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耕牛·战马4-苏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耕牛·战马4-苏少版

资源简介

第5课 耕牛.战马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2、技能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白描马的线条,设计雕塑马的造型,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中国雕塑写意夸张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学生们在历史知识中了解到冷兵器时代,战马在征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有着策马扬鞭、报效祖国的愿望。学生也欣赏郭比如徐悲鸿的作品,再通过对大量古代美术作品中马的形象的分析,理解中国艺术中的线条元素的魅力,学会结合古代作品设计马的形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美术主题作品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2、马在绘画、雕塑作品中的艺术化表现。
教学难点:
1、中国线描画的线条变化的特点。
2、依据中国美术特点进行创意设计。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三国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来回忆一下,三国里都有那些有名的战马?

汗血宝马-吕布
赤兔-关羽
刘备的的卢
曹操的绝影、爪黄飞电

相关的故事有人知道吗?
赤兔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二.新授
好,那么我们开始 谈征,论战
请各位带着问题思考:
战马在古代征战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马和人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
《铜车马》:马作为人类驯化的动物,成为古代重要的出行工具,奢华的驷乘仪仗队。人们用漂亮的马鞍、马镫装饰它们,建造驿站供其休息,将军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坐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踏匈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汉代哪位将军的陵墓雕刻
年仅23岁英年早逝的霍去病,以山为陵,象征祁连山,用生前的战马作为守护神。
《昭陵六骏》:唐太宗李世民生前的六匹爱骑,在统一中国大业时战功赫赫,放置在墓前永久陪伴主人,因美国人的盗窃被打碎装箱,现有两块还藏于美国。
《水陆攻战画像砖》:从气派的府第到幽深的盐井,从恭谦的亭前迎谒到浩荡的车马出行,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女到“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的采桑女,从热闹的集市到紧张忙碌的厨间后院,从席地跽 坐静听的学生到扶犁执鞭的农夫,从泛舟荷塘的采莲者到飞剑跳丸的艺人,这一幅幅画面让我们熟悉了汉代的生活。
思考:
1.战马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战马轻便,机动性高,在冷兵器时代常常深入敌后,出其不备,速战速决,如汉代的匈奴,元代的成吉思汗等等。
2.人与马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
欣赏思考
欣赏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作品《五马图》。
首先,马大家都认识,牵着马的人,在那个时候,叫什么呢?
有人知道吗。
非常好。叫奚官,。他们的工作呢,就是专门养马。
我们继续来带着问题往下走。
3个问题。
骢呢,就是清毛与白毛相间,淡青色的马、
马的名字的由来
⑴《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马的轮廓,似乎感觉到其骨骼肌肉,略加渲染后,又似乎能感觉到皮毛、斑纹;奚官的面部刻画得很简单,但结构准确,状貌极其生动,甚至从表情可以窥其内心。
⑵《五马图》是如何展示中国画简淡风格的
这里要给大家教授一个新的技法名词: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手法,朴实无华,马与人物姿态各异,无一雷同,让观众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肌肤、皮毛、衣衫各不相同的质感。

⑶我们再来看一看《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形象比较。
五个奚官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谨慎,或老成,而马的神情与奚官很像,也许是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造型表现
作业内容:用毛笔在宣纸上临摹五马图中的任意一匹马
作业要求:使用白描的技法,仔细揣摩马身上不同部位线条的变化。
展示评价
一起来欣赏大家的作业吧!
思考:
谁画线条最漂亮?
你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于用毛笔画白描画的用线,
有什么样的感受?
拓展:
下节课,老师将为大家讲解耕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