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相关常识。(2)通过利用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热爱科学。(3)对透镜的应用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操作愿望,体会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2.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3)尝试应用已知的凸透镜规律成像和凹透镜的对光的作用解释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2)通过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人类探索宇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使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利用显微镜能找到那些非典等病毒,同疾病作斗争,那么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望远镜、显微镜的模的构造。【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就能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只望远镜或者显微镜吗?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们——望远镜与显微镜。(二)讲授新课1.望远镜课堂上用教学工具展示大家平时见到的双筒望远镜,介绍显微镜的构造。我们注意观察它有几个透镜构成的?什么样的透镜呢?【结论】展示望远镜的框架图,发现有两个透镜,其中靠近眼睛的透镜,我们叫它目镜;另一个叫物镜,因为靠近被观察物体。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望远镜呢?如果能,哪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不同的透镜,然后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置。先取用一只凸透镜和凹透镜,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缓慢调节两个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的最清楚为止。(1)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2)以焦距较小的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作为物镜。显微镜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用两凸透镜做望远镜,看不清的同学是如何摆放凸透镜的?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组合透镜,来看你们头发丝,你会发现你们制造出了一个显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我们不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但是我们可以看见细小得物体。这就变成了显微镜。生活中的透镜了解生活中会使用到的那些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成像原理及主要构造。(三)重难点精讲(1)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可以作成望远镜。(2)以焦距较小的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作为物镜,可以作成望远镜。(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可以作成显微镜。(四)归纳小结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成像的原理、组装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养成动手实践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知识掌握的要求较高,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态度是一个很好的方面,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