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更好”(福建卷)-2022年中考作文解读+素材+范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好,更好”(福建卷)-2022年中考作文解读+素材+范文

资源简介

2022年福建中考
真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
(作者:程龙香)
【材料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积极行动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双向奔赴、和谐共生。
(刘毅《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人民日报,2022年6月5日)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好,更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审题:
本题要求以“好,更好”为题进行创作;材料一为一幅漫画,大的背景是满是树的山,天空中鸟儿在飞舞,一家三代对着河里的鱼儿微笑,栏杆上写着“保护渔业资源,造福子孙后代”,漫画主题为“祥和共存”;材料二的内容选自《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联系材料“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积极行动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双向奔赴、和谐共生”可知,每个人都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促进人与自然双向奔赴、和谐共生。
立意:
本篇习作适合写成记叙文,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家乡环境之变,展现国家发展总体目标,如:之前自己的家乡是有青山绿水,但是当时人们为了生活“好”起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当绿水青山变成“荒山野岭”后,人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开始携手重建家园,为了子孙后代“更好”,等等。通过对比展现人们的思想转变(价值观的转变),以家之变展现国家之发展,最好结合名人名言,来升华中心,如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述。
类似题目:
跨越、保护生态、绿水蓝天
名言引用:
1. 捡起一张纸,创造一个美的环境。
2. 陆地、天空、大海,我们都要保护。
3. 谁不爱家 谁不爱妈妈 ——保护地球。
4. 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5. 我们的地球需要每个人的保护。
6.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保护环境是无限的。
7. 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否则人们会自生自灭。
8. 让我们来保护花草树木吧!看,花草树木在向你挥出希望的小手。
9. 如果没有花草树木,我们还能吸收氧气吗 让我们保护花草树木吧!
10. 爱护绿化,就是保护自己。
11. 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间仙境,非常美丽。
12. 科技发展无限好,只是地球太难堪。
13. 建设“四化”离不开绿化。
14.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15. 保护环境卫生,减少生活污染,共建美好家园。
16. 因为人类的恶作剧,所以地球母亲在痛哭,快止住妈妈的眼泪。
17. 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
18. 地球妈妈需要你我的细心呵护。
19. 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是妈妈的孩子,热爱妈妈吧!
20. 什么时候垃圾筒也会下岗。
名人事例:
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
--中国民间环保大使田桂荣的环保之路
作为一名来自河南省新乡县的农村妇女,田桂荣多年来兢兢业业,扎根环境保护第一线,以惊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在中国的环保事业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她是国际知名环保志愿者,是全亚洲惟一同时获得福特国际环保奖和美国格雷特曼两项大奖的获得者,受到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等领导的接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暑誉为中国“民间环保大使”。
田桂荣从事环保工作如下:
一、自费9万余元,回收废旧电池65吨
1998年,当她得知废旧电池对人类有强烈危害时,毅然决定自费回收废旧电池。她用绿色条幅制作了3000面三角旗,写上回收废旧电池的地址以及电话:制作了600个透明的废旧电池回收箱、5万张环保倡议书,到市内各学校发放。还在《新乡日报》上以个人名义发出了题为《不要再糟蹋地球了》的倡议书。从此,田桂荣凭着一个环保志愿者质朴的情感和对环保前前所未有的关注,走街串巷,以每年2分钱的价格回收废旧电池。她还组织了大量环保宣传活动,利用地球日,环境日,节假日开展环保宣传,并通过电视,报纸使更多的 人认识到了废旧电池的危害。五年来,她个人投入9万余元回收65吨废旧电池,使近700万平方米的土地免遭废旧电池污染。
二、积极开展多种环保宣传实践和环境教育活动
田桂荣利用节假日在全省各地个人自费组织大规模的环保宣传活动,仅在郑州,新乡就组织了“绿色申奥万人签名”,“生命之网爱环保”等大型活动38次,参与人数达26万人。同时,她还义务为大学生讲授环保知识。几年来,田桂荣曾到国内的110多所学校为30多万学生宣传环保知识,讲解废旧电池的危害性,直接受众达360多万人。每逢寒暑假,田桂荣自费组织环保志愿者考察白色污染,河流污染,湿地保护等环保课题。为了保护母亲河,田桂荣率领30多名大学生多次冒酷暑,徒步150公里沿卫河,人民胜利渠,共产主义渠,沁河和黄河考察排污口,进行水源污染,水质分析,与排污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向上级环保部门递交考察报告24份,为进一步保护母亲河,净化水质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三、创建专业环保网站“田桂荣环保网”
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环保群众团体——新乡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
在开展环保宣传教育上,田桂荣自费3万余元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环保群众团体——新乡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同时也是全国第一家由农民发起成立的环保志愿者协会。目前已吸收环保志愿者1万多人,在全省形成了科学化,专业化,结构化的环保网络,为中原大地的环保事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带动更多环保志愿者,扩大范围,她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工具,于2001年9月个人投资2万余元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由农民个人主办的专业环保网站——田桂荣环保网向人们宣传最新,最快的环保动态。至今已有22万人次登陆该网站,并相继发来电子邮件3000多封,询问有关环保问题,田桂荣对邮件中所提到的问题均给以耐心答复。
田桂荣热心环保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几国际上均产生了强烈反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等国内外300多家新闻媒体对田桂荣热心环保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仅中央电视台就有《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等七个栏目播出了她的事迹。国外的《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也不远万里亲赴中国采访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农村妇女。
田桂荣的环保事迹被新闻媒体披露后,在全国掀起了民间环保的热潮,各地环保志愿者竞相学习,并纷纷成立环保组织,开展环保活动,极大推动了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蓬勃发展。但田桂荣为自己回收的65吨废旧电池和建网站,成立协会,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环保活动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她的身体累成了严重的关节炎,神经性头痛,伤病不断,家里辛辛苦苦攒了几十年的25万元全部都投入了环保事业,但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说:“生命不息,环保不止!我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把环保干到底!我就是要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环保之路!“前方的道路虽然漫长而艰辛,但田桂荣——这位中国农村妇女的环保决心依然是那样执著,那样坚定,她还要一如既往的走下去,走下去……
优秀范文:
好,更好
我的家乡位于江南的一方小城,一年四季,碧空如洗,青山不改。一次偶然,我在远山脚下瞥见一处工厂,黑烟滚滚。开始时大家不以为意,毕竟于生活而言影响不大,可后来,天色开始蒙蒙发灰,最后,随着酸雨落下,片片山林枯萎凋零,河水亦不再清冽甘甜……
终于,青山绿水不再;终于,大家幡然醒悟。
在民怨与民愤的作用下,工厂落荒而逃。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青山绿水到底还是慢慢在回到人们的视野里。偶尔运气好,还可以看见青鱼戏水。
其实环境之于我们,犹如空气,拥有时越觉得平常,失去时就越显得珍贵,因此,保护环境应在当下,而非待到草木无存。总书记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故,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的亲力亲为,不分你我,将爱护环境之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中精神,我想正如《大道之行也》中所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试想,若人人多骑一次自行车,多捡一些塑料垃圾,多栽一株小树,那么,明天必定会美好许多,青山更绿!
保护环境,需公民自觉,亦需政府坚持环境保护的战略性地位,以政策彰显绿水青山的重要性,严格完善各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国家如灯塔,指引方向;人民如航船,砥砺前行。
可单是个人与国家团结起来还不够,还需社会的帮助,毕竟社会如同风向,风往哪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船往哪走。那社会该如何“定风向”呢?必须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人们打心底知道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是什么样的,也让人们真正的培养起爱护环境,爱护生态的良好美德。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保护青山,青山也许会在我们燥热时,送来清风习习;在我们口渴时,送来硕果累累;在我们大汗淋漓时,送来古木荫荫;更可能在某一时刻,为我们挡下洪涝,防住水土流失。
“不涸泽而渔,不焚森而猎。”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李白曾说过:“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在现今这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渐渐超过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可人们应该明白,有的利益是一时的,有的利益是一世的,青山有灵,绝不是忘恩负义者!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从来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唯有相互依存,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息息相关。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负自然,和谐共生,让绿水青山带笑颜,让人与青山一起,好,更好!
类似命题:
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再次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如果人类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请结合疫情,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写一篇演讲稿,来倡议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③字数在600~800之间
④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范文: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
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或中间宿主,被认为与蝙蝠或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有关。纵观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全球重大疫情,几乎每一次都与野生动物有关,这进一步倒逼我们反思:人类与野生动物到底如何共存共生?
人类与病毒或致病细菌之间的斗争,从来不曾停息。几千年来,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敌人,病毒一直与人类共生相存。病毒时刻威胁着人类,人类也不断发展医学以攻克病毒。人类感染的致命病毒或细菌,实际上是其他物种身上的常住居民。例如,蝙蝠身上携带多种病毒,其中光冠状病毒就有数百种;野生蛇携带多种体内寄生虫,人类若感染可致腹膜炎、败血症、心包炎、虹膜炎等病症,严重者会损害多个脏器甚至危及性命;浣熊是狂犬病病毒的自然宿主,体内携带的多种寄生虫会对人类的肠胃等脏器造成损伤;因“表情包”而走红网络的野生土拨鼠,体内也带有鼠疫杆菌等可致肠道、肝脏及大脑损伤的病菌。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人类干预,这些病毒或细菌只在野生动物体内生存。蝙蝠的独特品质之一,就是对病毒的耐受性超过其他哺乳动物。作为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有着特殊的免疫系统,对此,网络上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表达:“蝙蝠长期发着40度高烧,以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千年,昼伏夜出,努力扮演一个孤独的潘多拉盒子,让病毒与自身达成和平共处的状态。”
然而,作为位于生物链顶层的人类,有时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一己私欲,对野生动物进行侵袭、捕猎,让许多无辜的生灵惨遭荼毒。在一些人眼里,蝙蝠、老鼠、蛇、穿山甲、猴子等各种野生动物都是可食用的美味。由于人类的滥捕滥食,中华鲟、果子狸、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在很多地区已经濒临灭绝;大鲵(娃娃鱼)、野生海参、野生蛙类、野生鸟类、麂、麝、蛤蚧等物种的种群数量急剧衰减。
人类对动物的侵害,不仅仅表现为口腹之欲。在纪录片《亿万富豪衣柜里的秘密》中,有一双鞋子,全球仅发售十双,估值在2万美金。这双鞋子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9种动物的皮制作而成,除了鸵鸟皮、鳄鱼皮、蛇皮,甚至还有蜥蜴皮、大象皮。奢侈品牌爱马仕一款白色的喜马拉雅鳄鱼铂金包,其完美无瑕的皮革,竟然是从鳄鱼的身上剥下来的。
可见,是我们人类跨越了与野生动物和平共处的边界,破坏了自然界原本的平衡,打开了疫病传播的“潘多拉魔盒”,使得原本生存在闭环中的病毒或致病菌得以侵入人体,并不断地变异重组,编织出一株株毒性和耐受性更强的病毒或细菌新种,偶然也必然地给人类以惨痛的教训。
不打扰,就是最好的相处方式。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任何野生动物,无论是濒危的还是常见的,在生态系统中都有独特的功能和定位,其他物种无法取代。因此,要从源头上预防新发传染病,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打扰——这也是人类与野生动物相处的最好方式。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生态文明思想理念为统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友好共生、和谐共存。
谢谢大家。
【解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试题,要求结合疫情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写一篇演讲稿,观点要明确,写作难度较大。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挤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人为地侵占和割裂……人类活动增加了野生动物机体中的病毒或致病菌蔓延到人类机体的概率与速度,特别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更容易发生疫病流行。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新冠肺炎是一场劫难,一次考验。呵护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寻找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应当成为人类活动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经历过疫情的冲击,我们对此会有更深的感悟,爱护地球、寻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有赖于每个地球公民的努力。疫情终会过去,但珍爱地球、保护自然,应该是我们所有人永远的进行时。我们必须学会敬畏自然,学会和谐共生。杜绝不合理的野生动物消费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减少、杜绝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在很多人看来,山里没有了野生动物,山还是原来的山。而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没有了野生动物,山已经不是原来的山了。一些野生动物的相继灭绝,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被破坏,随后,各种自然灾害就会接踵而来。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深度思考: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到底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野生动物本来自由生长在自己的领地,如果不是人类的侵扰,病毒或致病菌又如何能够侵犯并危害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呢?随着人类的贪欲不断膨胀、攫取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当索取的东西超出自然界的产出时,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人类就将面临失去生存安全的危机。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可,注意有理有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