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 平面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的特点,知道平面镜与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区别。(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了解实像、虚像的概念。(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观察体验像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信息。(2)结合实验现象,理解虚像的含义,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体验物理探究的过程,培养其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3)鼓励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应用。四、教学难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堂上给学生发放几种镜面,包括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观察自己在不同镜面中的像。【思考】不同的镜面产生的像为何不同?当改变自己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会怎样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镜——1个可以看到自己的神奇工具。(二)讲授新课1.什么是平面镜课堂上给同学们发放几种镜面,并一一介绍它们的名称,请同学们感知它们的不同之处。当同学们看到不同的自己,会有什么疑问,哪种镜面中的像和自己一样,不同的像之间有什么区别?【结论】平面镜中的像。 除了平面镜,其他镜面中的自己都发生了变形。凸面镜和凹面镜物体在它们中的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实验探究物体在非平面镜中的像。组织学生归纳结论:物体的像在凸面镜中变大,在凹面镜中缩小。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平面镜成像的过程,并让学生验证、总结其特点。平面镜的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4. 虚像与实像:(1)为什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因为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而平面镜背后我们是不存在的。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反射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点,其集合叫作物体的虚像。光线被凹面镜反射或透过凸透镜折射后汇合在一起所成的影像,可以显现在屏幕上,所以叫实像。光源在主焦点以外时才能产生实像。(3)课堂上演示平面镜成虚像:点燃蜡烛置于平面镜前,同学们可以看到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好像平面镜背后还有一支蜡烛,然后却看到平面镜背后并没有蜡烛,当移走镜前的蜡烛,镜中的像也消失。5. 平面镜成像作图(三)重难点精讲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内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原理: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四)归纳小结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六、板书设计1.发射面是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2.凸面镜和凹面镜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4.虚像和实像5.画图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知识掌握的要求一般,但是培养自己试验与思考去验证真理的做法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