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一、复习目标(1)掌握折射的概念,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光路的可逆性及光路图的作法,以及折射现象的应用。(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及分类,掌握主光轴、光轴、焦点与焦距等概念,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掌握透镜光路图的作法。(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掌握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知道照相机、眼球的构造,眼睛的视物原理及成像的基本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5)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相关常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成像原理,投影仪的制成原理;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2. 透镜的分类和作用,透镜的光路图。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眼睛的视物原理。5.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二)题型、方法归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三)典例精讲例1、小明同学学习了光现象知识后,归纳了下面一些规律,其中错误的是(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C【解析】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A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潜望镜的构造主要是两块平行的与水平面成45°的平面镜组成,其原理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故B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因为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例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透镜与纸间的距离,光斑一定变大B.增大透镜与纸间的距离,光斑一定变大C.只增大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便能通过光斑大小的变化比较出透镜的焦距与1的大小D.只减小透镜与纸间的距离,通过光斑大小的变化不能比较【答案】C【解析】由于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A、若减小透镜与纸的距离光斑可能变大也可能先减小再变大,故A错误;B、若增大透镜与纸的距离,光斑可能变大,也可能先减小再变大,故B错误;C、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前,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后,因此f一定大于l.故C正确;D、若只减小透镜与纸的距离通过光斑大小的变化能比较出透镜的焦距与1 的大小,若一直变大则焦距大于1,若先减小后增大则焦距小于1,故D错误.故选C.例3、一凸透镜焦距为6cm.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移动透镜后面的光屏,可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B【解析】一凸透镜焦距为6cm.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即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例4、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答案】C【解析】人眼是一部照相机,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5. 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显微镜镜筒两侧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透镜叫做物镜C.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答案】A【解析】A、显微镜镜筒两侧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错误但符合题意;B、据显微镜的构造可知,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透镜叫做物镜,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显微镜物镜的作用是: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显微镜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四)归纳小结1、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再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的概念。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要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在对面会聚于焦点后继续传播,经过焦点的光线在透镜对面平行于主光轴传播。凹透镜要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透镜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3、凸透镜成像规律: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成像规律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的视物原理:看近景时,晶状体变厚,晶状体的焦距变小.看远景时,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焦距变大。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近视眼: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远视眼: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5.望远镜:(1)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2)以焦距较小的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作为物镜。显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五、板书设计1.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2.透镜的分类和作用,透镜的光路图。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凸透镜的应用。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5.望远镜和显微镜。六、作业布置完成单元检测七、教学反思借助多媒体形式,使同学们能直观感受本章重点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进行多种题型的训练,使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本章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