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探究:电容器 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2.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的定义式、单位,并能应用定义式进行计算.3.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方法.4.知道常见的电容器及其结构,电容器的应用.基础知识:一、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1.能储存电荷的电学元件称为电容器。两块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可组成最简单的电容器,即平行板电容器。2.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电容器充电 电容器放电两极板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两极板上电荷互相中和有瞬时的充电电流流向正极板 有瞬时的放电电流流向负极板两极板间形成电场储存电能 两极板间失去电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说明: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一个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二、电容器的电容1.电容(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跟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2)公式:C=。(3)单位①国际单位:法拉,符号:F。②常用单位:微法(μF),皮法(pF)。③单位关系:1 F=106μF=1012pF。2.平行板电容器(1)决定电容的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正对面积S成正比,与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与极板之间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成正比。(2)计算式:C=,真空中时:C=。注意:定义式C=中,C与Q无关,C与U无关,与其本身构造有关。三、常见电容器及其应用1.电容器的分类(1)按电介质分:空气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纸质电容器、陶瓷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2)按电容是否可变分:可变电容器和固定电容器。2.(1)额定电压:电容器安全工作的最高电压值称为标称电压,也称额定电压。(2)击穿电压:电容器耐压的极限值称为击穿电压,击穿后电容器的两极板因导通而损坏。3.应用:利用电容器可监测水位的变化。当水位升高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增大,当水位降低时电容减小,根据电容的变化即可测出水位的变化。注意:电容器外壳上标的电压是标称电压也称额定电压,低于击穿电压。重难点理解:一、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1.实验原理(1)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1时,电容器接通电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从正极板经过电源向负极板移动,正极板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负极板因获得电子而带负电。正、负极板带等量的正、负电荷。电荷在移动的过程中形成电流。在充电开始时电流比较大,以后随着极板上电荷的增多,电流逐渐减小,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时,电荷停止移动,电流I=0。(2)电容器的放电过程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2时,将电容器的两极板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电容器正、负极板上电荷发生中和。在电子移动过程中,形成电流,放电开始电流较大,随着两极板上的电荷量逐渐减小,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减小,两极板间的电压也逐渐减小,最后减小到零。2.实验器材6 V的直流电源、 单刀双掷开关、平行板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 小灯泡。3.实验步骤(1)按图连接好电路。(2)把单刀双掷开关S接1,观察电容器的充电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将单刀双掷开关S接3,观察电容器的放电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4)记录好实验结果,关闭电源。实验记录和分析:实验项目 实验现象电容器充电 灯泡 灯泡的亮度由明到暗最后熄灭电流表1 电流表1的读数由大到小最后为零电压表 电压表的读数由小到大最后为6 V电容器放电 灯泡 灯泡的亮度由明到暗最后熄灭电流表2 电流表2的读数由大到小最后为零电压表 电压表的读数由大到小最后为零4.注意事项(1)电流表要选用小量程的灵敏电流计。(2)要选择大容量的电容器。(3)实验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4)在做放电实验时,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以免烧坏电流表。二、对电容的定义式C=的理解(1)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的构造决定电容器的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用比值C=来定义,但电容的大小与Q、U无关,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构造决定的.(2)通过Q U图像理解,如图所示,Q U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中Q为一个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U为两板间的电势差,直线的斜率表示电容大小.因而电容器的电容也可以表示为C=,即电容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或减小)1 V所增加(或减小)的电荷量.二、电容器的动态分析1.板间电场强度的两个公式(1)板间电压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公式:E=.(2)板间电场强度的决定公式:E=(或E∝).(公式的推导:E===,所以E∝)2.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两类问题 始终与电源连接 充电后与电源断开不变量 U不变 Q不变自变量 d S因变量 E=,d变大,E变小;d变小,E变大 E=,S变大,E变小;S变小,E变大Q=U,d变大,Q变小;d变小,Q变大 U=Q,S变大,U变小;S变小,U变大典例1、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使它每个极板的电荷量从Q1=30×10-6 C增加到Q2=36×10-6 C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从U1=10 V增加到U2,求:(1)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多大?(2)U2为多少?(3)如要使两极板电势差从10 V降为U2′=6 V,则每板需减少多少电荷量?[解析] (1)电容器的电容C== F=3×10-6 F=3 μF.(2)因为电容器的电容不变所以U2== V=12 V.(3)根据电容的定义,它等于每增加(或减少)1 V电势差所需增加(或减少)的电荷量,即C=,要求两极板间电势差降为6 V,则每板应减少的电荷量为ΔQ′=CΔU′=3×10-6×(10-6) C=1.2×10-5 C.[答案] (1)3 μF (2)12 V (3)1.2×10-5 C典例2、(多选)如图所示,用静电计可以测量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现使B板带正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增大两极板之间的距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B.将A板稍微上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C.若将玻璃板插入两板之间,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D.若将A板拿走,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为零AB [静电计的指针夹角表示两极间电压的大小,电压大,指针的夹角大。电容器上所带电荷量一定,由公式C=知,当d变大时,C变小,再由C=得U变大;当A板上移时,正对面积S变小,C也变小,U变大;当插入玻璃板时,C变大,U变小;当将A板拿走时,相当于使d变得更大,C更小,故U应更大,故选项A、B正确。]对平行板电容器定性分析的步骤(1)确定不变量。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时,电压U不变;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时,所带电荷量Q不变。(2)根据决定式C=和S、εr、d的变化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变化。(3)根据定义式C=分析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或两极板间电压U的变化。(4)用E=或E∝分析电容器两极板间场强的变化,或根据电容器带电荷量Q的变化分析回路中的电流方向。巩固练习:1.(多选)如图所示是一种通过测量电容器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液面高低的仪器原理图,分别用导线把电容器的两个电极接到指示器上,指示器可显示电容的大小.下列关于该仪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仪器中电容的两个电极分别是芯柱和导电液体B.芯柱外套的绝缘管越厚,该电容器的电容越大C.如果指示器显示出电容增大了,则说明容器中液面升高了D.如果指示器显示出电容减小了,则说明容器中液面升高了2.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现将其中一块金属板沿远离另一极板的方向平移一小段距离.下图表示此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E随两极板间距离d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用电压为U的直流电源对平行板电容器充电,要使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大于U,可采取的办法为( )A.先将S断开,然后将两板间距离拉大一些B.先将两板间距离拉大一些,然后将S断开C.先将两板正对面积减少一些,然后将S断开D.先将S断开,然后将两板间距离减小一些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A.θ增大,E增大 B.θ增大,Ep不变C.θ减小,Ep增大 D.θ减小,E不变参考答案:AC 2.C 3.A 4.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