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2)知道蒸发现象、蒸发过程吸热。(3)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2.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2)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会画水的沸腾图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1.蒸发的特点和蒸发吸热。知道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过实验总结出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展示水沸腾时的图片等。【过渡】夏天,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让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二)讲授新课1.汽化【交流】将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好“大家好”三个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 问:减少的酒精哪里去了?答:由液态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①蒸发是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故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此外表面积加大、通风好也有利蒸发。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过程。每种液体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达到沸点时,且要继续吸热才会沸腾。3)沸腾与蒸发在相变上并无根本区别。沸腾时由于吸收大量汽化热而保持液体温度不变.沸点随外界压力的增大而升高。(1)沸腾1)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叫沸腾。2)沸腾时的规律: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3)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大气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反之就越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C,这是最为常见的.在一定的外界压强下,沸腾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沸点)并持续加热下进行.不同液体在相同的压强下的沸点是不同的。4)满足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它是液体的汽化形式之一、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液体分子由于不规则的运动而相互碰撞,有的运动速度减慢,有的运动速度加快,那些处在液面附近的速度较大的分子,能够脱离液面而成为液态分子,因此液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要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千得快,在树阴下干得慢。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同样多的水,装在盘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3)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同样湿的鞋子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2.液化(1)液化的定义: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只要科学条件允许,任何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②压缩体积:有的气体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就能液化,如一次性打火机中的丁烷。(三)重难点精讲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沸点是指物体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但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3)理由:液体在挥发的时候产生蒸气压,当蒸气压(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的压力时,液体就会沸腾,此时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4)当外界的压力增大时,必须升高温度才能使蒸气压增大以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当外界压力降低时,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就能够使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四)归纳小结【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六、板书设计汽化与液化1.汽化:蒸发与沸腾液化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就教材内容而言,水的汽化和液化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因为常见所以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从课堂开始课程就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动力。 对于理解上的难点,也就是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本课采取了大量的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慢慢升华到理性认识,使得学生在实操、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于汽化和液化本质的认识。 从教学手段上看,是传统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本节课设计大量简单有趣的实验,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