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2 变阻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构造,会画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能将其正确连入电路并正确使用。
(3)知道滑动变阻器铭牌上字样的含义和使用规则。
(4)了解其他一些变阻器。
2. 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观察、分析、完善滑动变阻器结构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技术中的设计思路。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对比、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入的情境设计,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完善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能将其正确接入电路并正确使用。让学生体验分类、对比、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
四、教学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构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如何实现台灯亮度的连续调节呢?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学生明白了变阻是许多电路的一种需要,他才会有强烈的兴趣和愿望去学习变阻器。
(二)讲授新课
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实验探究】用录音机播放录音(声音小),调节音量旋钮,声音变大。
请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录音机的音量、台灯亮度变化了,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2)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你做出这种猜测的理由是什么?
(3)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猜想】(1)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2)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3)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实验演示】如图连接电路,改变电路中金属棒接入电路的长短、金属棒的粗细、金属棒的材料种类。想一想你该怎样设计实验呢?比较那种方法改变电阻最简便可行呢?
【结论】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作用: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通过各种改变电流方法的比较,巩固前期所学知识,也便于体会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变阻的优势。
2. 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定义】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问题】想让小灯泡亮度变化范围大一些,该怎么做?
【演示】使用长约2米的电阻线,观察灯泡亮度变化范围。
【结论】电阻线可以长一些。
【思考】由此受到启发: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筒上,可行吗?过长的电阻线在使用时非常不方便,有办法让它“瘦瘦身”吗?当紧密排绕的电阻线通上电时,电流会像我们所希望的在电阻线中一圈圈通过吗?
【辨析】金属是导体,线圈之间彼此接触,电流会直接通过。应该包上绝缘层,像导线一样。
【想一想】发现此时滑片无法与电阻线接通了,怎么办?怎么刮?既要线圈间彼此绝缘,又要与滑片能接触。
取出教师事先放在桌斗内的滑动变阻器,根据老师引导观察实物。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变单纯的介绍结构为创造性的完善滑动变阻器结构,让学生体验技术中的设计思路,体验成功的快乐。
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位器。
3.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问题】(1)滑动变阻器要想改变小灯泡中的电流,应与小灯泡怎样联?
(2)滑动变阻器有多少个接线柱。若一次实验只接入两个接线柱,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方法分别是什么?
(3)如图使用BC两个接线柱,滑动变阻器哪部分电阻线接入电路?请在结构简图上用红笔标出
【实验演示】探究有效连接。规格:电阻最大值是50Ω、电阻变化范围是0-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如图连接电路,使用C、D(上边两个)接线柱:
【结论】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线没有接入电路,所以不改变电阻,是一种无效接法。
2.如图连接电路,使用A、B(下边两个)接线柱。
【结论】相当于接入电路中一个定值电阻,同样起不改变电阻,但限制电流,保护电路。
3.使用A、C(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结论】AP段接入电路,当滑片P远离A端时,AP段电阻线变长,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灯变暗。
4. 使用A、D(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结论】AP段接入电路,当滑片P远离A端时,AP段电阻线变长,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灯变暗。
5. 使用B、C(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结论】BP段接入电路,当滑片P滑向B端时,BP段电阻线变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灯变亮。
6. 使用B、D(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结论】BP段接入电路,当滑片P滑向B端时,BP段电阻线变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灯变亮。
【归纳总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1、滑动变阻器要串联连入被控电路。
2、要将至少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导线只接在滑片上或支架上,都不能使它连入电路。
3.只有用一上一下的接法,才能使滑动变阻器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
4. 电学实验为了保护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在闭合开关前要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
5. 电阻的变化由滑片与 下边已接线的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线的长度决定,距离越大,电阻越大;距离越小,电阻越小。
(三)重难点精讲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构造、使用方法。
(四)归纳小结
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变阻器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
变阻器
一、变阻器的原理:改变接入电路导体的长度最为简便可行。
二、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知识掌握的要求不高,但是培养学生的生活常识意识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观察生活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