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温度计的读数。
四、教学难点
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秒表、时钟、直尺等。
【过渡】播放冰川、河流、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物质的三种状态。
(二)讲授新课
1.物质的三态
【交流】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
(1)水的三态
1)平时我们常会看到水在温度降低时结冰,而水温度升高时又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说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冰),液态(水)的气态(水蒸气)。
2)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①固态:固体有一定的形态和体积,不能压缩,不能流动。
②液态: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不易压缩,能够流动。
③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易压缩,可以流动。
【过渡】除了水有三种状态外,其它物质也有三种状态。
物质处于固态时,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时,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点: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绝对禁止用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d.用外焰加热。
【过渡】物质的三态发生变化时,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要想深入进行研究,首先要学会温度的测量。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那如何使用温度计呢?
2.温度的测量
(1)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2)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普通玻璃液体温度计主要由带刻度的均匀毛细管和薄壁感温泡组成.感温泡中的液体常用水银或酒精(染成蓝色或红色)、煤油(染成红色)。温度计的测温范围由所充液体的沸点、凝固点及所用玻璃的软化温度决定。对于水银、酒精温度计,通常还采用在液柱上方加压的办法来提高液体的沸点,以增大测温上限.普通液体温度计适合于测量液体和气体的温度。当温度计感温泡的温度变得与所测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其毛细管中液面的读数就表示了物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
(3)温度计使用
(1)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
①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如果估计待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②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温度计使用时,应该: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重难点精讲
温度计读数:
(1)观察温度计的是量程(即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物体充分接触;
(3)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归纳小结
【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
六、板书设计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气态
温度的测量
温度
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温度计使用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就教材内容而言,水的三种状态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因为常见所以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从课堂开始课程就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动力。 对于理解上的难点,也就是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本课采取了大量的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慢慢升华到理性认识,使得学生在实操、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于物质的三种状态有本质的认识。 从教学手段上看,是传统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本节课设计大量简单有趣的实验,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