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            
(2)掌握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
(3)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2)通过情景互动因引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投影仪上成像的凸透镜。同学们都知道:教室里的这台投影以经常为我们上课服务,但“投影仪是一种很大的放大镜吗?”
【思考】如果想让投影仪投影出来的字更大些,投影仪上的凸透镜向上调还是向下调?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些问题的奥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讲授新课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那么如果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会有什么现象呢?
将课前准备的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等发放给同学们,请他们演示实验,先点燃蜡烛,观察能不能看到成像现象。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结论】凸透镜可以成像。物距=2焦距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物距=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成像规律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中涉及的概念
物距:物距在物理学中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英文字母u表示。
像距:物理中像到平面镜(或透镜的光心)之间的距离,用英文字母v表示。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注意】实像与物体在透镜两侧且倒立;虚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且正立。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I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牢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灵活解题。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机;
当物距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学习中常用的投影仪与幻灯机;
当物距在焦距之内时,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注意】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重难点精讲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的位置关系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 物像异侧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像异侧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电影、投影仪 - 物
(四)归纳小结
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的位置关系
u>2f 2f>v>f
u=2f v=2f
2f>u>f v>2f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知识掌握的要求较高,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态度是一个很好的方面,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