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案
预习导学案:
目标导航
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预习导航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难点。
要点归纳: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注意的事项,也能够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实验事实,只有实际上存在的反应我们才能去写,决不能凭空想象,随意臆造一些事实上不存在的反应,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实事求是。
预习检测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⑴必须以 为基础;
⑵遵守 。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
探究导学案:
探究题型:化学方程式的定义、意义、读法
考查知识点归纳: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⑴必须以 为基础;⑵遵守 。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
⑴ ;
⑵ ;
⑶ 。
3.注意:
⑴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标志: 。
⑵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 ,如把点燃、加热(常用“△”来表示),催化剂等写在 。
⑶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
如果 ,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 ,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补充:配平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寻找化学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且原子个数相差最多的元素为配平起点。
Fe2O3+C─Fe+CO2 选择O原子为配平起点,由于3与2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Fe2O3系数为2,而CO2的系数为3,然后调节C与Fe2O3的系数分别为3和4,既原方程变为:2Fe2O3+3C 4Fe+3CO2。
2.奇数配偶法:寻找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原子,且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为配平的起点。将奇数的原子用2、4、4、8….等偶数配成偶数,调节其他元素的原子的个数。
Fe2O3+C─Fe+CO2 选择O原子,因O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所以先将 Fe2O3用偶数2配平,再依次推导出C、Fe2O3 、CO2的系数,分别为3、4、3,即得2Fe2O3+3C 4Fe+3CO2 。
3.观察法:当反应方程式两边有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时,考虑用观察法。即观察分析反应式左右两边相关物质的组成,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来确定各自化学式前的系数;在推导其他原子的个数。
Fe2O3+C─Fe+CO2 反应中:C─CO2 ,C夺取了Fe2O3 里两个O原子,那么一分子的Fe2O3 里的3个O原子可以供给3/2个C─3/2个CO2,然后调节为整数系数为:2Fe2O3+3C 4Fe+3CO。
【小结】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⑵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⑶标:即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固体时,不须注明!将“—”改成“==”。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①最小公倍数法;②奇数配偶法;③观察法。
活学活用:
配平和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 P+FeOP2O5+Fe
(2) Fe(红热)+ H2O(气)——Fe3O4+H2
(3) N2+H2——NH3
(4) Al+Fe3O4——Fe+Al2O3
探究总结: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是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反应物、生成物 H2O——H2+O2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3.“注”: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2H2O2H2↑+O2↑
4.“等”:把短线改为等号2H2O2H2↑+O2↑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配”、“注”“等”。
探究:活学活用:
(1)2P+5FeOP2O5+5Fe
(2)3Fe(红热)+4H2O(g) Fe3O4+4H2↑
(3)N2+3H2====2NH3
(4)2Al+Fe2O3
2Fe+Al2O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