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运用地球仪(或简单的器具)演示地球自转,并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并感悟其产生的条件及晨昏线的存在。
3.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用实例说明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的时差知识。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调查(地理知识知多少)导入新课 通过小学阶段对地理知识的积累和身边的地理现象,回答下列问题:自转方向周期旋转轴产生的地理现象 从学生们的回答讨论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地球自转。 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和通过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问题探讨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观察思考尝试画图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
实物直观演示(地球仪) 多媒体课件演示 1、请2-3名学生到台上演示,大家判断演示是否正确。2、有地球仪的学生与教师一起正确摆放地球仪和演示地球自转,并做好记录。3、观察思考: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补画出①地轴;②运动方向 通过观察动画和演示实验,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力。通过尝试画图,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并在画图、纠错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
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步骤。第一,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第二,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第三,在地球仪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利用Flash动画演示地球自转和从南北极上空观看地球自转方向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在A图上补画地轴、南北极点、自转方向,在B、C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
衔接与过渡 刚才我们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知道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下面我们通过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来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演示分析 活动二、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交替现象
教师借助实物直观进行演示(利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1.在地球仪上用红色标注北京和伦敦,拨动地球仪使北京朝向手电筒的光线,看看伦敦此时是白天还是黑夜。2.用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 (晨、中午、黄昏、子夜)——Flash动画演示。 学生观察思考:1、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假设地球不自转,还会产生昼夜更替吗?3、假设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还会产生昼夜更替吗? 动画与演示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动画、动手演示,一方面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Flash动画进行演说,讲解晨昏线(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其上正值日出;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其上正值日落)学生观察总结: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大家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观察还有没有发现,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呀?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时间的差异。
2、时间的差异
1、在地球仪的赤道上标注A、B两点。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按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A、B两点,哪一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哪一点先送走黄昏的落日。议一议,这个演说明了什么?2、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来推算地球的上时差。3、利用教材例图进一步解释说明。(图1-3-5) 1、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2、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推算。1天 自转1周24小时 自转360°1小时 自转15°
衔接与过渡 刚才我们对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及产生的时间差异进行的探究,你能否学以致用,来解释其他的地理现象呢?
走进生活 教师出示一组题目:1、2010年世博会开幕式在中国上海举行,我们可以在晚上看开幕式,而美国的市民要看现场直播则在白天,这是为什么?2、2012年欧洲世界杯比赛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换算。 学生思考讨论 以我们身边发现的现象来解释、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致用。
归纳拓展 1、知识的梳理与总结:2、知识的拓展:利用简易时区划分图判断各地时间(即利用时区与时间的有机组合)在课件上显示图。 通过总结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宽学生思路。
结束新课 围绕地轴向东转,一圈就是一整天;北逆南顺指时针,东西方向它指点;昼夜交替它形成,西晨东昏辨时间 利用歌谣形式,便于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当堂达标】
1、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昼夜交替现象
2、昼夜交替的周期()
A.12小时 B.24小时 C.一年 D.36小时
3、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4、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 )
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 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 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 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教学反思】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地球的自转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操作实验和动画演示两个方面来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地球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基于这点目标我认为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氛围较浓,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始终是和谐的,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有流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流程。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演示和探讨问题只记住了一些简单的规律,结合图形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
2、学生不会从演示和图形的理解中总结规律;
3、绘图能力较差;
以读图、看图、画图为主的地理学科来说,图文并茂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落实,做到读练画的结合,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方向 : 自西向东
绕轴中心:地轴
周期 : 24小时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
日月星辰
东升西落
昼夜更替
时 差
地方时
时区和日界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