的“土地情结”
《我爱这土地》表现“土地情结”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点出土地情结
由开头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土地的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自己的爱,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恰恰是最真诚热烈的。形容词“嘶哑”,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恰好抒发出对土地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第二步:倾吐土地情结
诗的第一节可分四层。
第一层,隐喻人民苦难。“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暴风雨”“悲愤的河流”的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联系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的现实,可以看出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情关注。
第二层,隐喻人民反抗。“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句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由悲土地之苦难转入赞土地的抗争,诗人的土地情结深了一层。
第三层,“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总之,诗人的情思已由悲愤、称颂进入憧憬,表现出坚定的必胜信念,构思又进一层。
第四层,“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让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上述郑重庄严的抉择。这是一种多么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
第三步:升华土地情结
第二节的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全诗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我爱这土地》同步学案 答案
1.(1)sī lóng (2)黎 (3)腐
2.(1)控诉 倾诉
(2)“实境”与“虚境”互换位置
3.示例:(土地是)精灵,(她)蕴含着智慧光辉;(土地是)母亲,(她)孕育着千花百草。
4.“暴风雨”指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风”指广大人民的反抗。
5.运用设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油然而生的深沉炽烈的爱。
6.“土地”这个意象,蕴含着诗人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对祖国真挚的爱。
7.画面:正中是一位一手扶着铁锹在抹眼泪、一手抚摩着植物叶子的老农。画面的右侧是一辆推土车,驾驶室插着一面写有“征地”的红旗。老农的右侧是一辆正在作业的推土车。 寓意: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有些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要合理、有规划地征地,应解决好农民的后续安置问题。(意思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