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物态变化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物态变化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酒精灯、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知道蒸发现象、沸腾现象。
(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4)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5)认识水循环过程;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
使用酒精灯和水的三态及特征;蒸发的特点、液化现象和液化方法;熔化和凝固的物理意义;升华和凝华的物理意义;水循环过程和物态变化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酒精灯使用方法。温度的测量。
2. 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沸腾时的规律和满足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应用。晶体和非晶体的定义和区别。
4.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区别,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5.自然界的水循环不断经历着三种物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
(二)题型、方法归纳
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
例1、下列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B.冰总比水更冷
C.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用温度计
D.有些时候可以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解析】A、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所以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此选项正确。B、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此选项错误。C、物体的冷热程度受主观感受的影响,对物体冷热程度的判断,仅靠主观感觉不一定可靠,要准确判断物体冷热程度,要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D、对于温度相差较大的不同物体,可以通过直观感受感觉温度的不同,进而比较冷热程度.此选项正确。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例2、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解析】A选项,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故A错误。B选项,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故B错误。C选项,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此方法是可行的,故C正确。D选项,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故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例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湖水表面结冰 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
【解析】铁块化成铁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盘子里的水晾干了,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放出热量液化为小液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所以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故答案为:A
例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解析】A选项,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表述正确。B选项,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加快吸收人体的热量,因而人感到凉快,故B表述正确。C选项,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表述错误。D选项,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冰冻的衣物变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表述正确。注意本题要求选择表述错误的选项,故本题答案为C。
5.下列关于自然现象中霜、云、露、雾等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霜是大量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B.云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滴及凝华成的冰晶组成的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滴
D.雾就是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汇聚形成的
【解析】A、空气中的水蒸气骤然遇冷,迅速放出大量的热,直接变成的固体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的花草树木、石块上,就是霜,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故A错;B、云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滴、凝华成的冰晶组成的,正确;C、春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上的花草树木上,就是露,故C错;D、春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土壤颗粒上,就是雾,而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故D错。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四)归纳小结
1、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①固态:固体有一定的形态和体积,不能压缩,不能流动。②液态: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不易压缩,能够流动。③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易压缩,可以流动。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点: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绝对禁止用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d.用外焰加热。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②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汽化的定义,是一个吸热过程,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沸腾时的规律: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大气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反之就越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C,这是最为常见的.在一定的外界压强下,沸腾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沸点)并持续加热下进行.不同液体在相同的压强下的沸点是不同的。满足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液化的是放热过程,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熔化时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凝固是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释放热量。凝固的规律:①晶体凝固规律:晶体凝固时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②非晶体凝固规律:非晶体凝固时,随着物质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熔点与凝固点是物质在其气压下液态-固态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凝固点(凝固点指的是物体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临界温度值,熔点指的是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临界温度值).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性的特点。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和一定规则的外形。
4.升华: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凝华: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高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升华和凝华区别:
物态变化 升华 凝华
定义 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吸放热 吸热 放热
举例 碘升华、樟脑球变小、干冰升华 霜、冰花、雾凇的形成
识别方法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中间不经液态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中间不经液态
升华和凝华的特点:(1)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直接的相互转化,中间并没有经过液体这个过程。(2)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5.从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的吸热或是放热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即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是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也就是说,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五、板书设计
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
2.汽化定义和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沸腾的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
4.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5.自然界的水循环:物态变化的过程随着能量的转移。保护水资源
六、作业布置
完成单元检测
七、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形式,使同学们能直观感受本章重点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进行多种题型的训练,使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本章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