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 水循环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通过对水循环导图的再认识,归纳出自然界水的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4)自觉地增强水循环保护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2、预习范围教材第二章第五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物态变化:(1) 叫物态变化。它包括 、 、 、 、 、 。(2)物态变化时总需要 或 ,吸热的物体能量 ,放热的物体能量 ,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 。2、珍贵的水资源:(1)与人们平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约占总水量的 。我国是世界上 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而与此同时,却存在着水资源严重 和水环境严重 的现象。三、预习检测1、人工降雨一般用火箭弹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撒到高空,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迅速下降,使高空中许多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吸热而 变为雨滴落到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2、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C.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D.降雪时,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3、下列对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水的存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且分布不均匀B.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爱护水资源,不仅要节约用水,还要防止水污染D.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这些浮尘上面形成雾;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晚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成小露珠,这就是露;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地面温度降至 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花草、石块上 成小冰晶形成霜。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21位。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成人每天必须摄入2500 mL以上的水。我国是农业大国,种一公顷蔬菜约需水375~525 t,一公顷小麦约需水600~750 t,一公顷棉花约需水525~750 t。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染水,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农业灌溉设备技术落后和人们节水意识淡薄,使大量水资源浪费。……2000年,我国北方在不少地方发生缺水现象,着实让人触目惊心,因缺水造成牲畜大量死亡,农作物严重减产,工厂停产,大街上排起买水的长龙。水资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为此,我国于1989年7月1日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从立法角度确立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等法律。(1)读完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 .(2)你家所在地利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① ;② .(3) “从我做起”,请提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① ;② ;③ 。二、随堂检测1、入春以来,某市各地低温干旱少雨,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下列关于干旱少雨主要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气中缺乏水蒸气 B.大气中水蒸气太多C.大气温度偏低 D.大气温度偏高2、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凝华现象3、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4、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液化和凝华,Z阶段是降水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参考答案预习案升华;凝华;熔化CB液化;液化;凝华探究案ADB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